提高档案社会意识途径探析
2021-01-12石莺
石莺
摘 要:近年来,随着档案向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和《档案法》宣传贯彻执行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档案一词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关注,这必然使档案工作更突显出一种“社会化”的特征。这无疑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的档案意识越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越高,档案工作发展的环境就越有利,档案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效,相反,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越低下,档案工作的发展环境就越不利,工作相对就越难推进,进而收效越慢。
关键词:档案;社会意识;提高
档案大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息息相关。不论是一般民众还是领导者、管理者,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社会组织,都是档案形成、保护、利用的参与者,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的整体工程。这一点新修订的《档案法》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了法律层面的保障,档案事业的发展就会更加规范、有序。以此为契机,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无论是档案的收集还是保护、利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单位和个人开展档案工作甚至完全依赖网络或移动存储设备来完成,新技术固然对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替代的。正是两者发展不平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社会化的全面推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一、档案部门要主动作为,提前服务
档案工作是可以起头的,是可以领跑起步的,是可以引领其他工作的,充分发掘其价值,使其变为全社会的财富,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参与进来的事业。那么,想要提高档案的社会作用就要先提高档案的社会意识,要提高档案的社会意识,就首先要提高档案从业者的社会意识,因为他们是最直接的参与者。这就意味着档案工作者在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都要把为社会各行各业、有需要的个人、组织服务当成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带动和影响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意识呢?
首先,应该对所服务的对象范围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对这一关键问题弄不清楚,就不能为进一步扩大档案服务范围做出创新和努力,也会一定阻碍档案服务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当前,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依旧站在传统的认知高度上来理解档案服务的范围,狭隘地认为现有档案服务的范围已经包涵的很丰富了,没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了。其实,社会是一个极为广泛的范畴,它不仅包括各种类型的机构、单位,比如各级政府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而且包括具体的个人,比如各级政府的领导人物、各地区的著名人士,甚至包括千千万万的普通公民。面对这一广阔的范畴,档案部门还有大量事情要干,还有许多文章可做,而不应该囿于现有工作、业务范围停滞不前。只有真正弄懂了档案所服务社会的范畴,档案从业人员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努力探索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的措施,成为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原动力。
其次,应该不断扩大档案收集和接收范围,一是要做好地方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地方特色档案是指能反映地方经济、文化、民俗、地理、民族、宗教等特色的档案。这部分档案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地方的总体特征。如果说我们以前接收的官方文书做为历史凭证是“正史”,那么这类特色档案可以说成是“地域性的传记”,它们虽然没有官方文书那样系统、正规,可是却能以其独特的视角去了解历史的另一面,反映年代更迭的诸多细节,应该说是一种更能体现历史的血肉丰满的档案。而这些材料,也正是我们综合档案馆的馆藏体系中所一直缺乏的。做好这部分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能让人们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民俗。二是加强地方“红色”档案的收集工作。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爭中,在全国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包括实物、旧址、重要事件等等。这些资料不一定有重大影响,历史价值也可能不太高,但其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反映着党活动的轨迹和地域,是党领导人民开展斗争的真实反映。做好这项工作,舆论宣传引导很重要,许多农村边远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一些历史文物或资料缺乏判断和保护意识,甚至一些个人家庭里留存的革命遗物都不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很多都遗失或丢弃了。所以说要在这上面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让“红色”文物、“红色”档案得到妥善安置和保护,最终发挥其特有的精神魅力,让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革命传统、顽强的战斗作风代代相传,并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不断充实和优化馆藏需要长期坚持,档案从业人员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不但要提高“量”的积累,更需注重“质”的飞跃,在充分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其实用价值,真正体现出档案馆维护历史真实面貌,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特殊功能。
再次,要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功用也在不断显现,人们对档案查阅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都有很大的空间去拓展,需要更多人去关注和研究。
一是利用网络技术平台。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求,依托局域网、政务网和互联网“三网”,实现内部检索利用、在线查询利用和在线发布信息。利用移动终端全流程在线服务新模式,开通微信公众号、APP等移动终端查档申请受理平台,更加优化办理流程,使群众查阅档案实现“零跑腿”。要保证各种终端能查阅的档案都与相关部门可查阅的档案类别、档案数量保持一致,同时还要注重技术更新,不断提高和满足公众的查阅需求。二是不断优化档案馆的数字化水平,数字档案馆是当今和未来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将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有利于拓展档案公共服务的能力。《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持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至2020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全部建成数字档案馆。这对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设时应该全盘统筹,在适应实际需求的同时兼具前瞻性,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此基础上还要逐级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和数字一体化平台建设,通过馆室衔接,实现馆室一体化目标,逐渐缩短档案利用的距离感,提高档案查阅的便捷性,从而建立起“一站式”服务体系,更好的发挥档案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另外,档案部门也应增强创意识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一是可以通过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的形式,在系统档案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不同主题的档案知识、档案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以点带面,使档案知识、档案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让档案真正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二是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的活动,比如针对学校学生开展档案文化进校园,将当地的民俗档案、地方史志档案、教育发展历史档案等分门别类地向学生们宣传,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不仅在课堂上讲,还要让孩子走出去,走进档案馆亲身感受档案的“魅力”,从小培养孩子的档案意识。引导专家学者利用档案开展研究、编纂,尤其是地方档案的开发和研究,通过编研,从各类档案资料中找到特色和亮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出符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对档案的研究,丰富和发展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出更具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通过研究还原一些传统手工艺,将其转化成产品,发展成产业,不但创造了经济效益,更使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
通过研究,不断发掘当地革命历史事件、英雄烈士事迹,使红色资源更加丰富充实,更好地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这些都是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有效路径。
二、强化档案工作的时机意识
1.结合时政热点,大力宣传强化社会档案意识
档案既可以记录社会热点事件,又可以与热点事件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事件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档案开放,提升档案开放水平。档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档案我们可以更好的认知热点事件,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热点事件也是档案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利时机。档案与社会热点事件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档案能够还原事件真相、展现事件历史,有时档案材料的保管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2020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主题为“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全国各地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宣传活动。这正是抓住“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的热点,将专门节庆日与时政热点结合、专题展示与时政热点结合,有效抓住了档案工作宣传推广的关键节点,极大地推进了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2.注重积累创新,为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以学校学生档案为例,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目前的学生档案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只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身心健康方面的信息没有形成专门的档案,在如今社会心理问题呈多发的趋势下,学生更应该成为关注的对象。这就需要学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现有学生档案的基础上,专门建立起心理健康档案,这些档案应当包括家庭基本信息、父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学生性格爱好、与同学相处的情况等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这类档案还应该是动态的,这样才能从中找出规律和特点,发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社区作为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生长环境,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学生家庭档案,并与学校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从而让学生的成长始终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之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些档案的形成,终将会成为政府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
在我国,档案部门同样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苏省宜兴市新建镇档案规范化助力换届选举为例,该镇重视档案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的重要性,主动服务于群众关注该的热点事件——基层选举工作。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前,各村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本村的库存档案进行全面清点,做好档案数量统计,并按档案类别编制目录,扎实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切实打通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进程中,我国各地利用档案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山东威海为例,在稳步落实扶贫举措的同时,创新推行了“3541+”档案规范化管理模式,即强化综合管理、精准识别与脱贫、精准帮扶等“3”大类档案,强化市、区市、镇街、村、户等“5”级档案全覆盖,强化“谁来干”“怎么干”“怎么管”“怎么查”等“4”种责任落实,强化档案装订标准等全市统“1”样式,强化因地制宜增“+”地方特色。政府专门为贫困户建立专档,每户一份,里面装着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应享受的扶贫政策,扶贫工作有据可查,脱贫成效一目了然。充分发挥了档案工作在服务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档案部门积极融入公众政治生活,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用实际行动践行基层社会治理内涵,以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满足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各项需求。
三、增强社会重大和突发事件的归档意识
2020年12月国家档案局第16号令公布了《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加强了对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科学管理,为更好地服务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文字和图片资料,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主动的参与防控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工作,为国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未来总结历史经验留下了真实的记录。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档案局、档案馆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专人参与本级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组建本地区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专班,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主动指导各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适时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疫情防控档案征集工作。
在收集的基础上不断发掘其实用价值。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部门应该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开展档案早期利用和研究,主动编研档案资料,将以往经验做法形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据悉,武汉火神山医院仅用了10天就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除了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档案的重要作用。应急项目设计团队参考抗击“非典”时小汤山医院设计图纸,不到24小时就绘制出了武汉火神山医院设计图。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也是得益于借鉴2019年世界军运会专题档案中的相关档案资料,使其以三天三夜的极限速度建成完工。这充分说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档案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档案服务社会起到了有效的推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档案事业应该坚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原则,利用档案资源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用档案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等活动。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工作要着力推进的重点任务,档案部门应积极作为,主动融入,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社会意识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制度层面要不断完善,技术方面要不断提高,人的积极因素也要调动起来。任何事业的发展,创新是根本,在档案日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形势下,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档案的保护者,做档案事业的推广者、推动者,促进档案社会意识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韩 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J].档案管理,2020
[2]李庆红.强化基础服务大局聚焦民生全力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J].山东档案,2018
[3]杨 岚.创新服务,坚持在改革中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J].科技风,2010
[4]李东艳.顺应潮流乘势而上谱写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浅谈如何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8
(作者单位:泰山区行政审批勘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