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2016-11-10刘瑞琴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困境,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欲写先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二、提倡课外自由练笔,培养学生作文习惯。三、联系生活实际, 唤起学生作文灵感。四、创设直观情景,激发学生作文情感。五、加强修改,提高学生自改能力。六、重视评价,点燃学生作文激情。总之,学生作文要从起步抓,长期抓,让学生在不断增加阅历的基础上掌握写作要领,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表达;实践;修改;讲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35-0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对事物的认识有限,而且易忘,加之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总是感到十分吃力,平时学生口若悬河,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一到作文课上就写不出来,对作文感到头疼,明显缺乏作文兴趣。因此,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困境,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能力?经过多年的业务学习和教学实践,现就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浅谈之。
一、欲写先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作文的基础,只有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过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写出较好的作文。为此,在每次作文训练时,我就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先进行口头表达,开始学生还有一定的困难,连一句话也说不完整,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小组互说,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教师及时指导鼓励,让他们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对他们口述用词不当或语句不通处给予更正。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朗朗上口。每次口述完毕后,教师点评,指出缺点,表扬优点,使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材料的安排心里有一定的谱,在这个基础上,再让他们把各自说的话进行整理加工。
在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在口述时千万不可指责,要让学生自由说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引导学生放胆写自己想表达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利用作文这块阵地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宣泄自己的不满。经过这种无拘无束的口头训练,小声点作文兴趣很快就提高了,对作文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每次作文学生都能轻松完成,效果比较好。
二、提倡课外自由练笔,培养学生作文习惯
提倡课外自由练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天除了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外,还可以提倡写一些生活小札记。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练笔的内容,有必要开展一些校外活动。比如,一年四季,季节在更换,在不同的季节带学生出去看看,观赏一下大自然的景色,感受一下四季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由的去写,哪怕写一两句都行,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一些素材,当然也起到了练笔的作用。校园内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校园广播、朗诵会、演讲会、歌咏比赛、智力抢答赛以及黑板报、宣传栏等等,都是让学生自由练笔的好机会。通过课外自由练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作文灵感
作文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要为学生打一些基础。比如,学习一篇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写作方法、写作特点,掌握了方法,再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这样既有内容可写,有感觉不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新人新事发生,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正在进行的和即将发生的人和事,捕捉和收集活生生的作文素材,及时的将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记下来,把自己的所想和灵感记下来,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整理修改,补充加工成作文,这样的作文质量自然大相径庭。要求新事每次游览名胜古迹、观看电影,录像等以及自己身边的事都应让学生做好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拥抱自然,写出人间的真善美。为了充实写作材料,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写读书笔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多积累,才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改变作文枯燥、语言贫乏的现象。组织课外阅读小组,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有用的书籍,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作文的灵感。
四、创设直观情景,激发学生作文情感
“万事开头难”,学生的作文也是一样的,每次作文总是无法开头,不知从何下笔,即使写出来了,给人的感觉思路打不开,视野狭窄,缺乏真情实感。实际上学生的心里话很多,思维平时相当活跃,想象力也不低于成年人的水平。但是,让他们写出来确有一定的障碍,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是学生往往以直观思维为主,难以创设他们的写作气氛和情景,他们的思维的火花难以迸发,情感的阀门难以打开。因此,在作文训练时,应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记得一次作文课,我没有按时进教室,而是站在教室外面,一言不发,这是,学生大眼瞪小眼,摸不着头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不高兴,有的很失望。在学生情感充分暴露的时候,我走进教室,在黑板写下作文题目《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要求学生写出刚才自己的感受,以及同学们的表现,由于事情刚刚发生,人人熟悉,所有的学生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作文,并达到一定你的水平。
还有一次作文课,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写作文,而是上了一堂提前布置好的手工制作比赛课,学生情绪高涨,都制作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结束后留下作文题目《我的手工制作》,效果可想而知。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在直观事物表象的基础上,想象出更加丰富的内容,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更加有血有肉。
五、加强修改,提高学生自改能力
俗话说“一篇好的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可见“改”的重要性,传统的改只重教师批改,而忽视学生自改,发挥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不出作文教学的民主意识。但改要讲求实效,重视方法指导。要让学生做到四种方法:即一删、二添、三调、四换,也就是把多余的字词句或段删去,砍掉累赘,力求精炼;在删的基础上再添上必要的字词句或段,使作文更通、更顺,再把次序颠倒的地方作恰当调整,最后换词、换字、换句,当然,要让学生学会统一修改符号。
在作文自批中,学生往往看不出毛病,思维不活跃,有局限性,自改时无从下手。这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冷处理后再自改,就是把作文放几天以后,再拿出来,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会发现好多不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会更清晰,情绪更稳定,改作文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这种“冷处理”会减轻学生负担,时间一长,就自然养成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二是互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别人看,让别人该,可以“高”改“低”,“低”读“高”,即水平高的学生改水平低的作文,水平低的学生读水平高的作文,或“高”改“高”,“低”改“低”,即水平相当的学生互相批改,也可以“小组”修改,即四五人一组,共同读,提出意见,共同修改,是作文教学做到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师批生改”,即教师对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部分标出来,提出修改方向。学生按照教师的意见再修改,提高自改水平。“到越磨越快,文越改越好”。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要长期训练,形成定势。
六、重视讲评,点燃学生作文激情
作文讲评是培养学生写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作文评价,作文评价的手段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作文讲评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采取鼓励性原则,不可打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闪光点,多肯定,少否定,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对学困生的少许进步尤其要给予表扬,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让学生在不断增加阅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写作要领,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柳菊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2]《中小学教学课堂概论》 李信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3]《当代教育新视野》 关文信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瑞琴,女,出生年月:1966.9.16,籍贯:宁夏彭阳县,学历:宁夏大学专科,任职单位:宁夏彭阳县白阳镇中心学校,职务职称:小学一级教师,主攻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