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误区及解决策略

2021-01-10沈晓东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常见问题小组合作

沈晓东

摘  要:学为中心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已然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小组无据、合作无序、评价无度等常见问题。通过构建异质小组,合理安排小组分工,明晰评价指向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关键词:小组合作;常见问题;解决策略;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中常见的一种学习组织方式。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学习内容为共同目标,以小组成员共同提高为组织任务的一种学习行为,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的多维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将知识习得的“教师——学生”单通道转变为“师生”“生生”等多通道学习路径。但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依然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虚假繁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指导小组有效开展合作,发挥小组作用,拓宽小组合作学习空间。

一、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误区

小组合作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即“组内成员合作”,又表现为一种竞争,即“组间成员竞争”。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构建学习小组,明晰小组成员职责,合理进行小组评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面对小组学习的中心任务,在日常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

(一)学习小组分配无据

在教学实践当中,一些教师对小组学习的人员分配更多的依据“位置”而不是小组配置需要。这样的编排没有从“异质学习小组”的要求出发,必然无法满足学习小组学习的需要。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例: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单项式乘法运算步骤是什么?在运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请同学前后4人为一组,讨论后再交流。

组1:进行单项式乘法时,首先要确定结果的符号。

组2:不能遗漏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

组3: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

组4: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多个单项式相乘,具有同样的法则。

在以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的小组成员以“前后4人”为依据,一般在教室中学生座位分布又是以身高为依据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前后4人”从人员组织上看,毫无关系,是一种“生拉硬套”式的小组成员组成。在小组成员组成上看,需要围绕“异质小组”进行成员的分配。

(二)学习小组合作无序

一位教师在执教“生活中的不等式”导入时,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师:同学们,请各小组交流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不等式呢?

短暂交流后,第一小组成员分别汇报。

组员1:班级同学每个人的身高不一样。

组员2:我们每个人文具的数量不一样。

组员3:黑板上每节课的板书字数不一样。

组员4: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也不一样。

通过以上发言,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无序的,没有体现出数学能力的发展。因为这样的“不等式”生活现象比比皆是,无需小组合作,学生就能够发现、体验到生活中的不等式。

(三)学习小组评价无度

在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的依据往往是根据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来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一般进行总结的都是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这些学生反过来又代表了小组的最高学习水平而非平均水平。那么基于汇报者的评价没有指向小组全体成员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在学习小组评价中,还存在着不评价或者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所有学生的发展要融入时代之中。任何学习行为都离不开集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形式。

(一)建立异质小组

“异质小组”是基于“同质小组”衍生出来的概念,即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进行组合。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需要有榜样的示范。异质学习小组既能实现“共学”,又能改善同伴关系,实现“伴学”。

在“图形的平移”小组合作操作实践当中,在宣布开始合作实践的时候,根据课前的分工,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按照6人一组,组成8个学习小组,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这样就改变了原来“前后座位”的小组成员编排方式,走向了基于不同能力的异质小组成员编排。数学学科异质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就在于小组内合作与交流多变,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有助于打破学习壁垒,实现“兵教兵”,是“小先生制”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实践。学生人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理分工

怀特海认为:“从知识到智慧的发展,离不开群体合作。群体内部合理分工,才能踏准能力发展的节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明确的学习分工,才能够实现组内成员的共同发展。因此,要基于同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而非基于多个学习目标各自学习,只有问题一致,才能让小组“踏准节拍”。

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合作学习环节。第一环节是小组内交流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这一合作学习是在组长的安排下,组员逐个发言,目的是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第二环节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组内自主操作三角形搭建,交流自己的发现。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首先是学生的独学,接着是共学,最后是合学。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关系;第三环节是小组合作设计三角形。在这个学习环节中,组长提出学习要求,组员内部再次进行分工,组员1确定第一條边,组员2确定第二条边,组员3根据组员1、2提供的条件,确定第三条边。组员4负责根据前面三个组员的条件进行理论验证,看是否能够搭建出一个三角形。组员5负责进行搭建,从操作层面进行检验。在这样的学习环节中,人人参与,是团体力量的显现,所有组员目标一致,都围绕“搭建三角形”这一核心任务进行,是在目标驱动下的集体学习行为,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每个学生又是知识的发现者。

(三)明晰评价指向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思维性的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明晰数学学习内容中蕴含的概念、定义、推理、结论等。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词在于“合作”,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合作”基础上完成的。动机理论指出,实现动机整合的有效路径在于创建“利益共同体”。因此,做好学习小组评价工作是完整的学习过程必经之路。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是学习主体。一是对组内自我的评价,一般通过“我的观点是……,我的思考过程是……”等语句进行陈述;对组内其他组员的评价一般通过“他的观点是……,我赞同/不赞同他的观点,理由是……”二是对组间学习的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本组的学习,忽视了其他组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听取学习汇报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学会聆听、学会评价的角度,将组间发言与本组的观点、过程、结论等进行比较。其次,要关注多元评价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表现力、思维性等进行判断,给予评价。学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组间评价等,形成多元混杂的评价主体。最后,要关注评价结果运用。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尊重与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追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将小组学习评价结果运用到对学生评价、班级评价当中。如通过“争星晋士”的方式,对组内、组间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累计评价,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可见的奖励”促进之下,实现学习的不断发生。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既要重视小组,也要重视目标;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要重视组长发挥引领、组织的作用,也要发挥组员的积极思考,参与学习的价值作用;既要重视小组合作中学习的过程,也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思维的发生。尽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习自主性,发展全面性,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虹.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策略研究.试题与研究.2021(09):37-38

[2]罗佳,张迪.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分析——以佛山三中初中部的一节小组合作课堂为例.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8)48-49

[3]孫锡安.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价值及其实施策略.第二课堂(D).2021(08):29-30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常见问题小组合作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作文评改“五步曲”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