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2016-11-07白珊
白珊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跨文化活动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习俗等,也存在着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言语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异同,或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语用的正确性变得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解决策略
近年来,无论是在贸易往来还是文化交流上,不同背景的不同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拥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们以不一样的衡量标准进行着各自的语言交流,往往在有差别的行为中存在着语用失误,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状及问题
所谓语用失误,是指背景迥异的人们在对另一方不能够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所犯下的语言行为错误。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她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个术语,并把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1]。语用语言的失败是指语言学习者的一个词或句子的语用意义可以直接应用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使其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社会语用失误通常是指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的语用失误,这与知识水平、认知程度和人的价值有关。
(一)语用语言失误
1.违背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每个民族的语言习惯也存在差别。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难免会违背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错误地使用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在英语的表达中,许多词翻译成汉语,它们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例如,“politician”与“statesman”这两个单词,在英语中,politician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贬义色彩,指的是精明圆滑为谋取私利而耍手腕的人。汉语中的政治家应译为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2]。所以在翻译中要谨慎用词,否则就会造成语用的失误。
2.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通常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英语使用者受到本族语言习惯的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运用法则和表达习惯,死扣文字,将中英文的词汇结构句法逐一地对等翻译,虽然在整体上不存在语法的使用错误,但这种中国式英语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容易产生歧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双语的告示语上存在着中国式英语。如,“请勿攀爬”译为“No Shinny Please”、“长途发车区”译为“The long distance hair bus area”,等等,中国人一眼就可以看得懂,但是英语本族人却无法理解。
3.混淆相同语言的语用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许多词语虽然表面上有着相同的意思,但在不同的国家却有着不同的语用意义,稍不谨慎,就会造成语用的失误。有一则专门针对老年人所做的广告,在广告中,“老年人”被翻译为“old people”。这种广告如果投放到西方市场,其销售效果就一定欠佳。虽然“old”有年老的意思,但其涵义却有死脑筋、观念旧的意思,对于西方人来说比较忌讳。相反,“senior”也可表示年纪老,但它的涵义可指社会地位、知识层次、阅历等,换为“senior”更恰当一些。再如,在与外国友人吃饭的过程中,一中国人席间说到了两次“方便”,一次是出于礼貌对对方说:“不好意思,我去方便下。”一次是出于感谢说:“等你下次方便时,我请你吃饭。”这两次的方便显然有着不同的语用意义,在中国,“方便”有一个意思就是“去洗手间”,如此表达不当,出现语用失误,会让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二)社交语用失误
1.称呼上的差异
在中国人眼里,对西方人直呼长辈大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称呼上就存在差异,避免不了造成社交语用失误。在中国,通常按辈分来称呼“大伯、姨妈、叔叔、表哥等”,或者是按照职业来称呼“老师、先生、女士、师傅等”,但在英语中,男士统称为“Mr.”,未婚女士统称为“Miss.”,已婚女士统称为“Mrs.”。英语中熟人之间直呼其名,甚至以昵称相称。令英美人更无法理解的是,汉民族把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根本不认识的人以家庭称呼相称[4]。例如,对于“大妈”一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会理解为年龄较大的已婚妇女的尊称,而有的人就会理解为没有知识和文化的轻蔑称呼。所以诸如此类,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根据文化背景,而合理恰当地使用。
2.不恰当的问候语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见面时常用“你吃饭了么”“你去哪里”等言语来作为彼此之间的问候语,然而类似的问候语对英语本族人来说,不仅没有起到问候的作用,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他会认为此类问题对他的个人隐私构成了威胁,与此同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或者是对他的一种不礼貌行为。
3.对夸赞的不恰当回答
在英语中,当受到他人的夸赞时,通常会回答“Thank you”,符合英语国家人们的说话习惯及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夸赞。但是按照汉语回答“Oh,no just so-so”就会显得谦虚,中国人一般不擅长接受夸赞并且不会做出正面回答。在跨文化交际中,这样过于自谦的回答,有时会让对方认为自己缺乏审美能力,或者怀疑对方的审美能力,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4.忌语的不恰当使用
语言禁忌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交现象,它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国家存在着不同的忌语,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我们才应该给予必要的尊重,使得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不同,对大多数美国人和英国人来说,打听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此外,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收入等,除非对方表示不介意,否则也不宜过问[3]。此外,还有一些象征性的忌语,例如,“喜鹊”在中国为报喜鸟,象征着吉祥、喜悦,而在西方却被比喻为喋喋不休、令人讨厌的人。再如,“乌鸦”在中国为不祥之物,遇到会担忧不吉利,但是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则称之为“神鸟”,还会出现在民间的乐器上。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使用禁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文化背景的不同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不能顺利进行,是因为各自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追溯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其发源地、语言、信仰、文化、风土人情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从古至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国家,受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表达趋于谦虚、谨慎,更强调自我意识。而西方国家思想较为开放,更加注意逻辑性与创造力。在与西方人交谈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你会被不停地征求意见,西方人对待问题的态度经常是“why ...”?而中国人更加重视的是感觉和经验,当对某件事情存在看法时,常常会听到中国人说“I think ...”。
(二)母语的负迁移
由于语言文化不同,人们对文化的意识薄弱,所了解的文化背景不够透彻,常常将自身的语言文化习惯迁移使用到另一种语言上,从而造成语用失误。在长期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形成一套以自己本民族文化为基础的语用规则。中国的语言学习者或使用者往往会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使用习惯、思维方式,然后直接套用在外语上进行表达,实际上却和本族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今天真高兴”,翻译为“Today is happy”。再如,一则公益广告的翻译“The tieves like crowds;watch your wallet,bag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会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小偷喜欢拥挤,看好你的钱包、手提包……”,给人一种繁琐的感觉,其英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直译为“谨防小偷”。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母语负迁移会将交际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三)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华民族传统造就了中国人谦虚、严谨、法治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如若两个人关系熟悉且亲密,那么两个人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并且可以分享彼此的秘密。“做什么、去哪里……”这些都是打招呼的方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人们崇尚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个人的隐私空间。有关年龄、工薪、婚姻、家庭及问候等,都是不可以随意打听的,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对私生活的侵犯和干涉。中国人对于赞赏从来都是持自谦的态度,过度自谦会让西方人觉得太过于虚伪,他们认为赞赏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肯定,从而倾向于接受。西方的老年人不希望被过多关怀,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被认为是在怀疑他们的能力,“old”在西方人眼中代表的是无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路人搀扶老人过马路,公交车上关爱儿童等行为,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解决策略
(一)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
所谓文化移情能力,是指英语学习者在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上,不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能够以英语本族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历史文化是语言的灵魂,为语言注入了活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学习者应该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主动并且充分地了解西方文化,包括历史背景、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等一系列的文化知识,不应该只是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的单词语音语法的使用规则上,应该主动探究隐藏在语言中深刻的文化涵义,从而可以更好地将这种文化意识运用到文化交际中。同时,我们要尊重每一种语言,学习语言的前提便是充分了解文化,这样才能够具备文化移情的能力。
(二)明确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以盲目地进行学习,每一个单词都有特定的意义,应该明确每一个单词的表层及深层涵义,不可以在记忆的过程中混淆单词,从而造成语用失误。同时,很显然,语言与文化、文化和语言之间相互渗透。英语学习者应该广泛阅读,并且不断进行文化积累。最有效的途径是多看英文原版书刊,体会语言使用的场景,多看英文电影、美剧等,感悟语言的深层涵义,从而进一步明确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在什么地方应该说什么,对什么人说什么,加强对语用的感悟,有效避免语用失误。
(三)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方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赛、晚会等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全英文式交流,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多参与一些中西互动的活动,充分了解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在学校多与外教沟通,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才能明确语言的真正涵义及准确地使用语言。英语学习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短时间内有效了解语言存在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水平与能力。
总而言之,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以不同文化背景、言语、风俗为基础的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碰撞而产生语用失误,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各自的历史背景,对对方语言的规则做到充分的了解,与此同时,也要通过保持自身进行不间断的学习与不同文化知识的累积,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水平与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因为文化迥异而发生的语用失误,从而达到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宪欣,丁静,王昊楠.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考试周刊,2015(53):20
[2]刘景岫.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教学研究,2008(07):22-24
[3]胡歆.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英汉禁忌语之异同[J].黄山学院学报,2009(2):89-91
[4]罗国莹,刘丽静,林春波.语用学研究与运用[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