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2021-01-04孟德珍
孟德珍
摘要:反思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中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的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反思的习惯,具体表现在其对于数学新知的学习和旧知的复习缺乏计划性和主动性,缺乏对于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反思数学知识生成过程、养成反思习惯,促使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为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反思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学生数学思维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学科的主要原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继而导致学生的反思能力普遍较差。新课程教学改革后,强烈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形成长期坚持反思习惯的良好学习状态。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尤为重要。
一、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旨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有效的独立思考,而不是机械式地接受数学知识或者盲目听从教师讲解,如此,学生就能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继而有选择性地吸收相关知识。就小学生来说,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其找到持续学习的动力,进而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不仅如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还可以使得学生基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提升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还可以让其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提升自我,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反思能力还有助于其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敏锐地抓住各类线索,进而根据线索及时调整思维方向,并在一番权衡后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解题思维过程进行反思,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对自身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从思维探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化,这就造就了学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以及学习经验水平与认知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客观存在的。运用教学互动与沟通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效从学生的课堂学习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积极引导学生的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分享,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发生碰撞,有效获取不同的学习认知与思维共识,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多元化与认知高度提升化,有效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调节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交流与活动,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首先,根据上节课的平均数教学内容知识,教师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统计图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便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本周气温的情况统计图,让学生大致的了解这种数学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进而充分的进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其次,在学生获取了统计表格中的相关气温情况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由图可以看出,这周我们这儿的气温平均最高值与最低气温值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探讨与交流。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反思自己的答案,不断改进自己的想法与思维逻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交流与辩论的机会,将教学主体地位还原给学生,让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由思考与反思,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取他人之长的学习习惯,有效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思维,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学习能力。
三、从对比总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小学生的反思能力意识薄弱所造成的学习反思能力差与数学核心素养低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差。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与其他学生学习信息对比,引导与教育学生善于反思自身的解题方法是否最简便、最易懂。另外,通过对比总结,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一个最优的、适宜的解题方式,有效丰富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思维创造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一位数的加减法时,都是循序渐进的,先学习1-5的加法运算与竖式计算等,然后再进行难度增加,学习6与7的加法运算,学生通过前几节课一位数加法运算学习,已经掌握了大致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所以,对于后面的学习相对来说能够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数学知识“一位数的计算”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出题:5+6=、8+7=、9+6=,让学生进行计算。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小木棒的方法进行试着摆放与计算,然后再进行相关计算方法的讲解。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踊跃表达与分享自己的运算方法与过程。学生a:我使用了数数的方法从5往后数6个数得出结果11、从8往后数7个数得出结论15、从9往后数6个数得出结论15;学生b:我也是同样的方法,我是从6往后数5个数得出结果11、从7往后数8个数得出结果15、从6往后数9个数得出结果15;学生c:我用的是凑十法,先将6分成5和1,然后计算5+5=10,10+1=11,将7分成2和5,然后计算8+2=10,10+5=15,将6分成1和5,然后计算9+1=10,10+5=15;学生d:因为我知道5+5=10,所以5+6=11;因为7+7=14,所以8+7=15;因为10+6=16,所以9+6=15。通过这些学生的分享,教师做出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得很好,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学习方法中有几种方法在计算结果时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得出结论。接下来,学生们思考一下,运用哪种方式是最为简便的呢?在学生的探讨与交流中,再进行对比与总结,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简便的、适合自己思维的运算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学习探究与交流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技巧,还在共同的学习反思中有效优化了学习技巧与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反思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反思数学学习习惯、反思学习情感态度变化,以此让学生在反思中实现成长。
参考文献:
[1]夏敏超.以动代静,让數学学习“动”起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
[2]王爱萍.和乐课堂“,理”在其中一探析如何构建趣味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说理能力[J].读写算,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