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20-12-31孙静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孙静

【摘  要】  思维导图的呈现不仅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参与,更能给学生框架式的建构,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所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深度,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思维;初中数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思維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逻辑脉络,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生缺乏知识经验,他们很难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习障碍。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具有逻辑脉络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中心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图所示。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从轴对称图形到中心对称图形的图形变化过程,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动态呈现数学知识的逻辑脉络,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变化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体系。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果缺乏了思维训练,数学课堂就如同一潭死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挥自身逻辑思维能力,运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符号去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如此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让学生拥有了个性发展空间,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相交线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完直线相交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绘制思维导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直线相交有几种情况?只存在两条直线相交吗?三条直线相交与两条直线相交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直线相交的两种情况,即两条直线相交、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其次,自主构建,当学生明白了相交线的两种情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学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比如,有一个学生如此绘制了思维导图:①中心标题:相交线。②二级标题:两条直线相交、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③三级标题。两条直线相交产生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产生同位角和内错角。这个思维导图,是学生对于相交线的认识,这反映了学生思维活跃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借助问题启发让学生在自主绘制过程中构建知识脉络,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不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当然,对于初中生而言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具有一定难度,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而是帮助学生不断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教师不应当批评学生,而是需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完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自己不足,如此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相交线教学中,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对顶角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邻补角相加等于多少?内错角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什么是同位角?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明确相交线所涉及的角度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本质内涵。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检查学生绘制的图形是否科学合理。比如,一个学生在同位角图形中如此标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但是,这个学生却在图形中画了两条非平行线,即两条直线可以在图片外相交。此时,教师点拨学生:什么是两条平行线?我们需要怎么画平行线?只用一个直尺就可以画出两条平行线吗?教师可以立足学生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思维导图。

总之,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完善数学思维,如此可以促使学生显著提升数学素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初中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研究》(课题编号:E一a/2016/06;主持人:施俊进、徐强)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