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20-12-31吴玺华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小学生

吴玺华

小学时期是孩子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它不仅影响了小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给教师、家长管理,产生了巨大困扰,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教师要注重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讲究教育艺术,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让学生能自我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克服逆反心理,以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 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 许多老师发现,学生随年龄增长,有自己对事物独立判断的意识,不再按照教师说的来看待事物。特别是小学高年级以后,小学生已经进入情绪容易急躁的时期,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教师和家长能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的观点和选择,但他们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所以有时教师和家长代替学生的选择和决定,学生们对此有意见,觉得教师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没有选择和判断能力,故產生逆反心理。

2.家庭原因 现在有许多家长由于事业过于繁忙忽视了孩子心理成长的变化,日常生活中缺少与孩子的沟通。有些家庭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在孩子成长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的成绩,认为保证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要求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使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孤独感,进而对家长安排的生活从厌烦到逆反。

3.学校原因 在学校,我们观察到部分教师喜欢拖课,上了一节课,学生已经较疲劳,下课的10分钟也要利用起来,教师还在讲,学生很厌倦,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而这种厌倦的情绪随教师拖课时间越长越强烈,逆反心理也越发外露。学生会不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这门功课,当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们也常看到放学老师留学生补习,学生也是非常反感的,在这种厌倦情绪引发的逆反心理作用下,学生很难听得进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学效果很差。

二、 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1.关心爱护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之间心灵互相接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教育是伴随着情感进行的,老师应融入到学生中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内心的言语,了解他们的心理,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知心的朋友,乐意与老师亲近,乐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使学生保持良好情绪,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对立情绪, 从而接受批评, 改正自己的错误。教师还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是当众点名批评他们,而是采取个别劝告的方式,不揭学生过去的短,而是多鼓励着眼于学生的今天和明天,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想着怎样整治他们,而是向他们讲清道理,使其心服口服。教师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2.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选择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独立的意识日益加强,他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教师给予自己理解和尊重,有自己对事物独立判断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选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观点,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话当作命令而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与学生的观点产生分歧时要平等地交换看法。教师还要注意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讲话,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坚持听完而后再做纠正;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考虑到自己的反对或禁止会引起学生很大的苦恼和不解,教师可延缓解决这类问题。当教师需要调整他们的选择时,要跟学生讲明白,心里面由衷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也使得学生更加钦佩教师,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就少。

3.家校合力,共同疏导 家庭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家长对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知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更不能有效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 家长会等有利时机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懂得培养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时告诉家长一定要淡定,不要太慌张,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关注。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儿童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必然表现,每个儿童都可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逆反心理。教师应当加强原因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解决对策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化解逆反情绪,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东升小学)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小学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是小学生
心理小测试
情绪认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