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20-12-31李晓玲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幼儿

【摘  要】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有效促进幼儿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存在内容陈旧、组织形式单一、僵化的现象,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本文聚焦《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改革,从创新组织形式和方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运用恰当的评价形式这三个方面阐述创设促进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良好环境,探讨新时期下幼儿看图讲述的学习特点以及有效的组织策略,让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焕发新的活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看图讲述;组织策略;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有效促进幼儿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这一传统的教学活动陷入模式化的误区,活动形式单一、僵化,幼儿不感兴趣,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鉴于此,我园教研组聚焦《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改革,开展《提高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园本教研活动,探讨新时期下幼儿看图讲述的学习特点以及有效的组织策略,“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焕发新的活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创新组织形式和方法——让幼儿想说

1.使用多媒体优化看图的效果,提高观察兴趣

图片是幼儿进行看图讲述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具,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一幅好的图片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观察、讲述的兴趣。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的纸质图片对于集体教学来说形象偏小,无法让坐在每个角度的幼儿看清画面的细节,很多幼儿因为看不清图片而失去参与讲述的兴趣。多媒体的使用,为幼儿讲述提供了画面大、清晰度高的图片,画面大小可自由调节,呈现形式多样,画面由“静”变“动”,增加了看图讲述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使看图讲述活动变得更有吸引力,大大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以及参与讲述的积极性。

2.灵活、巧妙的图片呈现形式,丰富讲述内容

图片运用是否巧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图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图片出示的时机、顺序、数量等进行合理设计,让幼儿掌握观察图片的方法,厘清表述的顺序,丰富讲述的内容。例如,小班看图讲述《好办法》采用先出示图1,再出示图2、图3,最后出示图4的顺序出示方式,便于幼儿理解图中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讲出图片中两只兔子想办法摘到葡萄的主要情节。大班看图讲述《猴子过河》则采用遮掩部分图片,让幼儿猜测图片内容、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让幼儿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图片上角色的表情、动作细节,使幼儿讲述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生动。

3.模仿表演体验角色心理,增添讲述的趣味性

由于看图讲述是全班幼儿观察相同的图片,讲述同一对象。幼儿往往初看图片时喜形于色,时间一长,就心不在焉;幼儿关注不到细节部分,不能准确理解图片中角色的情绪和感情,如果将某些图片的内容情景化,让幼儿模仿图片中角色的动作、表情、对话,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细致观察图片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體验角色的情感,同时为幼儿创设相互学习语言的机会,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例如大班看图讲述《猴子过河》,其中老猴子看到小猴争抢着过独木桥时紧张、害怕、着急地大声呼喊的神态形象生动,十分逼真,而幼儿往往在讲述时忽略了这些细节。通过幼儿情景化的模仿表演,把这一形象逼真地体现出来,从而让孩子充分地理解图意,加深体验,能够生动地进行讲述。在看图讲述《小蚂蚁》活动中,中班幼儿无法用语言说明小蚂蚁拉很重的毛线、推很重的书本时,教师启发幼儿用动作模仿来辅助回答,伴随回答,幼儿都笑了起来,活动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幼儿自然喜欢参与讲述了。

二、提升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让幼儿敢说

“引导之法,贵在善问。”看图讲述活动多是以师幼对话、幼幼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教师的提问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观察、理解、想象和讲述。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觉得讲述不是难事,反之则激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使幼儿产生不知道要说什么,害怕说错的心理压力,调动不了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因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课题研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看图讲述的学习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提问着重探讨。

1.问题应直接有效,避免误导幼儿思维偏离了讲述的内容

年龄小的幼儿观察图片无序,无法关注到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的联系,特别是与故事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因而无法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在看图过程中过多地依赖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直接有效的问题,避免幼儿纠缠于与内容无关的细小信息,误导幼儿偏离讲述的内容。例如,在研讨中班看图讲述《电视迷猫先生》中,画面背景信息多,如何设计有效问题让幼儿在第一幅图中直接观察出猫先生是个电视迷,为后面的讲述做好铺垫,成了教师研讨的焦点。经过多次修改设计问题和尝试,以提问“你们知道小猫爱干什么吗?今天老师带来一只猫,它喜欢做的事情和你们说的都不一样。”导入活动,使幼儿有意识地观察图片中小猫的动作、表情和小猫房间内摆设的物品,判断出小猫是个电视迷,避免了幼儿纠结于无关的画面信息,学会抓住图片的中心内容,围绕中心内容进行讲述的能力。

2.提问语要简洁、严密,让幼儿一听就懂

讲述活动以说为主,幼儿动的时间较少,时间一长,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思想不集中。因此,教师要紧扣目标在提问语上下功夫,问题句式要简短,问题语言要简洁、严密,让幼儿一听就懂,乐意围绕问题思考,有话可讲。例如:在大班看图讲述《蜗牛和乌龟》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图片中谁是故事的主角?故事里的蜗牛是一只怎样的蜗牛?你从哪里看出来?又如大班看图讲述《猫的故事》中,教师根据图片中两只猫纠缠在一起抢鱼的情形和动作提炼出两个中心词语“满头大汗”“难舍难分”,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你知道“满头大汗”“难舍难分”是什么意思吗?这四幅图中,哪一幅是“满头大汗”的情景,哪一幅是“难舍难分”的情景?教师的问题简练、指向明确,抓住了图片的关键点,不仅让幼儿一听就懂而且能够引起幼儿的观察和思考,幼儿顺着老师的问题能够抓住图片的核心,轻松、有序地说出了画面的内容,不觉得这样的讲述是件难事,从而敢于讲述也更乐于参加讲述。

3.多提开放性、挑战性问题,开拓幼儿的思维

在讲述活动中,要善于抓住画面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想象,拓展幼儿的讲述空间,丰富讲述的内容。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每个人的想法和讲述都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让幼儿越来越敢于想象,也越来越敢于讲述自己的见解。如:大班看图讲述《乌龟和蜗牛》中,教师提问幼儿:“你觉得是乌龟主动要背蜗牛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大班看图讲述《狐狸的故事》中,教师出示一只狐狸的图片,提问幼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幼儿有的说是狡猾的狐狸;有的说是贪心的狐狸;有的说是爱帮助别人的狐狸;有的说是很笨的狐狸;有的说是聪明的狐狸……教师的问题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不将狐狸定位于反面角色,打开幼儿思路从多角度去思考,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拼出故事图片,编讲不同的关于狐狸的故事。每个幼儿可以看图讲述自己的故事,幼儿兴趣浓厚,充满自信!

三、具体、可操作的评价形式——让幼儿会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看图讲述活动中,组织幼儿对同伴讲述进行评价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可是引导幼儿评价是老师最难把握、最怕的过程。当老师问“你觉得他讲得怎样?”常常只有个别的幼儿举手,如果幼儿回答“我觉得他讲得很好或不好”,老师继续追问“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讲得好?或你为什么认为他讲得不够好?”时,幼儿常常说不出来。活动气氛冷场,老师只好唱独角戏自己来评价或者草草结束。目前,有关看图讲述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互相评价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怎样引导幼儿对同伴讲述进行评价,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和启示作用,让幼儿自主学习、互相学习,提高幼儿讲述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呢?为此,我们在大班年段对幼儿互相评价讲述进行积极的探讨。

1.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讲述评价记录表

我们发现幼儿不会评价或者评价空洞的原因是因为幼儿缺乏评价的相关依据,他们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对同伴的讲述进行评价。幼儿讲述故事的要素就是讲述的评价标准。看图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讲出图片中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对于大班幼儿仅仅局限在完整地讲述图片要求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幼儿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需要幼儿把人物/动物的表情(什么样?)、动作(做什么?)、語言(说什么?)、心理活动(怎么想的?)描述出来。因此,我们采用了老师和幼儿共同商量、设计的图标加文字形式的讲述评价记录表,把讲述评价的标准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记录。例如,时间用一个闹钟的形象表示,地点用简笔画的草地表示、人物就用图片中主角的形象表示,对话用一个简笔画嘴巴形象表示,表情用一个笑脸表示,动作用简笔画小人表示,心理活动用一朵云的形象表示。图标加文字的表达形式符合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讲述评价记录表深受幼儿的喜欢。因为是自己设计的评价记录表,幼儿运用起来很自如。

2.发挥评价记录表的作用,引发幼儿自主学习、互动学习

教研组以幼儿运用评价记录表为突破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启示作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如幼儿和同伴之间互相讲述的时候,幼儿用打“√”的方式在评价记录表上记录同伴的讲述情况,在交流同伴讲述情况的时候就能根据记录表来评价同伴讲述——故事是否完整、是否讲出了角色的表情、动作,是否讲出了角色的对话、是否讲出了角色心理活动等等。同时幼儿自身又在图标加文字的讲述记录表中的暗示和导向下,从编述故事要素的角度去编讲自己的故事,使自己编讲的故事更加完整、更加生动。记录表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讲述评价的形式,更丰富了幼儿的评价语言,让幼儿在评价中有依有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敢于在集体中讲述的信心,充满了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刘宝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吴海虹《关于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1年07期

【作者简介】

姓名:李晓玲     出生年月:1976.02         性 别:女

民族: 汉族      籍    贯:福建龙岩       学 历:本科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中班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