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分析

2020-12-14王小燕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数学分析

王小燕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本文从学生作业的目的性、挑战性、趣味性和差异性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分析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性——生活应用

教师只有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思想为重点,才能真正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从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的背景和生活环境出发进行作业设计,给学生足够的交流、讨论和实践数学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探究生活的奥妙,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容”后,首先,教师可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完成任务。其次,教师要提醒学生带好相关工具,待各个小组完成任务之后,一起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更科学,计算结果更精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简单的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作业的目的性——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作业设计的挑战性——跨学科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所以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输,还应该引导学生尝试融会贯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各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灵活变通能力和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可以把数学和语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山村咏怀》中写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很简练,但把一到十个数字都用了上去。就是这样简单的描写,能很好地描绘出恬静、平和、纯朴的田园风光,通俗易懂,让学生身临其境。”其实,任何学科都没有限制,都能融会贯通,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发现每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三、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动口、动手

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是数学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口头交流是对不同的符号、不同的文字进行重新定义。比如在教学代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下列符号的意义:“2(x+y),x,y,(x-y)。”数学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互相讨论问题,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

不论是处在什么学习阶段的学生,他们都会热衷于亲自动手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挖掘自己的天性,布置关于数学的实验作业。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将两根木棍拼在一起后,还需要一根多长的木棍,才可以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作业设计的差异性——分层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情况具有差异性,他們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效率都不同,而分类作业可以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学会运用分类作业法。

教师可以自愿性、动态性为教学主题,将全班分成了AA组、A组、B组、C组、D组五个小组。其中,D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较低,教师可给他们布置作业难度系数较低、分量较少的作业,让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梳理知识;而对于AA组,教师可每天多布置一道探究题;A组和B组属于中上水平,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加强难度;对于C组,则主要做课后练习来掌握基础知识点和基本解题技巧。教师通过分类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接受不同程度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成忠.探究初中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9).

[2]胡芳洁.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0(2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数学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