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时代知识生产的范式变迁

2020-09-26黄士翔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案例分析

黄士翔

摘 要:互聯网的发展冲破了传统知识生产自上而下的固定流动模式,知识生产不再是精英阶级的特权,话语权的下放为不同阶级的人提供了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本文试图通过选取知乎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阐释社交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之间知识生产之间的差异,同时指出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关键词:社交媒体;知识生产;案例分析;风险隐患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2

一、知识与知乎问答模式的知识生产模式

自古以来知识都是作为社会发展和个人生存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意味着个人对社会格局的看法与理解,也是每个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过去知识分子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提醒打破了过去传播的时空局限性。知乎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典型的知识生产平台,体现出与传统知识生产的差异。

(一)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美国学者费里茨·马克卢普将知识分类为记录型知识(Recorded knowledge)与意识类知识(Knowledge in the mind)。

我国学者将其引申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1.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人们通过查阅期刊杂志、数据软件等基于现有条件的基础获取知识的方式,显性知识往往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式传达给大众,具有规范性和正式性。这些问题的回答者在生产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比较严谨,甚至会列出参考文献。

2.隐性知识

这一概念最初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他认为隐性知识指尚未被直接表述,而是在实际行为和经验中获取的知识,未形成系统化理论。隐形知识在知乎中体现主要跟“互联网”“创业”中,这些问题的回答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征,不具有普遍价值和意义,没有严谨的学科性。在知乎问答中的知识呈现以隐性知识为主。

(二)问答式的知识生产范式

为了对知乎知识生产模式进行了深入理解,本文选取热度较高的典型模式进行解析,再对这一生产模式进行总结。

2020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烟台时表示,小店、地摊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紧接着在6月2日,阿里、京东、苏宁也相继推出“地摊扶持计划”。随后有用户在知乎上提出“如何看待阿里、京东、苏宁推出地摊扶持计划,地摊经济要火?”的问题,从该问题的提出到知识生产过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自主提问与问题完善阶段

提问者在问题下方整理了这几大电商平台扶持地摊经济的相关事例。这一问题来源于生活且与人们利益相关,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一些用户对问题进行了完善。有的用户指地摊经济其实不属于经济,它仅仅是一种消费下行之后的必然趋势。具有很强的个体知识特征,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对问题也是一种丰富和完善。

2.用户知识生产阶段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587条,任何用户都可以主动参与答题,对该问题进行知识生产,从而达到对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位名为“单毅”的用户回答获得了1.1万赞同,他在生产的过程中首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目的只有一个,让底层活下去。再对地摊经济所涉及的问题逐个分析,如问题中的地摊要火?作者认为它解决的是普通人吃饭的问题。国家为什么鼓励恢复地摊经济?因为目前内需不足以支撑企业存活,鼓励个体户和地摊为的是让底层人民有一些经济来源。一些用户指出国家的本意是为人民考虑,刺激经济发展,解决底层生活问题,还有一些用户则认为,电商平台的扶持计划,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益等。知识生产阶段用户各抒己见,使读者对问题的现象和本质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通过“点赞”筛选出优质答案

知乎专栏的点赞数量是基于读者认同基础上对回答表示的肯定。从本文选取的案例中发现,获得高赞的回答往往具有几点特征:第一,具有干货内容。能够解释某种现象的本质的内容更加容易受到青睐,干货是对读者知识空白的一种填充作用。第二,表达出人文关怀。2020年对世界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底层人民生活多艰,答者大都表示出对国家政策合理性的认同,也表现出对底层人民的关怀,这类回答往往能深入人心。第三,有严密的逻辑与论证结构的内容。条理化的答案一般是经过答题者用心整理的,甚至很多回答附上了引用文章出处。相比于以往“戏谑性”表达的内容,专业的、具有学理性的内容更加容易受到读者的认同。

二、知乎知识生产范式变迁

(一)知识生产主体的变改变

与以往精英文化的知识生产相比,知乎问答环节呈现为两个不同主体。自主问答是知乎知识生产最明显的特征。大众传播时代的演讲、对议题的建构和知识生产均为同一主体。学者库恩从科学共同体的研究角度提出的范式,认为科学与科技上的革命就是新范式不断取代旧范式的过程。根据库恩的观点,数字技术时代的知识生产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范式,知识生产主体的改变是这一范式改变的前提。

(二)知识生产的内容“扁平化”

传统的知识生产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只是金字塔顶部的少部分精英。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大众有了更多的话语表达权。在知识生产权力下放的同时,整个社会对权力的知识生产权力的争夺也更加激烈。但是人们应该意识到,生产机会与权力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能力的平等。社交媒体在承认大众创造知识的基础上也应当意识到,知识精英依然存在,只是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像大众传播时代那么明显。传统的科层制、精英制的知识生产在向扁平模式转化。

(三)知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更加模糊

麦克卢汉与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不约而同的遇见了未来社会中“知识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二为一”的趋势。在上文对典型案例知识生产的解析中可以发现,他们除了作为消费者,将知乎当作一个知识库用于学习,同时也作为一个生产者。同一主体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而在传统媒体时代,两者之间泾渭分明,知乎以UGC知识生产平台中传播对象的不确定性,使传者与受者相互转化,这种改变使得新媒介生产知识的能力大大提升。

(四)知识生产传播由小众转向共享

在新兴的网络社群关系中,存在“社群价值观”的概念,它象征着部分人在特定时期的共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社群知识和社群价值。在传统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由于种种限制,消费者只能自己查阅与需求相关的资料和内容,探讨的空间也仅限于家人和朋友之间,互联网在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同时,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渠道,拓宽了知识生产的内容和传播的范围。

三、新媒介知识生产的风险隐患

知乎平台成立之初,执行的是严格的邀请注册制度,目的是为了集结各种高文化、高素质的用户。在2015年初期,知乎做起了宣传广告,在囊括了更加广阔群体的同时,大众消费性开始侵蚀知乎最初“精英知识生产”的专业理想。日益商业化的今天很容易理解,但是在知识生产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海量知识生产降低知识利用率

知识是超越个人经验形成的关于某种现象的结构、序列的理性认知,是一种物化于一定的符号体系中的信息。在目前的媒介环境下,无门槛、及时性为知识的生产传播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它不仅扩大了读者的知识范围,也降低了知识的传播成本。

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知识生产呈爆炸式增长,高质量的、专业性的知识很容易被淹没,无用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读者对有价值知识的探索,更多的精力停留在了对知识表面的认知,缺乏深刻而理性的思考,致使知识的内涵被架空,人们眼中的知识大都是一种肤浅的、平庸化的常识,知识的利用率普遍下降。

(二)“伪知识”文化泛滥引发信任问题

传统知识生产的流程需要经过逻辑思考、实践检验、科学研究等多项步骤。而新媒体自由、开放的特性使得知识传播者失去了以往作为“把关人”特权,知识生产正面临着监管缺失、法律匮乏等新的问题,带来了诸多“伪知识”。

当下的伪知识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知识的权威性,压缩了读者的深层与理性的思考空间。加上社会事件演变迅速,需要对知识内容不断的增加或修改,导致了知识内容的不确定性。知识价值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或知识社会的不确定性。社会知识生产作为提升民智、普及知识、促进交流的强大系统,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知识的不确定性导致知识公信力的下降,引发公众信任危机。

(三)知识结构无序导致传播风险增加

知识的有序化、系统化,与知识生产的数量、质量一样,都会对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影响。“解构主义思潮蔓延至知 识研究领域,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被解构、分化”,当前环境下的知识内容主要以散乱的状态生产,会产生更多知识之间的重复、交叉,导致了知识结构松散、知识内在逻辑缺乏、系统化体系不复存在。虽然数字技术提供了知识存储空间,然而大多数使用者难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准确地找到堆积其中的有价值、针对性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生产的便宜性,传播环境的低成本,使知识本身的保护权成为一大难题,因此无论是知识保护的难度还是知识传播的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四、结语

当代知识生产中心的转移使长期被无视的民间生活形态呈现在公众视野。在古诗词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史书中的记载从来都是以王侯将相为主要对象,庶民的话语与经历从来都是被遗忘的存在。社交媒体时代打破了这种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形式,它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够保存一定的记忆和经历。这种知识形态的传播,转变了“精英知识生产”的观念,达成了人人都可以生产知识的基础条件。

传统观念中知识与文化、理性、真理等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正在淡化,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紧密聯系,打破精英知识文化的同时,也在把知识转变为“世俗化的漫画”,模糊了知识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它不再是智慧的象征,而成为一种感性的生活化表达。当代知识的“真理性”与“权威性”的缺失,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反思。

参考文献:

[1]张艺.知识与知识传播[J].现代哲学,2001(3).

[2]弗里茨.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吴国林.论知识的不确定性[J].学习与探索,2002(1).

[4]滕广青,田依林,董立丽,张凡.知识组织体系的解构与重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9).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案例分析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