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句在不同类型媒体中的运用研究
2020-09-26郭乃伟
郭乃伟
摘 要:文章以人民网和新京报网2019年发布的新闻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比较两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疑问句的使用情况,分析后认为以新京报网为代表的都市报更善于使用疑问句,且使用疑问句的新闻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而在疑问句的使用功能上,疑问句其探询功能出现削弱趋势。
关键词:疑问句;句类;媒体语言;传播效果;功能
中图分类号:H043;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0-02
一、研究缘起
在日常生活中,询问、疑问是非常重要的言语行为,汉语学界对于疑问句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898年的《马氏文通》中就有涉关疑问语气的相关论述,按照语气不同将句子分为传信、传疑两大类。并指出,传疑助词的基本作用:“一则有疑而用以设问者”;“一则无疑而用以拟议者”;“一则不疑而用以咏叹者”。当下关于疑问句的研究颇丰,研究层次不断细分,疑问句的语义分类、疑问程度、句尾语气词、句式以及方言及文学专著中疑问句的研究都是当下研究重点。
伴随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意识被激活,面对复杂繁多的新闻本身,除了考察新闻来源真实性外,媒体语言的使用也成为当下受众关注重点。相比其他句类,疑问句因本身结构的特殊属性更受人们关注。对于疑问句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情况的分析,不仅能从侧面反映当下媒体在新闻撰写中的语言使用逻辑,也能从侧面展现当下受众阅读偏好,从而为新闻媒体就疑问句的使用及传播效果提供适当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及样本构成
本研究对人民网和新京报官方网站中涉及疑问句的新闻文本为研究对象,时间限定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剔除无效及不符文本,对搜集的文本再进行抽样,抽样后所得的研究样本构成最终研究对象。为保证不同类型媒介有关报道数量的一致性,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从人民网、新京报涉关的报道各抽取120篇,共抽取抽取240个样本。所抽取的新闻文本都包含标题及内容两层数据,并对每篇报道中涉关的疑问句进行逐句分析,并在联系报道主旨及语境的前提下,对所用疑问句的功能和传播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二)对比研究相关问题
1.报道涉及类型及对象
以人民网和新京报官网中的包含疑问句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涉关的报道类型、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的基础上,再将二者做进一步比较分析。
2.报道的中疑问句的数量分布
以新闻文本中的標题及内容为数据来源,对标题和具体文本内容中涉关的疑问句数量进行分析整理和统计,结合媒体类型及报道内容对数量的使用进行解读。
3.效果测量
结合新闻文本的内容,分别从报道的点赞数和阅读量两个基本维度对不同类型媒体,涉关疑问句的样本的传播效果进行基本测量。
三、研究发现
本研究从文本的主题聚类和数量使用等维度出发,对人民网和新京报官网2019年报道中疑问句的使用进行分析。其中主题聚类、数量可从新闻内容和标题统计得知,而传播效果的测量则从平台基本设置出发,以阅读量和点赞数等最为直观的数据为依托。
(一)报道主题聚类分析
人民网、新京报网中涉关疑问句的报道在报道内容、主旨上有明显差异,人民网所涉及的报道内容主要涉及扶贫、医疗、外交、经济等几大话题,榜样、扶贫、农村、脱贫、健康、外交、能源、发展、教育、中国、美国、香港等为关键词;新京报网所涉及的主题则涉及文化、个税资产、政策解读、娱乐等几方面,相关报道更加贴近受众需求,且不少报道以国家政策解读为主体,尤其是对税收、医疗、交通等内容;从句子层面来看,在对涉及样本进行统计后可知,人民网涉及的疑问句中有疑而问占24.67%,无疑而问为75.33%,新京报网中有疑而问为17.65%,无疑而问则为82.38%。从所占百分比可知,不论是哪一类网站,无疑而问在总量上都均占有绝对优势,且无疑而问的使用大都为了叙述的需要,进一步解读、补充事实。
(二)数量分布
在疑问句使用数量的分布上,从新闻标题和内容两个维度出发统计两个网站就疑问句使用上的差距。在标题上,以疑问句为标题的报道新京报为118篇,而人民网为73篇;在内容上,二者差距则更加明显,240篇报道中人民网中疑问句共438个,新京报则为 696个,从统计数量可看出新京报同人民网相比,在新闻文本的标题,尤其是内容上更善于使用疑问句。
(三)传播效果测量
为进一步呈现二者在疑问句使用效果上差异,对240篇报道进行统计,由于网站设置等客观原因,人民网、新京报分别以阅读量、点赞量为标准,具体数据均以统计当日实际数量为准。
在传播效果上,虽然二者的评价标专不一,但是点赞的操作程序相比阅读量的统计更为复杂,因而假设点赞与阅读量的统计步骤一致,从总体上得知,新京报的有关报道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且从平均值来看,人民网(14.04)与新京报(54.44)二者点赞的差异十分明显,获得更明显的传播效果(见表1)。
四、研究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疑问句的使用上都市报多于党报
同传统媒体相比,不论是人民网、新京报网,其信息生产紧跟媒介技术革新,注重扩展新闻来源,能有效利用图片、视频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新闻内容和细节。且考虑信息超载的大环境下,受众的信息压力,虽然陈述句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疑问句在新闻文本中所承担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宏观层面可看出,当下媒体网站使用的疑问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等在抽取的稿件中均有出现,以新京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在疑问句的使用上更频繁。如在反家暴日这一天,人民网和新京报网都发布了关于抵制家庭暴力的类似报道,人民网标题为《反家暴 不做“沉默的羔羊”》,而新京报则为《全球摆脱家暴的艰难尝试:当代女性摆脱家暴到底有多难?》。
(二)传播效果上都市报优于党报
疑问句在引起读者注意亦或是减轻读者的阅读和记忆负担上有积极作用,考虑受传者的心理期望,疑问句因其独特的标识能有效抓住读者目光,增强受众的对信息认知。且疑问句的使用常与新闻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在新闻图片、视频的帮助下,可有效地丰富新闻内容,补充新闻信息及有关细节。都市报在疑问句的使用上获得的传播效果明显优于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党报。
(三)原因分析
1.疑问句本身特点
一般认为在形式上带有“疑问结构体”的句子便是疑问句,具有疑问特征且带有明显的疑问语气即可判定该句为疑问句。疑问句的功能丰富,如是非问句,“既能表达信,也能表达疑,还可以表达否定(反问)”,甚至有不少学者指出,从形式与意义角度出发,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在疑问句问题上显得有些随意。考虑疑问句在信息传达上不够直白的特性,而新闻传递信息的首要目的性,虽然疑问句能很好地引起受众关注,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但是在新闻报道中修辞作用才是其主要功能,而报道的严肃性则决定了党报不可能大面积使用疑问句。
2.媒介定位
新闻传播者从听话人的心理期望角度出发,以疑问句的形式提供新闻信息能有效引起受众思考和注意。但人民网作为国家官方媒体网站,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权威性。而新京报作为典型的都市报,在新闻价值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趣味性、显著性等因素,受其本身的定位决定,其报道大多注重细节的描绘,满足受众好奇心。随着市场细化,读者基于不同需求聚合,针对性目标群体发展起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有关报道在考察受眾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信息生产。同党报相比都市报在报道中更考虑句式变化和语言表达效果、情景的建构,因而都市报中疑问句使用频率更高。
3.传播环境的变化
传播技术的推进,融媒体事业的发展,受众自主意识的觉醒,加之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信息传播内容的简化及有效性成为衡量信息质量高低的一则重要标准。虽然陈述句能直白地传递信息内容,但大面积地出现容易引发阅读疲劳,影响信息传播效果。如标题为《明星们的“反差萌”背后:是与民同乐还是谄媚年轻?》的新闻,文章标题虽然是选择问,但却变相的回答该问题,直观的传递了信息内容,在引起受众好奇心的同时,直观传达信息内容,节省了读者的阅读时间。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信息压力凸显,在保证基本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媒体开始通过调整句类使用比率增强信息传播效果。党媒及都市类媒体,因为本身定位差距,在对语料的选择和撰写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总体上看,疑问句的使用,尤其是在都市新闻网站中的使用更为普遍且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而在总体功能层面上,疑问句的探询功能出现了有一定的衰减和转变。特别是在陈述性、评论性的新闻文本里,疑问句的作用集中于观点的发布亦或是引发受众对于问题进一步思考,且有不少疑问标志所携带的疑问成分被特定的语境消解。
参考文献:
[1]戴耀晶.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87-90+97.
[2]王艳芬.广告与的句类分析[J].语文学刊,2010(12):31-33.
[3]王盛桓.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9(1):3-11.
[4]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J].中国语文,1997(2):104-110.
[5]刘丹青.句类及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J].语言科学,2005(5):78-98.
[6]刘薇.汉语疑问句百年研究史[J].学术交流,2018(4):141-147.
[7]王雪.现代汉语是非问句功能偏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