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2016-10-08
摘要: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使用,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思考、成长乃至心理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试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根据性别、成绩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评”;通过教师评价和生生之间互评来启发引导;教师有声评价语和无声评价语都要真诚恳切。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语;案例分析
语文课堂评价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做出的及时反馈。智慧的语文课堂评价语言能够促使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本文在课堂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试谈让语文课堂评价语有效使用的几点策略。
一、因材施“评”,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因为教学对象是有生命、有情感、有理想的独立个体。只有因材施“评”,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对待性别不同的学生
一般来说,女生情感丰富,感受力强,但心理承受力较差,多表现为文静、内向。而大多数男生活泼好动,抽象思维较好,行为大大咧咧,不拘泥于小节。笔者在实习期间注意到,老师们对于女生的评价多是包容和鼓励,对于男生的评价则比较直接,而这也正符合学生因为性别差异所产生的心理特点。
然而对于有些男生来说,教师直白、尖刻的批评语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而鼓励性的语言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在泗州学校实习期间有幸听到董老师的课,课堂上一位男生因下课打篮球过于疲惫在课堂上睡觉,董老师说道:“邓同学真帅,连睡觉的姿势都这么帅,鼓掌!”在掌声中,这位男生笑着挠挠头,一节课都精神抖擞。如果老师罚那位男生站着听课,或者用尖刻的话语来刺激他,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巧用评价语言:优等生不宜使用过度溢美之词,要多鞭策之语。中等生不宜批评打压,要多提示之语。差等生更需正面鼓励,哪怕是细微进步。
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发表评价语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心理等因素。例如,老师抛出的问题,学生给出了浅层次的答案,却未能开掘它真正的内涵意义。对于中等生,可以这样评价:“你回答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联系时代背景,你是不是会有进一步的发现?”对于差等生,可以这样作评:“虽然你的答案还不够完善,却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而且你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走,这点很好。” 这种具有人文关怀的评价语着实能催人奋进,老师在接下来讲解题目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
二、启发引导,开拓学生思维
(一)老师要注重“步步为营”
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实施要讲究方法,应该注重“步步为营”,对学生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例如郑桂华老师执教《安塞腰鼓》教学片断。
(师生交流写作手法)
生:第7节用的也是排比和比喻。
师:比喻怎么能有气势呢?排比有气势我能理解。
生:比喻也有气势的。把鼓点比喻成“骤雨”,骤雨就是比较急促,也比较雄伟。
师:等一会,大家要记下来。
生:用“旋风”比喻“流苏”,“骤雨”比喻“鼓点”,“乱蛙”比喻“脚步”,都有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好!我发现你的思考很有特点。你从喻体入手,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考角度。为什么这些比喻能突出豪迈的气势呢?你能不能还原的更具体一点?
生:这些喻体本身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用它们比喻要比喻的物体,会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好!你们有没有记下来?
在这段课堂实录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郑桂华老师用评价语引导学生时所采用的三大策略。第一,佯装不懂,给出学生思考角度,期待学生作答。第二,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动力。当问题渐趋深入时,老师毫不吝啬地使用溢美之词,“你的感觉很好!”等。第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述简短的课堂实录中,郑桂华老师反复强调记课堂笔记。
(二)生生互评,擦出思维火花
教师可以通过机智的课堂评价语来引导学生学习。此外,学生也可以在互评的基础上共同进步。下面是笔者有幸听到长沙刘炜伟老师执教《写景传真情》的教学片断:
师:亲爱的,你来当一下范仲淹,为我们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吗?
(PPT上呈现《岳阳楼记》“若夫阴雨霏霏……感及而悲者矣。”生读。)
师:咦?读完了大家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桌,说说你的原因?
同桌:因为他读错了一个字,“曜”读yào。还有这段文字情感是比较悲的,他读得太轻快。
师:哦,你觉得是因为他读错了字还有感情把握的原因。你认为同桌说得对吗?(对着刚才读的学生问道)
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是对的,我刚才读得太匆忙,没注意到。
师:没关系,来,挽回一下面子!
(生带着悲壮的情感读完全文并纠正了字音,全场掌声雷动。)
生生评价是在平等、轻松的环境下展开的,它比师生评价更具有动态的价值。刘老师将评价权交给学生,生生互评,有利于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提高思维能力,有时候同伴之间的引导和启发效果比教师来得更加明显。但是,在实施生生互评时,教师必须起到一个杠杆作用,要讲求公平性。不能因为教师对某位同学的偏爱,就以这位同学为中心,这样会引起不必要的课堂纠纷。
三、真诚恳切,呵护学生心灵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没有爱的课堂评价语,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同样一句赞扬的话,如果你只干巴巴地说一个“好”和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会心地说一个“好”,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一)有声评价,情真意切
评价语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在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学生在情感上认同老师,才会对老师给予自己的评价心服口服并且及时做出正确的反馈。
下面是程少堂老师执教《荷花淀》的片断。
师:为什么在残酷的抗战环境中,还要描写如此恬静的美景?
生:我觉得作者把景色写得这么美好,突然让我联想起艾青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
师:(充满激情地衔接)“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嘿,很好!
生:(深受鼓舞)我觉得孙犁把土地写得这么美好,就会让人觉得这么美好的土地有谁不爱?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所在。
师:嘿,说得好,说得非常好!(充满激情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山河如此多娇,岂容日寇践踏蹂躏?就是这个用意嘛!
(学生们在接下来的问题中都踊跃作答)
程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答衔接如此自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思考正被老师肯定。一方面,程老师肯定性评价语不是单单用一个“好”“很好”就了事的,而是让同学了解“好”在哪里。另一方面,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程老师的评价语中体现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平等性,老师充满友好的衔接,一句“就是这个用意嘛”,营造出的是随意、轻快的课堂环境。
(二)无声评价,充满关爱
这些真诚的有声评价语触动着学生的心灵,而课堂上教师的无声评价语依旧能够打动人心,教师在课堂上的眼神、表情、语气、动作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心中的波澜。
笔者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堂公开课,课上老师成功运用无声评价语缓解了课堂尴尬,呵护了学生心灵。案例如下:
老师请一位学生来读课文,学生起身后低下头不吱声,课堂一片骚动,老师经过询问得知这位学生刚从乡下转来,普通话不标准。这时老师走上前,轻轻抚摸这位孩子的肩膀,学生抬头看到的是老师灿然的微笑。学生在鼓励之下读完了这篇文章,读错了好几个音。老师:“A同学才转入咱们班,他虽然读错了几个音,但是他的声音很好听,同学们课下愿意帮助他提高普通话吗?”学生都答“愿意!”
老师的抚摸里充满了关爱和力量,老师的微笑里包含了信任和期待,这样无声的语言给予学生的勇气无疑是巨大的,它为师生间建立起长久的信任关系。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其中“爱的需要”被认为是缺失性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在学校,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爱和尊重,他们希望老师能够正确地褒贬他们的课堂行为。
语文课堂评价语可以给课堂提“鲜”,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课堂评价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作者简介:周炫(1992— ),女,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