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020-09-10龚丽
龚丽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中基础科目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今后学习的深入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教学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活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展数学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培养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048
引言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解题策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
由于数学学科属性,小学生往往会感到数学知识抽象难懂,无法理解乃至产生抵触心理。数学家华罗就曾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在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要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具体又生动,便于小学生理解的同时能够使他们感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就如六年级学生般,急于提分而又只是一味地刷题,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只会越发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更加不愿面对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索,必须坚持实际性原则。
(二)重复性原则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多次地重复。只是一时新鲜或一时反响平平便就此作罢。小学数学尤其是低年级,老师急于提分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解决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能立刻提分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会更加方便掌握知识点和理解课堂老师所讲解题思路,对数学成绩的提高肯定会有巨大的帮助,但教师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只图分数快速增长,要坚持不断重复,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二、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数学专业性和综合素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填鸭式的被动式教学,让学生丧失了主动进行解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制,自主思考的能力被限制,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法
(一)重视审题习惯的培养,奠定解决问题的基础
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是审题。学生不能顺利且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充分的审题准备和良好的审题习惯。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引导学生先从题目的表面信息入手,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再寻找已知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找到有效数学信息的数量关系,达到正确理解题意,为之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不高,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将抽象、枯燥、理论性强的数学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精选一定的教学方式、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比较直观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为有效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打好基础,切实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实质性提高。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取“一对多"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加之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影响听课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宽松、自由、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结束语
总之,问题实际,方式有趣,坚持锻炼,从课前导入到课堂落实,再到课后总结,相信一定能够快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兴趣及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瑛瑛.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审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84):67-68.
[2]章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27):47.
[3]韦艳红.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