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题的能力

2016-12-19张云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应用题能力培养

张云

摘 要:解决实际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有效的反应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有效的掌握这种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实例,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培养学生对已知条件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联系旧知来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这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031-02

解决实际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有效的反应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它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选用的素材很多,也可以灵活的结合一些数学知识,比如应用题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运算等等。因此,解决实际应用题可以很好地考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出现的应用题大都配有图片再加上简单文字叙述,所以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应用的价值,再培养学生的读图读题能力和对基本数据的收集能力,这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进一步要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对题中看到的已知条件进行一些简单的概括和分析。更高一些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能联系以往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现有问题。下面就这四个方面结合一些例题来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应用价值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较为简单,很多情况下需要从生活的角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进行有关实际应用题知识的教学时,要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解决实际应用题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不仅能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也为学生知识的建构积累必要的经验。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有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时,教师问:“你们晚饭喜欢吃什么啊?”讨论晚饭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些生活化得题目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吃面条。”教师顺势出示有关数据:“昨天,妈妈买了9包面条,4元1包,你能算出妈妈付了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4×9=36(元),还给大家讲解出他是怎么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对待图片要比文字更加敏感,而且也更加愿意去学习,更容易接受,所以图片的加入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的意象去更好地理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实际问题的场景,这个场景最好是学生经历过的或者能看到的,再利用场景多引导学生去读题、去想题、再去说题。

1、读题: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数学题目,看图和审题都是最关键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描绘看到的图片,数学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有什么数学问题存在?加上题目的文字叙述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2、想题:我们从图片和文字中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3、说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多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已经了解了图的意思,就需要他们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和分析了,比如二年级下学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有45个同学划船,每船坐6人,问:最少需要几条船?学生们从题目中可以知道坐船的人数,也知道是平均分的问题要用除法,算式:45÷6=7(条)……3(人),但是还是有学生会写上最后需要7条船,因为学生从题目计算的结果中看到了“7”这个数据,但是不能对所得到的所有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忽略了“余数3”的意义,因而无法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这个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领悟每一个数据的意义,最好能把算式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都去说一说,只有完全理解了算式的意义,才能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比如老师要提醒学生思考:“这道算式的意义谁能说一说?”学生:“有45个人,每条船坐6人,坐了7条船,还剩余三人。”教师:“剩余三个人是什么意思呢?”生:“没有坐上船”老师:“那要所有人都上船的话7条船够吗?”“不够,剩余的三个人还要一条船,要8条船。”再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二年级同学参加100米赛跑成绩如下,小亮35秒,小李28秒,小丽25秒,小王32秒,问请你给他们排好名次好吗?学生们很快得出了成绩:小亮第一,小王第二,小李第三,小丽第四;这就是很多学生形成了定式思维,觉得最大的数字肯定第一,而没有仔细理解“赛跑”并不是时间越长跑得越快。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第一名是跑的快还是跑的慢”?生:“当然是跑的快”;“你们觉得跑的快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呢”?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教学数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同时也要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题意,要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意识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激发学生认真分析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对已知条件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

在实际问题中,并不是所有数据和信息都会呈现在题目或者图片当中,有些问题需要学生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和仔细思考。

1、问题中有隐藏的条件

比如二年级学生学习乘法时:小明和他的6个同学一起去动物园,门票8元一张,问一共需要多少元?不少学生都会忽略总人数的小陷阱,而将算式列成:6×8=48(元),因为在这一题中,学生只看到有数字“6”和数字“8”,因而直接用乘法算式计算结果,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简单分析。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可以问学生:“有些什么人?他们准备干什么呢?”学生回答:“小明和他的同学去动物园”,此时再继续问学生:“有多少个小朋友去动物园?小明去不去?”学生:“小明也去”,老师:“那一共去了多少小朋友?”学生:“一共去了7个人”,老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把整个题目说一遍吗?”学生:“七个小朋友一起去动物园,门票八元一张,需要多少钱买门票?”到这里,学生就已经在老师带领下把整个题目理清楚了。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收集可以看到的数字信息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洞察出一些隐藏的条件的好习惯。要多让学生说一说对题目的理解,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要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解决的策略充分说出来,以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出题目隐藏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答题。

2、如何排除干扰信息

除了必要条件被隐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题目中出现了干扰信息,需要学生去进行排除,这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更加错综复杂一些,需要学生在很多条件和信息中进行筛选,找出自己要用到的条件,加上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范围没有那么宽,所以这也是对学生细心和耐心以及观察能力的考察。例如:小芳拍球20下,小军比小芳多拍13下,小兰比小军少拍9下,问:小军和小兰各排多少下?如果学生不能将三个人拍球的数量关系理清楚就很容易犯错,所以教师最好在黑板上把三个人的数量关系标注清楚:

小芳:20下

小军:比小芳多拍13下

小兰:比小军少拍9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谁拍的个数?”生:“小芳”师:“要求谁拍的个数?”生:“小军和小兰的”师:那要先算出谁拍的个数呢?”生:“小军的,他比小芳多拍13下。”师:“怎样列算式?”生:“20+13=33(下)”师:“再算小兰拍球的个数,要跟谁比较?”生:“她比小军少拍9下”师:“小军拍多少下?”生:“33下”师:“所以要怎样列算式呢?”生:“33-9=24(下)”到这里,通过有层次分重点的提问,老师才和学生一起将题目的头绪理清,避免了条件叙述偏多给孩子带来的困扰。

四、培养学生联系旧知来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

学生之所以能举一反三,是因为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前车之鉴”。同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否迅速调集已有知识来进行帮助则反映了一个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面对现有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地去思考解决方法,甚至寻找更好的解决之路,而不能替学生“铺好道路”,让学生顺着老师的解题思路向前进,这样解题是快了,但是剥夺了学生联想和思考的机会。例如:有红、黄、蓝、绿、紫、红、黄、蓝、绿、紫、这样排列的彩球,请问第27个是什么颜色?第33个呢?有些学生看到这一题会用画图的方式去解决,一直从第1个画到第27个和第33个。有的同学的方法稍微好一些,他们可以看到五种颜色的球是一个组合,从而思考27和33里面有几个5,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用平均分解决的问题,一个有剩余的平均分,继而列出除法算式。我想说,不管是画图还是列除法算式,都是把现有的问题与以往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结合起来了,在这里教师要先给予每一种方法以肯定,然后再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法看齐,让学生自己挑选那一种方法更简单易懂。例如:教师应该先问一问运用画图来解题的学生:“你是怎样想到用画图的方式?”“你的方法很好,让我们大家都一目了然第27个球和第33个球的颜色,但是如果老师问第49个球的颜色呢?第100个球的颜色呢?是不是要继续画下去?”此时学生就该想到要用比画图更省事的方法才行了,就会主动再调集已有的知识去解题,只有这样经历过将问题复杂化的困难之后,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精化自己的方法,遇到困难才会多联系多思考,思维才会更敏捷。

所以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失败”的机会,学习过的知识就像五谷杂粮一样放在记忆的筛子里,第一次调取记忆可能筛子的孔比较大,不能筛选出需要的知识,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精挑细选之后,需要的知识一定就会更精确地被筛选出来,学习效率也会变得更高。所以,对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筛选、建立知识联系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中垾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学生应用题能力培养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探讨
警惕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中的“消极完美主义”倾向
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阅读效果的研究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