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1-10杨丽
杨丽
【摘 要】在新课标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下,数学问题的展现形式具有多样化和创新性。然而,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思想认知以及思维能力的建设上仍存在较大缺陷。在数学问题提纲的阅读过程中,很可能因理解能力缺失,导致解题能力受限。为了改变这一学习教学现状,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授课时,应侧重于阅读思维以及阅读能力的重点培养。以便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快速理清解题思路,实现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鉴于此,本文就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强化训练展开具体探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提纲阅读,是实现数学问题有效解决的前提保障。小学生在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通过问题思路的明确与梳理,是解决实际性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阅读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在逻辑思维,以及数学知识内化与吸收过程中均呈现显著的作用与意义。结合小学生在数学题目阅读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加强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的贯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问题阅读步骤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讲,对于数学问题的阅读与审题,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粗读阶段。小学生在读题过程中,要抱以更加端正的学习态度,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在读题过程中保证读题的速度、以及题中重要信息的掌握。
第二,默读阶段。低年级学生受到年龄以及思维发展的限制,在默读阶段所具备的素质有所欠缺。在此阶段,教师需要示范默读的具体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注意读与思相结合。小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就数学问题中的具体条件进行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最后的问题方向等进行明确。
第三,精读、分析阶段。部分数学题目在题干中所呈现的信息资源较为丰富,这也是扰乱学生阅读思路、阻碍解题进度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学生精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就题目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特殊标记与圈画。从而将题干中的重点条件进行依次呈现,为接下来的实际解题提供有效依据。
二、小学数学问题阅读策略优化的具体路径探究
(一)充分利用图形信息,丰富解题条件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受到年龄层次的限制,小学生在思维能力建设上仍存在着较大缺陷。鉴于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掘数学问题中的解题信息。尤其是问题中所呈现的图形信息,在图形中挑选重要解题信息,方便接下来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低年级的数学问题,多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将数学知识具体化,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比方说,就人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具体图形内容:左边有两个苹果图形,右边有三个苹果图形。以此为条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比方说,就图片中所展示的信息,可以提出:图片中所展示的苹果图形数量总数是多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讨论,最终得出2+3=5,图片中共有5个苹果的结论。在看图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就图形中的关键要素进行标记与分析,从而有效抓住数学阅读的侧重点。
(二)掌握数学题目内容与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方向
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阅读能力的考察与培养,主要以应用题型为载体展开训练的。而应用题多与生活实际相挂钩,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在生活事物的认知上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学问题所依赖的具体情境。并根据问题情境中的具體条件限制,找出已知条件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从而帮助小学生理清应用问题的主体内容,以及具备解题条件的重要信息。这对于小学生接下来问题结果的探究,以及提高逻辑思维意识很有必要。教师在阅读能力技巧传授时,应本着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三大阅读步骤的支撑和引导下,帮助学生规范化、合理化的进行题干阅读与解析。
首先,教师在学生审题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认真阅读题干中出现的所有信息。同时,在学生审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气氛安静,以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数学问题的阅读与思考。
其次,学生完成初步阅读之后,进行题干的深入解析。关注数学题干中单位变化,以及问题的提问方式等都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尤其是单位变化,是决定最终解题结果的关键。
最后,学生加强已知条件之间联系的思考与思路的梳理。在题干信息中挑选出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关键要素,并就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明确。比方说,小红有两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三个,问:小明有多少个苹果。通过已知条件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所依赖的数学知识为简单加法。最终得出2+3=5,小明有5个苹果的结论。
(三)创建生活情境,帮助学生阅读层次加深
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题干中的知识,教师应结合具体数学问题构建生活化的阅读情境。就课堂上的某一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复述的形式,根据语调、语气的变化帮助学生梳理题干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将题干信息转换一种全新的形式,帮助学生简化问题思路,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技巧。
(四)利用多媒体,构建数学问题具体模型
在数学问题中,部分问题的抽象性较强,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虚拟模型。利用网络课件的形式,将题干中的重点数量关系,以及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以网络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将题干中的解题信息加以明确,更在一定程度上扎实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结论
综上,阅读能力是实现高质量数学学习的主要能力来源。教师为了全面践行素质教育,在数学授课过程中应侧重于授人与渔全新教学理念的贯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从而加强数学问题解决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同时,对于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颖.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2):119-120
[2]刘芳.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22):53+55
[3]李正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3):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