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

2020-08-09杨静

读写算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能力初中数学

杨静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实际的发展中,为满足社会需求,进行了对教育改革。新课改要求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新可以给每个事物带去新内容,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初中数学是学习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019-02

如今提倡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而创新能力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具体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能力,这是老师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和介绍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思考内容。

一、初中数学老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和能力培养的思想意识

老师的教学行为会受到自身思想意识的支配和影响。老师的教学方法、态度、内容、效果都会受到自身教学价值观的影响。每个老师的教学行为都和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有关,这是自然存在的,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和意识有效培养,关键是老师要有这种思想意识。老师自身有创新思想意识,具有创新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意识。所以,老师要重视自己的思想意识培养,自己有创新意识,才会在教学中把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思想、方式、内容中,有意识地进行突破,建立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建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智力活跃的最佳状态,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展示自己,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实施多角度分析思考,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进而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其中的奥秘,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想意识。一题多解可以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可以扩展思维空间。很多数学问题都存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式,而且因为知识的增加会不断增加解题方法和思路。利用不同观察和思维角度,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向和层次,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变是利用数学题目的变化、延伸、发散等方式,对问题背景、逻辑关系等进行了解和深入分析。实施新知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应用从旧知识入手,由浅到深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时,老师可以把一些难题分解,变成多变题目,引导学生寻找突破口,进而产生解决难题的兴趣。并且,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对数学题目进行改变,实现知识重组,在深入理解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探索和思考新知识,有效解决新问题。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中心思想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进步和发展,要重视学生的探索性思考和学习,在学科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创造性、探究性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必须给其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的存在才会使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进而研究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所以,设置问题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关键,设置探究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思维活跃,调动其积极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进而会积极观察、实施类比、进行推理、合作分享交流,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借助活动或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数学教学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引导其主动探究和思考,参与实践活动,得以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比如,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角的比较》内容时,老师引导学生利用两根木棍制作角,有角度相同的、有不同的,利用重叠方式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把角的两个边无限延长,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角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等。这样学生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动手、动口、动脑,进行问题分析和思考,让其思维活跃,产生创新思想,提高创新能力。所以,参与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出问题

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奇和质疑的天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数学课程提出疑问,并积极选择解决方法。利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讲述内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集中思维能力。总结性地集中思想和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进行总结概括,产生自己的思想观点。比如,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知识时,老师引导学生对课节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因为前面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包括全等三角形知识,这样学生在进行总结时会巩固复习前面的旧知识,同时引发思维,对课本中例题能深入理解,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列举生活中能够应用到要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例子,并提出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能够提出各种问题,并应用相应知识进行解决,进而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结合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本中每个章节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有效利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教育。课本当中的数学概念学习、规律探讨、公式推导应用、解题方法改进等都包含创新思想,老师要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教学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比如,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勾股定理》知识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勾股定理知识的探索,利用相应素材进行验证,同时可以利用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数学发现的过程。另外,老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和体会文化价值,同时进行思维扩展,联想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例子,达到思维的有效扩展和创新。所以,老师要对课本教材深入挖掘,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例题讲解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改变已知条件情况下,实施分析和思考,探索更多结论;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命题条件改变,或改变结论,进而组成新命题,对其正确性、科学性研究和探索,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另外,老师也要重视利用课本中的历史人物、数学典故、数学家的故事等,调动学生创新思想和积极性。学生对各种趣事逸闻都很感兴趣,老师把这些内容和数学课程讲解相结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和问题。比如讲述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等,通过了解数学理论发现和被证明的沧桑、伟大数学家成长故事及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等,以此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能够丰富学生数学历史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并使学生学习和体会到数学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多面性,数学老师可以有效应用课本教材,对学生详细了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和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7(1):74.

[2]张秋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7(12):259.

[3]董春苗.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3):56.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创新能力初中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