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0-07-14马治平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马治平

【摘  要】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焦点,《初中数学新课标》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八个维度。初中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打造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体系。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八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探讨了在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促进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纵深发展,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密切关注点,并为学科课堂教学作出了有效指导,而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键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利条件,就学生今后的发展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来,重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深度教学,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因此,强调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需求,满足当前学生多元化学习和知识需求。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意义

《初中数学新课标》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八个维度,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科学精神以及实践创新。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把数学概念、公式等定性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形成,确保学生可以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核心素养的涵义所在。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将数学思维和方式予以运用,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也是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必须掌握的内容。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数学教育实践和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就学生来说,提高初中数学素养可以使诸多学生形成数学基本素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使其数学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数学知识体系予以整合,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其次,就数学教师来说,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可以将教师教学的素养内涵提高,实现自身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材施教,使初中生更好地形成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导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在导入环节应给予学生引导,让其了解到数学的魅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很容易忽视课堂的导入环节,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全身心地参与数学学习之中,初中生因为正处于青春期,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地放在同一事物上。所以,如果继续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将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爱上一门学科才能增强学习动力,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

当教师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后,就会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课堂导入发挥的作用极为显著。因此,将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并且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我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将生活性情境融入教学导入,以此营造生活性的教学情境。小鸡和小兔两种动物在一个筐里面,借助观察,发现两种动物的头和脚分别为34个、94个,请问小兔和小鸡各为多少只?此问题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假设小鸡有X只,那么可得 ,在计算后可知X=23,所以小鸡和小兔各为23只、12只。紧密结合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丰富教学过程,加深学生理解

知识是学科学习的基础,如果缺少知识,数学教学将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挖掘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积极培养学生“过程性”思维,从而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培育核心素养奠定积极的态度基础。其实,核心素养就蕴含在数学知识当中,因此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立足知识到智慧转变这一过程,不断丰富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数学魅力,从而逐渐形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能力。难么,知识发生的过程该如何丰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凝聚成智慧呢?

以《数轴》知识点教学为例,我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伊始首先向学生出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温度计,让学生通过温度计产生温度高低的概念,而温度高低则是通过数值呈现的。0℃以上学生可以直观感知表现为热,0℃以下则表现为冷。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温度值与数字对应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后,我又借助数学抽象,以一根直线代替温度计并标记出方向,0℃的位置对应的就是将数轴分为左右两部分的节点,并将其定义为原点。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初中生而言并不难,但却能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意识。

同时,我继续以问题为导向,将数轴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我们前面一节课学习了有理数,那么思考是否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由此引出探究式学习,而学生对数轴知识的理解也將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借助归纳、分类、对比等方法,了解到数轴其实质就是一个描述数与其关系的模型,这又涉及数学建模。通过逐层深入,不断丰富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的思维不断变化,从而产生数轴知识以外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将为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智慧基础。

(三)多学科文化融合,提升综合素养

初中数学学科是具有代表性的理科科目,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极强的人文性学科,学生掌握与理解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将直接遇到理解困难,影响学习兴趣。将多学科文化知识纳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加强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数学符号、定理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推动数学课堂教学多学科知识融合,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简单化。

例如:数学课堂“圆周率”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圆周率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过程融入课堂中,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探索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的历史成就。

重点阐述古代数学家的实践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弘扬中华民族自信。将数学背景知识纳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入人文探索中,还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该项知识的探索能力。推动数学课堂教学多学科知识融合,不能仅仅立足单方面的数学知识文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将与数学相关的文化、名人传记和科学知识等纳入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深刻把握数学本质,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价值,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学习模式,加强探究性实践。让数学课堂真正做到“立足数学本质,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本理念,以培养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确保“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兰坤亮.落实培养核心素养要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探析[J].成才之路,2020(3).

[2]侯禹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4).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