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推敲意识,让文本阅读走向深处

2020-06-26高洁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以点带面

高洁

【摘要】创作的角度需要推敲,文本的阅读也需要推敲。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推敲就是指对文本所呈现出来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意识、有规划、有目的地赏鉴、揣摩和涵泳的过程。本文提出要紧扣文眼,以点带面推敲文本;紧扣特色,聚焦陌生推敲文本;深入探究,依托情感推敲文本;聚焦细节,深入探究推敲文本;关注疑点,释疑解疑推敲文本。

【关键词】以点带面 依托情感 深入探究 聚焦陌生 释疑解疑

所谓“推敲”,原本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在揣摩、斟酌诗句引申出来的故事,后人便用“推敲”二字来比喻对文本语言的揣摩、考量的过程。创作的角度需要推敲,文本的阅读也需要推敲。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推敲就是指对文本所呈现出来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意识、有规划、有目的地赏鉴、揣摩和涵泳的过程。入选统编版教材的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大到文本主题和结构,小到词语和标点都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趣,教师应该以教材课文为蓝本,引导学生学会仔细推敲、养成字斟句酌的意识,真正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一、紧扣文眼,以点带面推敲文本

文本表达都有着自己的中心,一篇文章篇幅再长、结构再复杂,都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中心。很多作者在创作时常常将自己的观点、情感凝练成为一句话、一个词,形成文本的表达之“眼”,从而以直接、鲜明的方式展现出作者的构思和观点。因此,文本的阅读需要具备紧扣文眼进行深度发掘的意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古诗为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首诗,就设置了鲜明的情感文眼,诗人以一个“愁”字架构全文,教师可以在学生整体性初读的过程中圈定文本情感之眼,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诗歌语言中所洋溢的满满愁绪上,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和思考,从“移舟”“烟渚”感受诗人身处环境的偏僻,把握诗人心“愁”的客观环境;从“日暮”“客愁新”,感受在夕阳西下的背景下,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心境;从“野旷”“低树”来感受天幕低垂,对诗人形成的压抑感;最后,从“江清”“月近”等词语,联系诗人身处的环境,体悟借月思人的真实感受。

这样的解读是深入的,更是聚焦的。学生紧扣文本之眼,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文本的情感和主题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思考,真正为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紧扣特色,聚焦陌生推敲文本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和风格,不同的对象和内容也决定了作者所采用的表达视角也应该是有所差异的,尤其是一些名家的经典作品中,常常蕴藏着丰富的金词金句,且呈现出鲜明的特色。面对这些其他文本中难以见到的陌生化表达,教师就需要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着力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紧扣这些极具特色化的表达进行文本的推敲、阅读。

比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中就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句:“……像一块石头似的……”为了保护小麻雀,老麻雀面对强大的敌人,作者将这种状态比喻成为“一块石头”,这既是一个大胆的比喻,更是一次有创意的表达。这种独具特色的表达就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进行深入推敲。作为一个母亲,孩子遭受了生命危险,它的内心是坚定的,作者将原本瘦弱的麻雀比喻成一块石头,形成了身体瘦弱与心灵坚强的强烈对比。这也成为这句比喻句所表达的真正价值。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敏锐地认识到文本中闪烁着独特光芒的金句,并在整合文本语境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推敲,与文本中的角色、与作者形成了直接而深入的对话,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三、深入探究,依托情感推敲文本

文本并非无情物,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在心境的集中体现。文本的情感并不能直接彰显出来,都是蕴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拨开语言的藩篱,通过推敲和揣摩,感受文本语言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对作品中所牵涉的人物、景物、事物进行品析和思考,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比如《丁香结》一文中,作者一改传统古诗句中将丁香结作为哀怨代表的定位,从丁香结的生长过程中受到人生启发:结,是永远都解决不完的;如果人生没有挫折,不就太平淡无奇了吗?这一发自作者内心认知的体悟不仅是文本表达的主题,更是学生解构文本表达主题的重要切入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推敲:首先,结合文本内容,作者分别描写了街道旁、校园中、春天里以及细雨中的丁香花,感受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其次,联系古诗中含有丁香结的语句,感受诗句中的幽怨和忧愁,与下文中作者抒发的感受进行对比;最后,拓展创作背景,让学生认识到在创作这篇文章时,作者的弟弟正身患重病,作者要借助丁香结形成的过程来鼓励弟弟战胜病魔。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和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最后抒发的感受不仅是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洞察与思考,更包含了对弟弟的一种关爱。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需要紧扣文本彰显出来的情感进行体悟,深入挖掘文本语言中所涌动出来的情感体验,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四、聚焦细节,深入探究推敲文本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文本创作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文学性作品中的细节是指能够细腻展现人物个性、事情发展和自然环境下的基本单位。真正有效的细节,是构建故事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题的重要载体。教师遴选出适切的细节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式的体悟和推敲,感受细节所承载的价值意蕴和表达效果,形成“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的教学效果。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为例,作者总是会“缠着”母亲摇桂花,其中的“缠”字就是一个细节,展现了作者对摇桂花的期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这个“缠”字展开教学:(1)字面意思:学生尝试用“拉”“围”等字进行替代;(2)动态意蕴: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缠”时的动作和神态,将原本生硬的词语以动态化形式呈现;(3)补充内涵:光有动作是不能叫做“缠”的,需要配以鲜活的语言信息,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结合上下文,针对作者“缠着”母亲要摇桂花时的对话进行还原。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一个动词的细节,对其字面意思、动态意蕴以及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进行了解读和提升,不仅让学生从一个细节窥探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同时也历练了学生捕捉细节、感知细节、探寻细节的文本阅读和推敲能力,真正为推动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五、关注疑点,释疑解疑推敲文本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与教材文本之间必然存在着客观的差异,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必然会存在鲜明的差异和距离,形成一定的困惑和障碍就在所难免了。为此,文本的解读不能面面俱到,教师需要紧扣一点展开教学,针对学生出现的障碍和疑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解读,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提升学生推敲和阅读文本的有效性。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鄴》一文为例,在西门豹惩治恶人时,西门豹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智慧。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读懂了西门豹的言行举止之后,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西门豹这样做的深刻用意。比如西门豹解救新娘时说“这个新娘不漂亮,河神不喜欢”,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时说“麻烦你去告诉河神;麻烦你去催一催”等,很多学生能够解读出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西门豹作为地方大员,为什么要如此地颇费周折呢?他直接将巫婆和官绅头子处死不就完了吗?为什么在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之后,西门豹还要站立在漳河边等了好久呢?……学生形成如此困惑,说明他们对西门豹如此做的背后的用意并不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篇的故事情节来审视,就不难发现西门豹如此做就是为了让邺县的老百姓都能认识到这只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的骗局,所谓河神根本不存在,“要娶新娘”更是无稽之谈。

了解了这些,在学生认知和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就能对这些疑点进行体悟和思考,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扫清了障碍,提升了学生解读和释义能力。

总而言之,学会阅读文本,逐步养成推敲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范畴。教师从文本学情起点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深刻体验和解读感知,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猜你喜欢

以点带面
一枝一叶总关情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
漫谈挖掘语文教学文本内涵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让书香校园绽放美术奇葩
让韵文识字散发无穷韵味
以点带面进行儿童阅读推广
阅读教学,越读越出彩?
引导互动交流 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