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统编教材 研发语文课程
2020-06-26诸向阳
诸向阳
【摘要】依据统编教材,研发语文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梅花诗词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灯谜课程、毕业课程。凭借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 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
统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教材已在全国各地全面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对师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坚守“用教材教语文”的理念,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仔细研读统编版语文教材,发现留给教师创造的空间很大。统整、拓展统编版语文教材,研发语文课程大有可为。笔者在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研发了五个语文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梅花诗词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灯谜课程、毕业课程。
一、 整本书共读课程
温儒敏说:“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语文课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读书太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就是要治学生不读书、读书少的毛病。”统编教材通过“跟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单元”等的编排,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是名著的选段,如五年级下册课文《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经典名著《呼兰河传》。编者的意图是教师要通过教学《祖父的园子》,带领学生读《呼兰河传》。据此,笔者研发了“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的整本书共读课程。一个学期师生共读四本书,每本书读一个月,上三堂课: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
凭借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上导读课,导读课的重要使命在于教师如何想方设法地让儿童喜欢阅读一本本好书,进而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地反复阅读。简而言之,导读课需达成的是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推进课旨在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为了使阅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更见成效,教师必须在阅读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使他们可以及时分享阅读心得,吸收新的观点,激发新的思考。简而言之,推进课需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深入阅读、促进思考。笔者凭借互联网技术推进学生的阅读,与“阅伴”合作,让阅读看得见。通过“闯关”的形式,用游戏化的手段让学生阅读时乐此不疲。互联网技术与阅读融合带来了美妙的体验。
交流课是在学生阅读完一本书之后,以各自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阅读的收获。由于学生的喜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个性体验不同,只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道其知,说其悟,谈其感,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即可。简而言之,交流课需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分享感受、各抒己见。
二、 梅花诗词课程
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古诗词。
教材中选了4首有关梅花的诗词:王安石的《梅花》、卢钺的《雪梅》、王冕的《墨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笔者在这些梅花诗词的基础上,研发梅花诗词课程,名曰“梅花三弄”。将梅花诗词纳入三个篇章,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
我们举行梅花诗词课程告别仪式,让梅花冰清玉洁的品性深入学生的心田:
主持人:梅花一弄:自然之梅。一树梅花世称奇,万千气象费评章。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何止万首!有人咏其风姿,有人诵其神韵,有人赞其高格,其中的匠心各不相同,因此,咏梅诗篇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梅花开放时节正值隆冬,百花还在沉睡当中,梅花却最先苏醒,香在百花之先,却不与百花争艳。见到梅花,诗人便有春已归来之感。
(男生诵读王安石的《梅花》)
主持人:梅花二弄,友情之梅。“寒梅本无意,诗人自多情。”陆凯与范晔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范晔。王维思念故乡,却独问窗前的寒梅。在诗人笔下,清香幽雅、風韵脱俗的梅花竟成了友情和故乡的一种象征。
(女生诵读王维的《杂诗》)
主持人:梅花三弄:人格之美。“岁暮冰雪而不枯,众芳独落而独放。”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梅花已成为高洁、典雅、冷峭、坚贞的人格象征。不少文人爱梅成癖。读他们的诗,我们已经分不清哪是梅花,哪是诗人。
(男生诵读王冕的《墨梅》)
主持人:一梅一世界,一诗一乾坤。让梅花的清香永存我们的心间。
三、 传统节日课程
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中华传统节日的传承。二年级下册识字课文《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了中华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传统节日单元,编排了三首节日诗词和“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
据此,笔者研发传统节日课程,在每个节日来临之时,为学生上一堂节日文化课,感受节日的由来、习俗、内涵以及在当下的意义,用一年的时间,带领学生了解中华七大传统节日。
我们举办节日诗词朗诵会,在诵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甲:泱泱华夏,悠悠长河,酝酿了许多传统节日。
乙:每个节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节日都有着美好的记忆。
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词名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
春节——《元日》
甲: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乙:春暖花开,生机盎然。
甲:贴春联,放爆竹。
乙:剪窗花,闹元宵。
合:春节,拉开了新一年的序幕。
合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清明》
甲:清明时节,细雨纷纷。
乙:思绪绵绵,情谊悠悠。
甲:踏青扫墓,缅怀先祖。
乙:春耕农种,莫过清明。
合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四、 灯谜课程
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了不少猜谜实践活动。一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就叫《猜字谜》,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其中编排了猜谜实践活动教学内容。
据此,笔者研发了灯谜课程,这个灯谜课程可以持续一个学期:第一个月教师出灯谜给学生猜,第二个月喜欢灯谜的学生出灯谜给同学们猜,第三个月教师与学生自己创作灯谜给同学们猜。学生乐此不疲,在游戏中弘扬了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境界。
别解是灯谜之魂,灯谜追求思维发散与一语双关。灯谜课程既是思维训练,亦是道德教育。例如,笔者与学生一道玩味“一字谜”:
在玩味了两则简单的“一字谜”后,我们玩味的第三则谜语是“一”字谜谜王:“终生念伊减姿容”。此谜以谐音、拆字、象形三种谜法叠扣而成,颇见功力。“终生”乃方位示意,指“生”字的末笔,扣“一”;“念伊”不是想念谁,而是告诉你谜底的读音,念yī(伊);“减姿容”则是从字形上进一步告诉你,谜底的“姿容”就像数学上的“减”号。整条谜以三种谜法混扣而成,一波三折,反复扣合,作者故意招摇过市,猜者却浑然不察,谜味醇厚。
猜完此谜,笔者告诉学生:谜面是从柳永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转化而来,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当讲到“相思之苦”时,有学生笑出声来,笔者一本正经地说:“请你不要笑,中国古代有一位大学者叫王国维,他把这种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转化成人生成就大事业的一种境界。”随后,出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学生齐读后,笔者说道:“亲爱的同学们,你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也要经过这三重境界:首先,寻寻觅觅,确立目标;然后,为你的目标努力奋斗;最后,你会发现你要寻找的目标就在眼前。长期积累,坚持不懈,偶然得之。一切科学发明、一切文学创作……都逃脱不了这条规律。”教室里一片肃然。
五、 毕业课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难忘小学生活”为综合性学习,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古诗词诵读,要求学生设计班级毕业典礼实践活动。
据此,笔者研发了毕业课程,名为“杨柳与送别”。在古典的氛围中营造浓浓的离别情愫,珍惜彼此之间相识、相知的缘分;将经典诗词置身于送别的情境中,经典诗词在特定的情境中复活,与学生的生命发生共鸣;体验古人离别的情韵,道声珍重,别离是为了重逢。
主持人:“水逐桃花去,春隨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告别了这婀娜多姿的自然之柳,让我们一起踏上具有离别意象的杨柳之旅。欣赏了这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自然之柳,让我们一起踏上具有离别意象的杨柳之旅。
(男生诵读王之涣《送别》)
主持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走进《诗经》,回到三千年前,听一听一位长年在外征战的士兵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
(女生诵读《诗经·小雅·采薇》)
主持人:“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那深情体贴的诗句啊,直到今天还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男生诵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主持人: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一首非常普通的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啊!
(女生诵读李白《赠汪伦》)
主持人: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离别。
(男生诵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主持人:再见了,所有杨柳与送别的诗歌;再见了,所有吟唱这些诗歌的日子。再见,再见,一切都再见!我们知道,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明天的重逢。
齐唱:李叔同作词的歌曲《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