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0-06-23严亚琴

文理导航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反思实践初中数学

严亚琴

【摘要】分层走班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基于分层教学基础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潜在优势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学情开展分层走班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并提出相应的分层走班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反思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理解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各种差异,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成绩优秀的学生优秀,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越发跟不上教学进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这种弊端,能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含义

分层走班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体现在“分层”,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学班级的流动性、教学班级的不同层次、学生可流动的教学模式,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应当不断提高分层走班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组织数学教学时,学生从各自的班级中走出并到相应层次的教学班进行数学学习。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再提倡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分层走班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学生分层

初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和思维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比较高,成绩中等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但无法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成绩低下的学生甚至都跟不上教学进度。对此,教师可将这些学生分成C、B、A三个层次。并在每学期进行两次选拔,进行一次大调整,因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结合学生的初始、期中考和期末考的成绩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组成数个教学班,并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教学班进行数学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层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也就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组成的班级,分为C层班、B层班、A层班,不同层次的班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C层班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难度更高的数学知识,并布置一些较难的数学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学目标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为主;B层班的学生虽然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但并不能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制定强化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锻炼的教学目标;A层班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强化学生数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式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强化和巩固A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选择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完成;对于C层次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完成难度较高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解题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运用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已掌握数学知识的印象,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A层次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简单,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应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使其掌握习题的简单变式和知识要点,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C层次的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较高,应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方式,让学生尝试解答探究性等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分层制定教学内容,实时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清楚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分层制定教学内容,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层次。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特征,明确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与方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重难点及易错点内容,充分发挥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应有的重要作用。

例如,教学“二次函数”教材内容时,教师应首先给全体学生详细讲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安排“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让全体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概念、表达式等基础知识。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象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二次函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强化课堂分层练习,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和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方式,不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在应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渗透课堂分层练习,加强对全体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苏教版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时,掌握和學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内容。强化A层次的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清楚辨认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如(x+1)2=(x-1)2+2化为一般形式为4x=2,(x-2)2=2(x+1)2化为一般形式为x2+8x-2=0,让学生回答这些方程哪个才是一元二次方程,另外,让学生练习和完成简单的例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应当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式,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3x+m2-1=0有一个解是0,求m的值。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识进行解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C层次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思想方法和解题方式,所以可以教导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难点及易错点内容,并让学生尝试解答开放性的习题,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分层设计课外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设计课外任务,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讲解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之后,结合下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安排设计课外任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基础题、综合性题、探究性习题等,让学生依据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完成课外任务有利于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可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效率。

(江苏省泰州市孔桥初级中学,江苏泰州225300)

猜你喜欢

反思实践初中数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