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政治认知引导
2020-06-08李次春周妍
李次春 周妍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政治认知引导,认为青年学生对政治的认知决定了其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认同、政治责任和政治参与等,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培育以“五四”精神为核心的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观,正确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和认知政治概念、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职能等最基本的政治知识,以及我国当前的基本政治状况。
【关键词】新时代 青年学生 政治认知 引导 政治制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C-0030-03
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对政治的认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未来发展。到底什么是政治,在当代青年学生中依然有很多认知不到位甚至误解。当代青年学生对政治认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政治概念认知不全面;二是对政治权利认知不清晰;三是难以区分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四是对政治职能认知不到位。比如,很多青年学生认为政治制度就是一种政治统治,政治意味着统一和斗争,政治与社会生产没有什么关系,政治只与统治者、与党员领导干部有关,等等。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首先要对政治概念、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职能这些最基本的政治知识有正确的认知。
一、政治概念认知
正确的政治认知要从对政治概念正确理解开始。中国历史中的“政治”概念包含“政”与“治”两层涵义,“政”是指国家的上层建筑体系,包括统治者实施统治的国家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等;“治”则主要指统治者的统治行为,包括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状态。这种源于官民两个阶级对立的管治政治理念,沿袭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到中国近代以后,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力量的介入,中国传统政治概念开始注入资产阶级民主内涵,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西方国家使用的政治概念(politics)最早起源于希腊,由希腊文π?λι?(古希腊卫城阿克罗波里的简称,指城邦之意)演变而来,一开始指的是城邦中的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的总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概念主要以资产阶级民主、开放、自由的政治思想为基础,更多强调政治的权威性、合法性、制度性、民主性、参与性。西方政治语义伴随其近代工业文明的历史发展,对世界范围的政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我们党认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认为政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核心是国家政权,因此阶级斗争就是政治斗争,政治应当为无产阶级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的政治概念又有了新时代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出中国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新时代中国政治概念的内涵既不同于以往中国的传统政治,也不同于西方的政治。
因此,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知政治概念,首先要有一个动态的时空观,即从政治史的角度把握政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治内涵。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但与中国自己的政治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我们要立足中国的政治发展史,立足中国的政治文化,用中国自己的政治话语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的政治认知。其次,要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明确政治的阶级属性。阶级矛盾、斗争虽然已经不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依然会长期存在。无论是在新闻媒体舆论,还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依然有必要对青年学生的阶级意识进行教育引导。再次,要加大中国民主政治优越性与科学性的教育引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去认知当前的中国政治概念内涵。突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政治根本特征,把政治理论教育与政治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政治的亲和力,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自信。
二、政治权力认知
政治权力既是政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政治实践中政治主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权力最原始的本意是一种度量衡的能力,根据《广雅释器》中的解释,“锤,谓之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权力从权衡物品轻重的力量发展引申为权衡社会关系的力量。这是基于人文科学文化背景下的权力概念。而西方对权力的认知与理解则更多是基于自然科学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权力的英文单词是power,与物理力学的力量通用。如西方早期著名学者罗伯特·达尔、伯特兰·罗素等都有从物理学的角度去阐释权力的社会科学涵义。权力在政治领域的体现与运用,产生了政治权力的概念,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实际政治过程之中”。当政治与权力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对政治权力产生的普遍印象就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强制性和阶级性特征。由于政治权力的政治性和强制性色彩较浓,青年学生对政治权力的概念本身和内涵的认知还是不够全面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文化观念之中。
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知政治权力,必须抓住政治权力行使的核心要素,即政治权力的主体与客体。从中国当前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来说,必须明确政治权力的主体就是人民。根据我国宪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在中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也就是说中国的政治权力主体是全体人民,构成全体人民的每一个人都属于政治权力主体范畴。因此,我们要加大政治宣传,不仅要让每一个青年学生明白,我们都是权力主体的一分子,更要不断完善政治权力行使主体的治理体系,确保权力主体的人民性。政治权力的客体就是权力实施的对象,包括了所有公民个人或组织机构、团体等。由于政治权力的内容和层次复杂多样,人民只能通过民主选举去委托国家机构或政治人代为行使政治权力,通过政治制度、体制和法律等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因此在政治权力的行使过程中政治主体与客体有着互置的关系。
正确认知政治权力,还必须引导青年学生厘清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与区别。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混淆与误解。如果说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那么权利则是一个法律概念,是在某种法律或自然法则的框架下主体所具有的自身利益主张的资格与力量。因此政治权利就是法律赋予政治人主张政治利益的政治资格与力量。它与政治权力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的前提与基础,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政治权力的发展。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利的保障,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互为转化。
三、政治制度认知
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解。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制度“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将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同义通用。当前政治学界的研究,对政治制度概念的解读依然存在众多的观点,如复旦大学浦兴祖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一书中,归纳了七种不同的观点,华中师范大学徐育苗教授在《解读政治制度》一文中则归纳了五种不同界说。总之,有的界定为国体,有的界定为政体,有的界定为两者皆是,有的界定为政治规则,等等。按《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建立政权并赋之以适宜的组织形式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广义上去理解,包括了政权的阶级性质、所有的政治统治原则和实现方式、公民的政治地位等。从狭义上理解指的就是政体。
从政治学科的现代划分理解,政治制度是指界定国家政治性质和原则规范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国体。政治体制是国家根本制度即国体的具体组织形式,是国家权力的运行机构和管理方式。中国的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换句话说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真正主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专政的统治,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从政治权力的主体和实行方式看,都有着最广泛民主性,因此,无论是根本的政治制度,还是具体的政治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比资本主义国家而言都有着不可比拟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的教育引导是政治制度认知教育的重点。首先,要从青年学生身边的社会政治生活细节着手,通过体现中国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和社会现实,如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中国政治制度广泛的民主基础。其次,通过中国重大民生工程、超级工程、应对处置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成效,引導青年学生在历史发展纵向比较和国际社会横向比较中认识中国政治制度运行的科学性及高效性。再次,从政治规范与政治效能的角度,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性与创新性。政治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保持政治规范,政治规范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政治主客体关系来维系政治的稳定。中国政治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的政治,决定了中国政治规范就是人民政治规范,这就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有政治规范意识和行为。从政治效能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随着中国国情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国政治制度实现了从理论创新到制度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背景下,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青年学生应当有坚定的制度自信,认识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其必将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制度典范。
四、政治职能认知
政治职能是“国家、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实行政治统治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功能”。“主要包括阶级统治职能、军事职能、安全保卫职能、外交职能、司法和治安职能、民主和法制职能等。”从根本上说,政治职能是国家职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和阶级出现以后而产生的。政治职能按内容划分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当前中国的政治统治职能是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对少数敌对分子专政,是人民通过国家机器和政府机构维护人民的政权稳定。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家政权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统治阶级,极少数的敌对分子成为被统治阶级,显然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或者说阶级问题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问题。因此,中国政治职能更多的体现在社会管理职能上,包括民主政治、法治国家、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职能,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政治职能按范围划分,还可以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主要是组织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应承担的相关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指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协调处理国际关系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职能。对国家政治职能的正确认知,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解读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参与国家建设,更好地履行一个政治主人的权利义务。
首先,要引导青年学生区分清楚政党职能与国家政治职能的关系,走出党政同一的误区。政党职能与政治职能有着本质的区别,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其职能主要是政党所代表群体的利益表达,国家政权的获取和管理,政治人才的培用,领导、参与、推进国家政治建设与发展。而国家政治职能既包含了阶级的政治统治职能,也包含了国家政府职能。其次,加强实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建设,通过政治实践深入体会和理解政治职能。再次,加强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健全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治理体制,拓展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让广大青年学生亲近政治,走进政治,主动成为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100年前,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青年学生的政治力量和政治作用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青年学生政治觉悟的提高、政治情感的激发、政治力量的彰显和参与,为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00年后的今天,随着世界文明的现代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大力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建设好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生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宋惠昌.权力的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4]王爱冬.政治权力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5]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储昭华,幸玉芳.中国传统“政治”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趋势[J].哲学分析,2018(2)
[7]公方彬.习近平新政治观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基础[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20)
[8]李景平,张晋宏.习近平新时代的政治观[J].长白学刊,2019(1)
[9]徐育苗.解读政治制度[J].社会主义研究,2004(2)
[10]王列.现代国家的政治职能[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2)
[11]盛奇秀.政治职能论[J].理论学刊,1988(6)
【基金项目】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特点与政治认同研究——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成果
【作者简介】李次春(1979— ),男,哲学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周 妍,女,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