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工作探讨
2020-06-08秦卉
秦卉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受资助现状,对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资源优势,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将资助育人工作始终贯穿于学生整个成长过程,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根据学生需求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形成全面促发展局面。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校 贫困户 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精准帮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C-0004-02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拔“穷根”,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探索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策略,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受资助现状
“建档立卡”是国务院扶贫办为实现中国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精准识别而发布的政策工具。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以广西为例,根据广西教育厅《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学生资助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自查自纠的通知》要求,需全面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子女享受一等国家助学金或者同等额度的其他资助。2016年秋季学期起,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的标准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且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工作中,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需要经过班级评议程序,可以直接进入公示环节,享受最高等级资助。
二、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现状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展调查。调查发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国家贫困标准,在衣、食、住、行方面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差距很大;在思想方面,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家庭因素影响,思想上出现消极表现,如集体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欠缺等;在学业方面,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但也存在学习压力大、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综合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心理方面,多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克服心理障碍,化压力为动力,积极进取,但部分学生也存在自卑怯懦、敏感焦虑、依赖等消极心理问题;在就业方面,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趋向于尽快分担家庭重担尽早就业,但也因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判断不够全面,导致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市场产生矛盾,出现盲目乐观、过于挑剔的就业心理,最终错失许多难得的就业机会。
三、“三全育人”模式下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方法
在高校资助工作体系中,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理念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就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资源优势,充分调动高校资助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参与到资助育人工作中,依据学生发展需要精心设计帮扶内容,让资助育人工作始终贯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整个大学成长过程,最终实现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全员参与——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资源优势,形成全员育人格局。目前高校学生资助系统中,主要由高校资助工作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开展奖助学金的评选及资助育人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都无法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按1∶2500的比例配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专职人员,按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资源优势,拓展资助工作开展渠道,全员调动,是形成全员育人格局的关键。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工作机制,选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业务能力突出的高校教师加入资助育人队伍,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能力提升训练,更有针对性地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展专业能力精准幫扶。
(二)全过程帮扶—— 将资助育人工作始终贯穿于学生整个成长过程,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自入学起,就已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为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精准帮扶,应实时掌握他们的情况,依据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各个成长阶段精心安排育人环节。大一阶段,学校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绿色通道”,保证学生无障碍入学,同时大力宣传资助政策,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申报资助项目,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给予的关怀与支持,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大二、大三阶段,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期,学校在给予学生经济物质帮扶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并应适时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激励教育,倡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大四阶段,是学生的择业就业期,学校可以通过职业咨询、求职技巧培训、推荐单位等方式,积极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顺利就业。
(三)全方位促发展—— 根据学生需求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形成全面促发展局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际,学校需要在经济、学习、生活、心理、职业能力等方面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方位发展。
1.经济上资助,帮扶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生存需求。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各高校现已形成了集奖、贷、勤、助、补、绿色通道、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等于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高考录取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而入学后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基本都可以享受到最高等级助学金资助,因而国家政策性帮扶已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此外,各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资助,如安排学生勤工助学、校友捐赠设立奖助学金、校企合作发放实习补贴、发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等。
2.学业上指导,帮扶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贫困户,基础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各方面基础薄弱,因此,顺利完成学业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基本学习目标。高校辅导员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定期了解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业成绩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请相关课程任课教师进行集中辅导,或组建班级学习帮扶小组开展朋辈帮扶,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业学习自信。
3.心理上辅导,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拥有健康心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对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关爱,学生进入大学后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依托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设立“校—院—班”多层次心理咨询辅导机制。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导,选派专业心理的老师分管二级学院,强化对一线学生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技术培训,使非心理专业辅导员掌握甄别学生心理问题和疏导学生不良情绪的技术方法,并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实时了解学生日常表现。“校—院—班”多层次心理咨询辅导机制的设置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疏导,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关爱和温暖,形成积极健康心理。
4.职业能力上提升,给予专业指导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综合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完成自我提升的地方。高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资助育人帮扶工作,应从单纯的物质帮扶层面提升到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层面上来。一方面,学校应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职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校友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企业实习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岗位工作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5.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促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励志成才。扶贫先扶志。党的十九大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应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精准帮扶资助育人工作中大力培育受助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可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激励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图强,励志成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教育学生诚信友善、感恩社会,形成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只要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的价值实现与祖国、社会的需要和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在向上、向善的人生轨道上成长,必将成为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才。
总之,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聚焦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群体,将“三全育人”模式應用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拓宽育人格局、全程关注重点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全方位辅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资助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健康发展,成长成才,从而促进高校资助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婷婷.新中国70年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理念演进、成效审视与体系优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5)
[2]刘俸余,陈玉琦.新时代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帮扶模式探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70)
[3]陈祺.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反思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14)
[4]叶美丽,李英.高校建档立卡贫困生精准帮扶需求研究[J].教育管理,2019(1)
[5]吴海燕.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
【基金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科学研究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项”项目“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下贫困户建档立卡大学生精准帮扶有效机制探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SZ2018019)
【作者简介】秦 卉(1985— ),女,广西三江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