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0-03-27许德福
许德福
[摘 要] 例题教学的视角下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效的. 文章阐述了例题教学视角下,通过一题多解、正难则反、设置开放题、一题多变以及题后反思等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逆向性、深刻性、求异性、发散性以及严谨性.
[关键词] 例题教学;解题;逆向性;深刻性;发散性;严谨性
思维品质,也就是思维的智力品质,它是通过思维的活动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个体差异性,从而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特征.杨清教授曾在《心理学概论》中阐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数学例题教学中,需努力培养学生好的思维品质,它不仅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突破口,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当下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中需引起极度重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优化例题和设计例题教学过程的顶层设计之下,积极探索思维品质在课堂落地的方法和路径,设计出一些思维品质统领下的数学例题教学案例,并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过程,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本文试图以例题教学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数学实践实现思维品质的培养.
从“一题多解”中培养求异思维
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和题目本身的特点出发,实施一题多解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运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去解答,并敢于求“异”,实现基础知识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在训练中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克服学生思维狭隘性的特征,达到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力的目的[1].
例1:已知橢圆 + =1上有一动点P,试求出该动点P到其中一焦点F距离的取值范围.
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呈现了以下多种解法的精彩场面:
解1:若设点F为右焦点,则有F(1,0). 设P(2cosθ, sinθ),则有PF = =2-cosθ.
因为cosθ∈[-1,1],所以PF=2-cosθ∈[1,3].
解2:若设P(x,y),据F(1,0),可得PF= = = .
因为x∈[-2,2],所以PF∈[1,3].
解3:设F′为左焦点,则有FF′=2,那么△PFF′中,则有PF′-PF≤FF′. 因为PF′+PF=4,所以4-2PF≤2,1≤PF≤3.
解4:过点P作椭圆右准线的垂线,P′为垂足,因为 = = ,
所以PP′=2PF. 又因为 -a≤PP′≤ +a,所以2≤PP′≤6,
所以2≤2PF≤6,1≤PF≤3.
本例题中将多个知识点融汇于一道题目之中,引导学生从多个定义出发,深化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大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在提升应变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的求异性.
从“正难则反”中培养逆向思维
实践证明,思维的发展是整体推进的,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发散思维总是交织存在的. 这就要求在例题教学中,如果有些题型正面入手较为困难,则可从其反面进行思考,借助“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进一步探究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促进逆向思维的发展.逆向思维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项综合能力,可以有效克服定向思维的保守性,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2].
例2:已知x,y>0,且有x3+y3=2,求证:x+y≤2.
解:假设x+y>2,那么x>2-y.
不等式两边立方后,可得x3>8-12y+6y2-y3,即x3+y3>8-12y+6y2.
因为x3+y3=2,所以8-12y+6y2<2,即6(y-1)2<0,
以上不等式显然不成立,因此假设不成立,由此可得x+y≤2.
数学解题中对某些问题有意识地运用反证法,不仅丰富了不等式求解的方法,优化了求解过程,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引领学生突破定向思维的束缚,对提高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开发题”中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的“思维的发散性”,顾名思义就是从众多知识领域和知识点着手去解决问题,是开阔性和全面性思维品质的体现. 高中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影响,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式的负面效应影响,在解题时易墨守成规,思维不易发散. 这就要求教师在例题教学时需顺应高考新动向的需求,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合理编制开放型例题,以数学例题这一载体而放飞、发展和升华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3:已知⊙M过A(1,0),B(3,2)两点,________(请补充一个条件),试求出⊙M的方程.
依据“两点无法确定一圆”,所以这里条件的增添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亲历思考、探究和讨论,补充的条件主要有:①还经过点……;②⊙M的半径长度为……;③圆心M在直线…….
这一例题的设置真可谓独具匠心,条件的开放可以启发学生学会提问和善于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而要求解这一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达到培养思维严密性的效果. 例如,在添加点的时候,直线AB:x-y-1=0必须除外;在设置半径长度时,半径需不小于 ;在设置圆心M所在的直线时,斜率不可以是-1,且圆心M在直线x+y-3=0上除外.
从“一题多变”中培养深刻思维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可以透过表象以及外因,揭示事物本质从而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它是所有思维品质的基石,其发展程度对思维品质的其他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若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显然变式教学就是培养“体操选手”的摇篮. 因此,我们需灵活运用好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高度兴奋,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例4:已知数列{an},有a1=1,an+1=an+1,试求出它的通项公式.
本例题的求解过程较为简单,而根本价值是可以通过对题目的引申扩展和变换条件,使之更具有探究性.在保证条件a1=1不变的基础上,去变更递推关系式,从而形成探求an的变式问题.
变式1:将条件中an+1=an+1变为an+1=an+n;
变式2:将条件中an+1=an+1变为an+1=an+2n-1;
变式3:将条件中an+1=an+1变为an+1=2an+1;
变式4:将条件中an+1=an+1变为an+1=2an-3n;
变式5:将条件中an+1=an+1变为 = +1;
变式6:将条件中an+1=an+1变为an+1= ;
变式7:将条件中an+1=an+1变为an+1= an;
变式8:将条件中an+1=an+1变为an+1=ca (c>0).
通过对例4的变式,让题目更富有内涵,深化了已学知识,让学生在亲历思考、解題、归纳、提炼和反思后,达到学一题通一类的效果,有效防范了学生思维的表面性和绝对性,对思维深刻性的提升大有裨益.
从“题后反思”中培养严谨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严谨性的提升与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分不开的,也少不了条理性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的参与,更离不开解题后的反思.由于受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制约,主要表现于对知识的不求甚解和不善反思,故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题后思考:解题的思路是否严密,可否存在漏洞?命题者有何意图?此题中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本题的解法仅此一种吗?解决这类题型的通法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反思,进行有的放矢地精解和拓宽,可以使思维具有严谨性和概括性.
例5:已知△ABC中,sinA= ,cosB= ,试求出cosC的值.
此为一道课本习题,学生的一般解题思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