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3-14董建江

人物画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课堂教学

董建江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地便利,微课应运而生。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练、方式灵活、主题突出和目标明确等特点,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手段,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方向之一。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虽然现在微课实践活动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利用微课开展数学教学的原因

首先,利用微课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为了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数学知识和数学习题过程的讲述上面。而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参与探究与思考的机会很少,而微课利用视频的形式将大部分的重点内容都整合到几分钟之内,只要学生能够认真观看视频,依照其中的内容进行充分地思考,做好学习记录,那么就能够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课堂的主要内容。这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化教学体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促进数学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完善。数学这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迁移和运用。利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依照视频里面呈现的解题去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培养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共享微课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地应用于教学领域。微课作为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将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加直观、形象、具体。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式的输入,而微课的授课方式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实时共享,便于线上反馈和交流,在观看视频时可以选择前进、倒退或是暂停,及时记录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请教老师。

例如,老师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因为几何图形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很多同学在小学时没有打好基础,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比较吃力,尤其是在考查学生一个几何图形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观察有几个图形时,学生就好像如临大敌一样,纷纷表示想不出来。这时老师可以将这一重点章节的知识制作成微课小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去感受这些图形,帮助学生去构建空间想象能力,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在课下去自主学习,直到将知识弄透彻为止。

2.发挥微课优势,提升学生理解力

微课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反复播放所需内容,由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在接觸几何题型时,不可能使每位学生都全部掌握,有些比较典型的例题,学生不会全部听懂甚至有些学生连解题过程都不知道,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给予每一位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这时就可以利用微课反复播放的特点把知识难点、重点循环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感觉教师就在自己身边一样,而且没有时间限制,学生可以自主观看学习,直到完全学会掌握所学知识点。

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针对一些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运用微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反复播放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如,我国赵爽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了一些图形,依据这些图形可以得出,四个红色的三角形是全等的,可以组合成一个正方形如图,中间空白部位则是一个小正方形。通过反复播放讲解,不仅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3.借助微课特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定并掌握三角形全等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逻辑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习惯反思和理性的思维,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相关教学,通过微视频的展示,先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定义和性质,然后向学生提问: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同时满足六个条件吗?如果只满足其中的一部分条件呢?比如,两个三角形的一对边或者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两对边或者角分别相等又是什么结果呢?三对边或者角分别相等呢?通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逐步分析,发现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满足的条件渐渐明朗,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也逐渐清晰,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汇总归纳,加深了学生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课的认识。通过微课教学直观地把上述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可以画图验证微课展示出来的问题,最后得出一致答案:只给出一个或者两个条件时,无法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

然后通过微课教学再直观列出另一个问题,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交流,有的说,一定全等。有的说,不一定。学生七嘴八舌瞬间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微课提示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把剪好的两个三角形放到一起,看是不是完全重合,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得出结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通过微课习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充分思考后点名某个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所给答案的理由,同时教师配合演示相关过程,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结论:总而言之,微课是一种“拥有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能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更加广阔、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微课的功能,灵活使用微课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汤友浩,彭洪芹.网络微课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54-55.

[2]袁溪.基于Pad的数学复习课设计探析——以“平行线和三角形证明的复习”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82-83.

[3]嵇卫忠.基于微课下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40+132.

[4]于大平.初中数学微课程的实践探索——以“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微课程开发为例[J].数字教育,2016,2(01):77-81.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微课课堂教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