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千与千寻》主要人物解读-基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

2020-03-14孙奕雯

人物画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

摘 要:千寻因机缘巧合误入神隐世界,父母因误食神隐世界的食物变成了猪,绝境之中千寻得到了白龙的帮助,为了拯救父母,找回自我,千寻努力在油屋工作,最终完成救赎,回到现实世界。文章立足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千与千寻》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镜像理论;精神分析;千与千寻

一、拉康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对弗洛伊德的继承与补充,在“需要—需求—欲望”的欲望匮乏理论基础上,将主体划分为三个层次:想象界,象征界,现实世界。拉康的想象与象征都是超现实或构成现实的,“真实”并非想象和象征之外的东西,而是由想象和象征构筑起来的个人主体生活本身的断裂和失败。

在拉康精神分析中,主体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镜像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发现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的虚幻性。这种镜像的实质是一种主体和现实的误认关系。“镜像阶段”是人格形成中的一个主要阶段,在镜像阶段中,自我意识必须通过另一个自我意识得以确证自身的存在。当个体在处于婴幼儿阶段时,没有自控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碎裂身体,这时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统一影像,产生完形的格式塔图景,其本质是一种想象性的认同关系,是个体即“我”的影像投射,是一个“幻象”,并将此幻象认为是自己。

儿童在镜像阶段确立起自我与身体、自我与他人和自我与环境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儿童在镜像中,通过内投射,确立完整的自我形象;通过外投射,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完成他的第一次自我认同。镜像扮演着中介的角色。拉康将与现实的我相对立的镜中之像称为“他者”。镜像阶段儿童的自我认同是通过“他者”来完成的。

二、《千与千寻》主要人物解读

《千与千寻》获2003年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和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其新颖的体裁和深远的立意引起广泛讨论。本文尝试从精神分析的维度对影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浅要分析和解读。

1.千寻

误入神隐世界的千寻经历了在新世界中的又一次镜像体验,并在此过程中重新找到自我,重塑对自我的认知。在陌生世界里的千寻想要出去却找不到出路,盲目逃跑,父母变成了猪等待他的拯救。绝望之际白龙向他伸出援手,千寻在白龙的指引下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对她的作用。白龙就是这个这个新的象征秩序中的“他者”。千寻的闯入印证了镜像阶段中婴幼儿阶段的表现,她的身体开始消失,变得透明。这里暗指千寻已经重回镜像阶段,开始以婴儿的身份重新认知自己的肢体,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讲的“破碎的肢体”。在白龙的帮助下,千寻重新看到自己完整统一的肢体,获得认知自身像的快感,这意味着千寻已经在油屋这一新的象征秩序之下完成对自我的最初认同。

为了在油屋的生存下去,千寻与汤婆婆签订了工作协议,她的名字也被汤婆婆拿走,只剩下一个“千”字,从此在油屋这套新的象征秩序之下,千寻的名字就是千。千寻曾经是一个胆怯,消极,在温室中成长的青少年,但是父母都变成了猪,她不得不独自一人面对危险。在汤屋的这段时间,她学会了坚强,勇敢,执著。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和危难的情况,她学会努力去克服,不仅自己收获成长,还帮助他在油屋遇到的人重新获得存在的意义。原本打算用河神给他的丸子拯救父母,但是面对重伤的白龙,千选择用一半丸子拯救了他的生命,同时帮助他找回自己的名字,摆脱汤婆婆的控制。面对被贪婪和物欲侵蚀的无脸男,千用另一半丸子帮他吐净因为贪欲而吃进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在无形之中,千成为他们重新寻求自我过程中的“他者”。最后,千成功地拯救了父母,拿回了自己的名字“千寻”,实现了“千”到“千寻”的蜕变,实现自我。

2. 白龙

白龙的真名是赈早见琥珀主,他曾经是人类世界的琥珀川河神,真身为白龙。琥珀川河流被掩埋,白龙无家可归,拜在油屋在汤婆婆门下学魔法,成为汤婆婆的弟子,并让汤婆婆拿走了名字而忘记自己的身份。与千寻曾经见过,但是丢失了记忆。在神灵异世界其被称为白先生,为汤婆婆控制并利用。小白在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汤婆婆的弟子之后,与千寻经历了同样二次体验镜像阶段的过程。在千寻的帮助下小白找到丢失的记忆,也开始了寻找自我的历程。

3.无脸男

无脸男是一个戴着面具的影子,他不会说话,也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但他有与人交流的需求。在拉康关于欲望与需要和需求的关系中表明的观点,欲望就是需求减去需要后所余下的部分。无脸男需求背后的实质是渴望被关心的欲望,欲望源于存在的缺失。主体欲望的东西正是其缺乏的和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而欲望不可能得到满足也正是欲望产生的原因。

千寻不同于油屋其他人的冷漠,她的思想深处并没有未油屋的象征秩序,因此对无脸怪表达了善意的问候。对于无脸男而言,这是新的希望,因此他对千寻的好感倍增,希望获得千寻的认同。在无脸男帮助下,千寻给河神洗浴,得到合身的奖励和众人的称赞。千寻非常开心,无脸男却误认为千寻的欲望就是在油屋获得金钱和地位。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对于无脸男而言,欲望的出发点并不是他想要什么,而是获得别人的承认。因此无脸男扮作大方的客人,变出金子洒向众人,让众人讨好他,为他服务。他想变成有钱有地位的存在,这样就满足了他误以为的千寻的欲望,使千寻认同自己。无脸男渴望获得认同与关心,但他潜意识里和千寻一样,不承认过油屋的象征秩序,拒绝学习这里的语言符号系统。他无法说话,不能表达自己渴望交流的需求,在他吞食掉青蛙和仆人后,就利用他们的声音和语言表达欲望。拉康曾强调:欲望是一个换喻,由一个能指代替另外一个能指。用“他者”的语言符号或象征界中所建构起的欲望,實际上也在用他人的语言来表达他人的欲望,青蛙和仆人因金子奉承无脸男,本身就是贪婪的,在无脸男用他们表达欲望的时候,也突然变得焦躁,变得贪婪。

当无脸男希望得到千寻认同而被拒绝时,他崩溃了,终于说出了“我很寂寞”的真实感受。在河神丸子的帮助下,无脸男排除外在的异己,又变回了最初的自己。

4.汤婆婆

汤婆婆是神灵异世界的管理者,也是油屋的老板,她为在神灵异世界的人提供工作。凡是为她工作的人都要签署一份契约,会被她拿掉名字,而这些记不起名字的人就永远离开不了油屋。她在晚上管理着油屋,在最顶楼的房间数钱记账,只有当油屋有了重大客人或突发事件时会亲自下楼处理。白天她化身为黑翅膀的大鸟出门巡视。在油屋,所有不工作的人都会被汤婆婆变成猪吃掉。汤婆婆育有一独子,名坊宝宝,坊宝宝在汤婆婆的养育下变成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婴。在动画中,汤婆婆也是欲望与金钱的象征。

三、结语

所有的成长到最后总是一次旅行,千寻的旅行从她进入油屋就开始了,她需要独立的在这里生存并救出自己的父母。在油屋这个等级森严、规则明晰的社会,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工作和价值,否则会被孤立,甚至变成猪被吃掉。在这生存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形象和寓意。成长的旅行就像油屋的经历,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赋予某种角色,但是关于自我的记忆一定要牢记并时时提醒自己,因为忘掉自己的名字就会迷失自我而将永远被留在虚幻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J].学术月刊.2005(01):55.

[2]王春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5月.

作者简介:孙奕雯(1992.12—),女,甘肃临洮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王安忆小说创作
漂泊中的追梦人
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论解读爱伦?坡作品中人物病态人格成因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看郁达夫的《沉沦》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精神分析视角下女性文学人物心理创伤研究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