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家国情怀,升华历史教学

2020-02-27付关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付关现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是初中历史教学所担负的重要任务,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创新历史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以古鉴今,增强历史通感,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体验;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多维深入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  教育策略

历史是一门大综合学科,在贯穿古今中外、串联人物事件之间唱响主旋律,向学习者展示真相的同时更是为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带来润物无声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更迭,使得各个学科更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历史更是对理论、思维、方法、能力和价值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引导。教师在主导教学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让他们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学会感悟与领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外化为崇高的行为举止。“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中的核心价值,指的是对国家的自豪感,对民族的认同感及对家庭的幸福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本素养,不可缺失,意义重大。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在初中历史课堂巧妙渗透“家国情怀”熏陶呢?本文中,笔者在分析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从优化课堂元素呈现、调动学生历史通感、多元学科融合等三个方面入手,浅析如何根植“家国情怀”,升华历史教学。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历史教学要尊重历史史实,即要遵守客观性原则,培养学生史从论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而不能以一段历史材料直接论证某种观点的正确性。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要通过较为丰富的体现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史实的真实性,从而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感染力。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设计有效的渗透环节,使学生有效接受家国情怀的熏陶,提高爱国主义意识。

2.趣味性原则

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兴趣是支撑他们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动力。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优化课堂设计,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教学时,要树立生本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满足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深切体验,同化民族情怀,以家国情怀的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3.目标性原则

教师根据具体内容,科学设计家国情怀教学目标,对历史素材进行优化选择,紧紧围绕家国情怀教学目标,运用丰富的素材做支撑,强化情怀的熏陶,让学生通过感人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加深体验,认识到新时代自身所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小立下宏伟誓愿,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读书,成为有责任担当、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1.优化呈现,直击学生情感

初中历史涉猎范围广、内容深度也在不断推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展开教学。关于历史事件背后的情感体悟与道德渗透,教师也是以灌输的形式进行,关于“家国情怀”的价值观领悟,学生更是被动接受,并没有所谓的自主感触可言。为此,我们倡导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呈现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家国情怀”融进去。比如,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为历史元素的展现起到了良好的载体作用。我们可以播放相关录像、影视片段、主题歌曲或者相对应历史时代的文物作品、书画巨作等等,加深学生的直观感知,强化他们对历史的记忆。在视觉、听觉的辅助作用之下,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得到充分调动,关于“家国情怀”的理解也更为清晰、有见地。

举个例子。“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为了更直观地还原历史,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民奋勇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不屈精神,和林则徐维护民族利益的气概,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加入了多媒体资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点和积极性。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罂粟花和鸦片对比的照片,让学生领悟到不能被诱惑所蒙蔽双眼,美丽也掩盖不了罪恶。随后,教师又播放了《鸦片战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该历史事件有了最初的印象,并让他们产生了疑惑与思考,为什么中英两国相隔甚远却爆发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个历史事件中涌现出了哪些民族英雄,作为今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什么精神与力量……多感官元素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家国情怀”的融合也水到渠成。

2.以古鉴今,调动历史通感

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料来源于人类不断更新的文明,它不仅具有囊括性与时序性,还有其在方法、伦理、知识、价值等各方面的整体协调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生碎片化学习、机械化记忆的僵局,调动他们的“历史通感”,树立历史知识体系的整体思维,寻找不同知识之间的串联点,发现并归纳整体发展趋势,挖掘历史事件与现代精神的共通处。通过学习做到以古鉴今,即在不同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身上发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之处,体会不同的时代精神与爱国情怀,最终内化为个人价值观。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中华儿女的奋斗史与抗争史,在此阶段也涌现出很多勇敢无畏的民族英雄与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有为铲除倭寇英勇善战的戚继光,有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邓世昌,有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先驱孙中山,有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陈独秀等等。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及为了爱国需要具备的智慧与谋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历史通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精神根植。

3.学科融合,多维深入理解

学生学习本身不仅为了汲取知识、获取技能,還为了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不断充实与提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学科融合的方式,打破知识边界,让教学方式更灵活、让展现渠道更多样,进而为学生多元智能的提升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也为他们视野开拓、思路延伸搭建了更顺直的桥梁。

当我们在八年级学习到抗日战争这一模块,恰逢清明节降至,历史教师便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与学生们一同开展了一堂名为《清明祭英烈 我爱我祖国》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追忆抗日英雄的光荣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能在多学科不同学习项目的通力配合下提升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共情理解、艺术鉴赏等多维素养。在主题班会之前,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课参观了抗战纪念景点、参与了英烈祭奠仪式,或者向身边年长的老人了解历史等活动,让清明节更有意义,让抗战历史更记忆犹新。在班会上,学生还进行了主题演讲,抒发了自己对于抗战英雄的敬佩之情,共同参会的语文老师进行了指导与点评。最后,同学们还唱起了《英雄战歌》,不仅在歌声中回望了历史,也提升了艺术修养。通过这样一次主题班会,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多维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在课程整合与目标统筹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宛如一座挖不尽的知识宝藏,当我们引导学生共同还原真相、了解过去时,还要帮助他们多多看到背后的精神与力量,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伟大的志向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以历史涵养学生们的人格发展,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既要有国际视野,更要有家国情怀,把历史的教学扎根在学生们的心中,让他们时刻明白自己从哪里来,未来又将到哪里去,让学生们成长为国家健身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高蒙. 初中历史教育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J]. 新智慧,2018(17).

[2] 顾新利. 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以部编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为例[J]. 教书育人,2018(13).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