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方案
2020-02-27李瑞玲
李瑞玲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的小说教学是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以往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学生能力的缺位,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手段,把内涵与外延相结合、内容和人物相统一、故事和情境相联系,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优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教学 思维优化
和其他文体相比较而言,小说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及无尽的艺术魅力,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均有所帮助。可现实情况是,高中时期的小说教学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教法失当,使得小说失去了本该大放异彩的教育价值。为此对小说教学进行了方案优化。
一、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小说教学时间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
高中学生对小说阅读很感兴趣,但是小说在必修教材中所占比重不大,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阅读小说的时间较少,由于各学科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学生通常是只阅读课文选取的小说。教师往往不会拓展小说阅读时间。随着高考试题中涉及小说的考题比重越来越大,部分教师对小说阅读引起了重视,但是教学中更多的是解答小说问题。如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如何解答,如何分析情节,环境描写对小说人物、情节、主旨的作用是什么,小说主题探究分哪些类型等。小说阅读只是肢解式的应试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对小说阅读失去了兴趣,小说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提高。
2.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受传统应试观点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小说阅读教学的特点把握不准。阅读教学中只是分析情节的发展,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小说的三要素等。学生在学习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能与写作相结合,从阅读层面上升为写作层面,提高小说阅读的深度,不能以实际的应用促进学生阅读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学生缺乏阅读技巧,只是停留在了解小说情节与人物的较浅层次,阻碍了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3.小说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小说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编者的多边对话,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小说文本为载体进行思想的交流、观点碰撞的动态阅读教程。这个动态过程是以师生各自的阅读为基础的,是以课堂对话互动为中心的。但是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程式化严重,对小说的分析仅限于三要素、中心思想、艺术特征等,忽视了学生兴趣与内心感受,致使小说阅读教学枯燥乏味。
二、高中阶段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方案
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
对小说的内涵和外延的双向探讨与把握,会让对小说的理解更加全面。在内涵把握上,教师需要借助环境分析手段,使学生了解经典小说所具有的深刻性特点。在高中语文教材里面,几乎每一篇小说皆会在作者的努力下,产生一个甚至多个经典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在动作、语言及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下显得栩栩如生。值得注意的是,而种种描写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紧密,既要和故事情节需要相一致,也要和客观环境相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在内涵把握上,便不能忽视对小说环境描写的重视,一般来说,小说教学时,应当让学生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多加留心。比如当接触到《祝福》这篇小说的时候,教师便需要向学生提出: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一种破旧阴暗的氛围,再加上年年不变的祝福,均可以说利用环境描写为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表达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这就使得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描写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在外延把握上,主题深化的策略是值得应用的,它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深刻性。教师从多个角度分析某篇小说的主题,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故事之外的本质。比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师生既应分析祥林嫂的不幸命运,亦应分析其淳朴、善良的个性,从多个角度的探讨,会让学生增加小说外延认知,体会到下层劳动妇女的处境,明白封建时代礼教的本质。
2.内容和人物相统一
小说在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的人物可以说各具特色,教师完全可以以人物研究为契机,实现由此及彼的自由式教学,即在实践过程中,暂时切断教学主线,而以内容和人物相统一的策略完成教学。而在具体的操作中,融入恰当比例的联想方法,则可以让该方案显得更为丰富,起到良好的活跃气氛效果,带动学生增强能力、提升素养。例如当接触到《红楼梦》里面《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经典选文时,教师即可以引导学生从王熙凤出场的角度产生对内容和人物的联想。首先,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大家了解文本中的相关文字内容,并借助多元化视角解构该人物。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讨论的状态中去,使大家得以分析王熙凤在出场时的服饰、容貌、语言,尤其要求大家留意她同林黛玉二人相见时的表情变化。在这些层面的分析中,学生会了解到王熙凤其人的基本性格特点,既圆滑又泼辣,既工于心计又能随机应变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把《红楼梦》之中没能选入教材的其余有关章节提炼出来,像原著之中十二回、十三回、六十八回等等,用以增进学生对人物的进一步了解,从侧面巩固对教材选本的认知理解。
3.故事与情境相联系
小说需要用故事脉络加以贯穿,因此学习故事是学习小说的捷径,在走这条捷径时,需要两个向导。向导一是依靠表达能力的培养,增强情境描述的分量,让学生得以增强小说阅读兴趣。在高中时期,学生所遇到的小说作品通常在深度方面较为突出,给学生提供了目不暇接的社会和人文画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达故事情节的机会,使之得以利用此机会完成故事与情境相联系的任务,实现思维优化目标。像在接触到《边城》这篇小说时,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關注其中细致的描写,领略到那种诗情和画意兼备的特点。向导二则是依靠角色扮演的方法,使故事得以在真实情境中再现出来。在高中语文教材之中,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小说作品都可以用此方法来呈现。教学时,如果采取传统的、平面化的思维模式,则教师会将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用在情节发展、人物心理变化等的口头介绍上,该方法貌似高效,实则会一定程度上损害学生的思维优化,并对真实的课堂传输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小说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特殊性,使学生将自身主体感受融入学习中来,让他们在立体化的情境中感受到小说所欲呈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物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深化下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教学环节,例如当讲解到《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选文时,教师即可以安排学生以自主创造的课本剧本为基础,在精心排练之后,使之呈现在课堂上。该做法让学生得以在立体化与生动化的学习情境中,增强自身对于小说各要素的感受力。在自主表现平台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继而对王熙凤、林黛玉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分析的可能性,思维优化的预期教学效果如期而至。
结束语
高考的压力对于每一名高中生来讲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这直接导致了现今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特别是小说文体内容的教学效果不是特别可观。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多数小说太长、太枯燥,理解起来不容易,而且对高考没有帮助。甚至个别教师也有这种想法。这均是未能照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狭隘思维。由此,在语文学科的小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立体化教学手段,把内涵与外延相结合、内容和人物相统一、故事和情境相联系,真正让学生爱上小说,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 江琳. 以《〈红楼梦〉导读》为例浅谈高中名著阅读教学[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S1).
[2] 黄雄飞. 高中生名著阅读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建设[J]. 文学教育(下),2016(08).
[3] 张冰清. 让小说教学充溢生长性[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08):17-18.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课题名称:主题式研究型小说整本书阅读探究,课题编号:QJY20191030。】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