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20-01-25郑波
郑波
摘 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实际生活中。但现阶段,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学生的应用意识也比较薄弱。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现状,研究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79-01
前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思维严谨、应用广泛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而初中数学是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于表面,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落后,忽视了数学的应用性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落后,部分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完全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也没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过于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数学学科的应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很多学生都不懂得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评估体系不科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还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溉,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缺乏趣味性教学环节,教师过于重视考试重点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除此之外,教学评估体系只看重最后的结果,忽视了对教师日常教学过程的评估,这种评估方法是不全面的、过于片面的。
(三)学生缺乏应用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学生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不但没有养成观察细节的好习惯,而且也没有养成从数学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习惯,导致学生发现不了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并且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问题的关键,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难做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比如各种运算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的重要作品。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由于数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应用广泛,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更好地融入实际生活中。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将素质化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遇到问题主动思考,学会分析数学问题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另外,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课前设置问题情境,借助生活案例
情境教学是指运用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魅力。举例来说,在学习鲁教版初中数学的教材中“探究轴对称的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问题情境,比如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轴对称建筑,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地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深入研究轴对称的性质,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数学的思想、精神和具体的方法等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具体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举例来说,在鲁教版初中数学的教材中,学习“投影与视图”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古人是如何表达投影和视图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初中数学是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时期,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成杰.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J]. 才智,2019(33):89.
[2]沈麗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0):164-165.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济南路中学,山东 莱西 26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