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2016-10-17陈晓辉孔照元唐端光
陈晓辉 孔照元 唐端光
【摘 要】为适应军队转型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航空计量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措施,对促进航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可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人才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将其摆到体系建设的战略位置。近几年,随着军队体制改革和全军人才战略工程的深入推进,一批高学历人员逐步进入计量系统,给部队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如何充分发挥高学历人员的优势,调动其能动性和积极性,缩短学历到能力的跨越周期,持续推动航空装备计量保障工作,是当前计量部门应该关注的问题。
1 当前航空计量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航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专家型、管理型计量人员相对偏少,人员现状同装备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数量”,轻“质量”
为适应航空装备建设任务迅速增长的需要,一批硕士、博士生进入航空装备计量保障系统,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有的单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数量,忽视了质量,没能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盲目追求高学历、重复引进和重引进轻培养等问题,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数、质量与航空装备计量保障任务的优化配置,导致学历层次与能力素质不相符,专业技术能力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等现象。
1.2 重“技术”,轻“管理”
为了满足军队转型发展的需要,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部队建设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任务。但在计量保障工作中,这就要求计量人员不仅要懂得专业技术,更需要站在质量管理的角度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做好相关的沟通协调,即做一名精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计量人才。由于缺少系统培训,不少单位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导致人才素质不全面,离装备建设实践的要求还有差距。
1.3 重“使用”,轻“储备”
航空计量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要求计量人员除具备装备知识和计量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为武器装备提供全寿命计量保障的能力。从工作实践来看,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航空计量人员至少要工作5年至7年,专业技术骨干至少要有10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而高级工程师一般要工作20年以上。受职称评定和编制影响,使得很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过早离开计量保障队伍,中青年专业技术中坚力量流失,影响了装备建设质量和水平。
2 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2.1 主观方面
主观原因是造成计量人员能力素质弱化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是,认为计量工作不管人、不管钱、不管事等,没有前途、没有出路,无法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实现抱负理想;二是,认为计量工作属于三线装备保障,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标准;三是,认为军队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中转站”,主观上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对待工作主动作为少。
2)不良心理造成的影响
一是,攀比心理。有的计量人员认为自己前途渺茫,与政工干部相比,行政职务发展的路子窄,与行政干部相比,责、权、利不明确,待遇方面相差甚远。导致一些技术干部找渠道改行,工作精力投向出现偏差;二是,依赖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过分依赖他人,设备排故、维修方面总是处于从属地位,不敢担当。
3)实践能力成制约
部分高学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欠缺,工作中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制约部队自主保障能力的形成。
2.2 客观方面
社会、军营环境等客观因素也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社会负面现象的冲击
目前计量工作的主力人员绝大多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实社会一些负面现象的影响,部分人员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根扎基层、爱岗敬业的意识淡化,苦乐观、权力观发生扭曲,过多关注物质利益和个人前途。
2)现实压力大
一是,婚恋观念、老人问题、住房保障和转业安置等现实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计量人员的价值取向,增大了心理压力;二是,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家属就业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影响。
3)军营环境的影响
一是,尊重人才的氛围不浓厚,导致人员钻研技术的动力减弱;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人员工作情绪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三是,考核方式单一,题库更新不及时,考核效果不明显,导致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3 加快航空计量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加强计量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立足自身充分挖掘,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装备保障任务的有效履行。
3.1 科学配置,优化结构
1)充实计量保障队伍
针对计量骨干流失严重的实际,严把计量保障队伍“入口关”和“出口关”。一是,根据部队新干部分配、老兵退伍和干部转业等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对口专业的生长干部和学兵数量,同时对专业技术精、工作作风实的人员从严控制,避免人才流失。二是,从机务部队选调维修经验丰富、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和技术基础的高学历人员充实到计量保障队伍中,提高保障效率。
2)合理构建人才梯次
在选配计量技术保障人才层次上,使人才建设既满足当前的任务需要,又注重学科专业的基础性建设和长远发展,培养保留专业配套、熟悉武器装备的人才,确保航空计量人才队伍形成梯次,不缺项、不断层。
3.2 科学培训,注重质量
1)合理制定计划
一是,参加上级组织的计量检定员资质培训时,全面考虑技术人员所持有的参数合理安排,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实验室内部培训时,注重学习计量条例法规、标准设备原理、设备排故、维修技能等方面,使技术人员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验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依托院校培训
分批次选派技术骨干到院校进行装备管理、高科技知识、计量新技术等培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进一步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思维层次和技术水平。
3)突出实践环节
一是,结合上级培训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技术人员到制造厂家、修理厂以及在装备交付部队时进行跟踪锻炼培训,提高组织协调、领导决策和临机应变的能力;二是,安排计量骨干到基层部队代职锻炼,了解掌握部队现有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
3.3 完善机制,优化环境
1)完善人才交流机制
一是,实施横向交流。针对保障任务的轻重缓急,从装备建设全局着眼,努力促成人才在本系统内部、在兄弟单位之间合理流动。二是,实施纵向交流。对年轻技术干部,既要使他们熟悉航空计量业务又要使他们能干机关工作。要创造条件让基层干部到机关进行实习锻炼,丰富任职经历,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
2)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健全考评机制。参照军队专业技术干部任期考评的规定,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航空计量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考评标准条件,增加考评透明度。把考评结果与个人的成长进步挂钩,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在晋职晋衔、职级待遇、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工作平庸、不思进取、难以履职的,予以调离或免职,切实形成优者上、劣者下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要积极为航空计量人才施展才干、成就事业创造条件。对在装备研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效的计量人员,要在大力宣扬表彰的同时给予重奖,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计量人员现身装备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优化成长进步环境
对于从事计量工作的高学历人员,要以法规为依据,以制度为基础,努力从人员成长进步、科研创新、家庭生活等方面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一是,针对高学历人员分配到部队时年龄较大、在人才梯次使用上不占优势的实际情况,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要打破常规用人观念,优先使用。同时,在干部送学、学习交流等方面,优先考虑,提升其发展空间;二是,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充分利用高学历人员的优势,适时开展科研创新和理论研究;三是,用真情关爱,用真心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岗位工作,爱计量,干计量,为计量工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泳江,魏志存.对航空装备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D].空军装备,2008,02:23.
[2]王慧颖,王小林.浅析航空机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D].空军维修工程,2011,04:32.
[3]藏波,单俊杰.浅析新形势下军代表人才培养[D].海军航空工程技术,2013,03:28-29.
[4]丁光超,黄荪凯.浅析航空机务部队高学历人才管理[D].海军航空工程技术,2009,05:30-31.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