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中的重要性

2019-12-09杨伟嫦

赢未来 2019年2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杨伟嫦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文章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及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对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情感教育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剧烈期的学生而言有着独特的作用,将情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得在其中,有利于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中小学学生

情感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教师与社会,也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通过在中小学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实现将品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素质精神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等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概念,并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三观理念,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成绩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 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共18册。其中小学教材共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初中教材共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生动多彩的事例,一篇篇优美又便于朗诵的课文,树立了许许多多的鲜活榜样……这些案例与故事都蕴含着美丽、高尚、淳朴、健康的情感要素,承载着对人性的基本尊重,表达了对学生无限的关爱。同时,道德与法治教育也相应地契合了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儿童产生了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仅仅局限在儿童已有的经验范围内。脱离了经验童年期的儿童就不能利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获得对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认识。儿童学习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生活的,尤其是儿童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这是导致孩子对于学习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安全需求也有保障,但他们往往都缺乏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尊的需要,所以导致他们缺乏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表现为儿童经常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该怎么学,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仅限应对,没有内在的动机和兴趣。

人的情绪剧烈波动期有两个:一是三四岁时,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吃饭”等。第二个阶段就是初中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对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性的,是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来独立行事。但是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往往会导致他们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矛盾麻烦常常让他陷入焦虑情绪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控制。如果不能被父母或成年人理解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很可能会造成对青少年的误解和感情隔阂,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生活和社会适应性,引发一些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焦虑。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而言,针对他们的教学方式要更加灵活多样,教师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辅之以必要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情感教育概述

个体成熟的重要特征就是情感发展。人的情感不是在自然条件下成熟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发展并成熟的。情感教育关注的是生命机制组成要素之一——情绪机制,关注的是如何使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等协调作用,发挥学习的最佳状态。

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它们彼此交融且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构建一个有利于与学生学习交流的和谐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妥善的处理好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求知需求。还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对美好情感的感知,然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它们变得更丰富更具体,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情感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它既是一种教学的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的方法。

四 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基地,要培养未来合格公民,必须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为社会主义普法和家庭普法的宣传者和行动者。学校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一套法律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和实践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游戏式、情境式、参与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法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式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理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需要渗透情感教育,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既有品德的教育培养,又有传授知识的双重任务。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应统一,做到“知、信、行”有机统一。“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要想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生“信”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动之以情地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渗透情感教育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情感智力》一书中曾提到“情商”一词,书中阐述了一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智商仅起20%的作用,而情商可以起80%的作用。一个人的情商包括兴趣、性格和意志等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生的情感虽然很丰富但是又很不稳定,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的缺失,很容易使学生走向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所以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师生对教学状况的接受程度所形成的心理上的情感共鸣。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思想简单又情感单纯的中小学生而言,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注重情感信息的传递。师生间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简单来说,教师的教学情感的强烈程度对学生的喜乐程度起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教育情感越积极越愉快,学生与之起到的共鸣越强烈。所以,在教师营造的这种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去接受新的知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特别是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师不偏袒他人时,他们产生巨大的勇气,回应变得更加积极,思想表达更加恳切,对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更加积极掌握。

道德与法治教育属于政治课程,各种概念、规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在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电视记录片和教学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學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实践证明,情景教育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D].云南师范大学,2017,5

[2]牟宗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8,1.

[3]黄杰.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09)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