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日间病房运行效果分析

2019-12-06张晋宁谭春蕾吴小姣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住院日床位住院费用

张晋宁 谭春蕾 吴小姣 刘 萍 陈 哲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庆 400038

日间病房是指患者在24小时~48小时内完成由住院、手术、治疗到出院的全过程。其在国外已运行多年,是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病情较轻或较稳定的患者实行的一种常态化的治疗模式。我国开设日间病房由留观病房演变而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介于门急诊与住院之间的诊疗模式,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补充,可满足患者对快捷、方便医疗服务的需求[1-2]。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的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为更多患者提供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选取两个科室试点开设日间病房,截止2018年8月已开设日间病房达10个科室(妇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关节科、泌尿科、普外科、乳腺科、眼科、消化科、血管外科),其中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有乳腺科、眼科、消化科、关节科、泌尿科、普外科、血管外科。本研究选取两个科室就开设日间病房前后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日间病房运行效果。

表1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前平均住院日比较

指标科室组别n中值ZP平均住院日某内科Ⅰ组10 8873.99-37.316<0.05Ⅱ组8 9725.90某外科Ⅰ组11 4180.98-37.851<0.05Ⅱ组10 1501.02平均住院费用某内科Ⅰ组10 88715 014.08-14.419<0.05Ⅱ组8 97216 740.49某外科Ⅰ组11 4186 396.71-7.132<0.05Ⅱ组10 1506 882.42术前平均住院日某外科Ⅰ组5 8200.17-20.569<0.05Ⅱ组3 3702.16

表2患者满意度比较(%)

科室2017年日间病房患者满意度2017年科室整体患者满意度2014年科室整体患者满意度某内科98.9396.4097.58某外科95.7397.9096.62

1 资料与方法

在已开展日间病房的科室中选取两个科室(一个外科、一个内科),从医院病案数据库后台直接提取2017年全年患者就诊数据(开展日间病房后)作为Ⅰ组,提取2014年全年患者就诊数据(开展日间病房前)作为Ⅱ组,采集患者病案首页的基本信息(姓名、ID号)、住院诊疗信息(入出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数据,导出Excel表格,同时采集医院年度科级报表原始数据,从中选取床位周转次数、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对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因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故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_Whitney U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前平均住院日比较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前平均住院日3项指标通过Mann_Whitney U检验,P均<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开设日间病房科室在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有明显优势。见表1。

2.2 床位周转次数比较

床位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张床位的患者出院人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运转效率。在科室床位恒定的情况下,提高单位床位出院患者数是提高科室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经统计,开设日间病房后,某内科床位周转次数从49.08次提高到70.49次,某外科床位周转次数从95.66次提高至113.93次,均有大幅度提高。

2.3 日间手术等待时间比较

某外科2014年手术等待时间为2.64天, 2017年开展日间病房后手术等待时间为2.28小时,大大节省了患者等待时间。

2.4 日间手术量占比比较

某外科开展日间病房前2014年科室总手术量为3 370台,2017年开展日间病房后,仅日间手术台数就开展了3 544台,日间手术占科室总手术(5 820台)比例达60.89%。这说明开展日间病房对科室手术量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

2.5 患者满意度比较

表2显示,某内科日间病房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科室整体满意度以及开展日间病房前的满意度,且2017年无“不满意”患者,仅少数患者评价为“一般”;但某外科日间病房患者满意度低于科室整体满意度,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沟通交流和服务态度等方面,这与相关研究一致[3]。

3 讨论

实践证明,随着日间病房的开设,科室各项运行指标明显改善,这凸显了日间诊疗服务模式对提升科室整体效率的带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日间诊疗所面临的医疗风险:日间病房医护人员分散,药物繁杂,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整体护理实施困难等[4]。另外,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日间病房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医患沟通时间短、医护服务态度未达患者预期。究其原因,首先,日间病房周转快、住院时间短等决定了医患沟通时间被压缩;其次,患者临床知识匮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不理解或产生误解。这些风险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提出建议如下:

3.1 完善相关制度

提升患者满意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这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第一,日间病房的科学管理需要医院出台相关规定,涵盖日间患者就诊流程、就医环境、合理用药、风险评估、出院随访、延续服务等,还需明确日间病房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和范围。第二,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发布日间病房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及时通报问题及责任人,通报内容通过“一对一”方式传递给相应部门或科室,督促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5]。第三,医院应定期面向全院各级医护人员开展日间病房诊疗服务质量专题讲评,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3.2 设置关键节点

国外患者满意度测量工具已经比较成熟,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的患者满意度测量工具都涉及“医患交流”“医生服务”“护患交流”“护士服务”“疼痛控制”“药物信息”“出院服务”等方面[6]。因此,医院可以在这些维度上设置日间病房患者就诊关键节点,如开展入院前宣教、入院后病情评估、疼痛营养评估、术前(治疗前)医患沟通、手术风险评估、术后(治疗后)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护士发药指导、护士响应速度、出院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随访、出院后延续服务、延期出院、非计划再入院等,通过医院质量管理部门、科级质量管理员对以上关键节点进行督导,定期对日间病房诊疗服务质量做出横向、纵向分析与评价,逐步提升全院日间病房患者满意度。

3.3 纳入绩效考核

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应每月、每季度出具各日间病房医疗服务质量分析评价报告,评价结果直接纳入科室和具体责任人绩效考核。针对监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质量管理部门需梳理分类,通过点对点沟通、面对面培训、下发整改表单等方式,将相关责任人的重点问题以及患者提出的意见或投诉及时反馈,由科室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质量管理部门追踪评价,从而确保日间病房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猜你喜欢

住院日床位住院费用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研究*
基于床位效率分析的床位精细化管理
内分泌科转科与非转科患者不适当住院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嘻哈段子铺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回顾性分析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心内科代表性病种入院及住院日无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