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而治”班级管理方式的探索

2019-10-25唐美忠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逆反心理班级管理

【摘要】本文以矫治逆反心理为例,阐述对“无为而治”班级管理方式探索的三个阶段——有为而妄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提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注意顺应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以教师的“无为”促学生的“有为”,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关键词】班级管理 逆反心理 “无为而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69-03

小珲是独生子,家里人对他百依百顺,最终导致他沉迷手机网游,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他的妈妈跟我反映这一情况后,我就开始严爱结合,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想尽种种办法来转变他的思想。小珲父母也很配合,搬走电脑,切断网络。但事与愿违,小珲不仅没有戒掉网瘾,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抵触学习,痛恨他妈妈和我。他对妈妈说:“你去出差吧,最好死在外面!”在学校的评教活动中,他给我评为D等,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迷茫中,我刚好被派去西南大学参加班主任培训,培训中有位教授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班级管理也不例外。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里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消极无为,其本意应该是不妄为。“无为而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提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顺应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不做徒劳无益甚至揠苗助长的事,让学生在“道”的指引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便是教学中的“无为而治”。老师要以自己的“无为”促学生的“有为”,使“无为”与“有为”达到最佳统一,从而使班级的管理达到最佳效果,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我们现在倡导“以人为本,文化育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无为而治”的精髓如出一辙。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非常正常,教师和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既不要束手待毙,又不能强制压迫。为扭转小晖的逆反心理,创新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我踏上了“无为而治”班级管理方式的探索之路。

第一阶段:有为而妄为——克服逆反心理需要“静待花开”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犯错误、失败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错误和失败中学到很多东西,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做好必要辅助。对于小珲因沉迷游戏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我之前采用严管和高压政策来管理,家长则通过责骂和训斥来解决,完全违背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这就是“妄为”。这种违背规律的“妄为”,于班级管理而言虽然短期有效,却难以为继,还会导致师生间的隔阂和矛盾。

逆反现象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表现为:不喜欢按照父母和老师说的去做;父母和教师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等等。既然“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何不顺其自然,尊重孩子的个性?既然小珲抵触大人管理,干脆就放下他不管;既然他抵触学习,就不再强求他学习……教师、家长在背后做必要的辅助工作即可。培训结束回家途中,小珲家长给我QQ留言:“因为我们说电脑坏了搬去修理了,小珲坚决不写数学作业,请唐老师支招。”我轻松愉快地回了一句:“无为而治,静待花开!带他去看场电影吧!他玩了回来,还是会写作业的。”我了解小珲,他对别的无所谓,唯一在乎的是被班干部记名、扣操行分。果不其然,第二天他的数学作业如期上交,只是字迹混乱,满纸表达着“抗议”,这是我第一次对他“无为”。以往遇到这种事,我肯定是拿起电话就开始“妄为”——大声训斥或讲道理,而这只会进一步强化小晖的逆反心理。

返校后,我郑重地向小珲宣告:唐老师禁止小珲玩电脑,还要求他努力学习,没有尊重小珲的个性发展。经过学习培训,唐老师认识到了这种管理方式的不妥,从今往后不再严管他,允许他第九节辅导课回家休息,让他父母退出飞鹰家长群的严格管理。对小晖的唯一要求是:遵守校纪和班规,因为校规和班规都不属于唐老师的私人管理权限。违反校规,学校会管;违反班规,班干部就会扣操行分;损害班级利益,全班家长和同学都痛恨。我一边说,一边暗中观察小珲的表情变化,发现他从怀疑到窃喜,然后是无所谓。我暗中跟他妈妈沟通要演一场戏:把她移出飞鹰群,让小珲感受到离群的痛苦。因为我班的课外管理都依托飞鹰群,家长和学生最害怕的就是被我移出这个群。这些“无为”给我的感觉就是“重生”,我坚信小珲会回来请求我管理他的。

接下来,小珲慢慢感受到了没有我管理的痛苦。他想去参加机器人培训班,来问我建议,我愉快地告诉他,你自己决定吧,他怅然若失地走了。第九节课,他很想跟同学们一起去练体育,我果断拒绝,理由:根据校规,学校17:25就放学了,我没有义务负责他的安全问题。我还经常跟他妈妈一唱一和,他妈妈打电话来向我求助一些班级事务,我就故意大声说:“我现在不管他了,你叫他自己解决吧。”在体育段考的长跑项目进行时,我忍不住喊他的名字给他加油。回到班上,我还假装诚恳地向他道歉:“小珲,对不起哦!刚才没忍住给你加油,肯定又给你压力了。”他弱弱地说了一句:“我没有压力。”半个学期下来,我没有对小珲进行任何说教和训斥。他犯错,我就暗中交代相关人员跟他谈心。如:他上课趴台睡觉,我就叫班干部跟他談心,说他损害班级利益,然后再扣操行分。他反感的是我这个班主任的管理,但是他能接受同龄人的教育,因为他怕失去同伴。一个学期下来,他尝够了我对他不管不爱的苦头。如我所期望的那样,最终他自己拿着自愿申请接受班主任管理的协议书来找我签字。我没有表现得很惊喜,而是很平淡地告诉他回去郑重思考一周,并与父母好好商量,到底需要我管哪些方面?一条条写出来后再签协议。其实,我背后早就教会他父母如何操作此事了。从“妄为”过渡到“温柔陪伴,静待花开”,我具备了“无为而治”的强大内心,也慢慢感受到了这种管理方式的独特魅力。

第二阶段:有所为有所不为——矫治逆反心理需要制度管理

“有所为”比较容易,可要“有所不为”,就需要胆量和智慧了。我年轻时做班主任,总是事无巨细样样都管,其结果是班级有序了,但我累趴了,且学生还不买账。我下定决心要“有所不为”,将班级管理的权力逐渐下放给班干部。我现在带的“美美十班”,班级大部分事情都交给班干部来管,他们几乎样样都做得很棒。小珲反感大人的管理,但不反感同龄人的管理,事实证明,班干部比我更能说服他。但从“有所为”过渡到“有所不为”,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结合中考的综合素质测评,我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条例来约束和管理学生的行为,倡导良好的习惯和操行,达到鞭策和激励学生的目的,以此形成健康良好的班风学风。但是,什么样的操行等级制度才能发挥法律般的约束力,使连小珲这样的学生都能自觉自愿遵守呢?操行登记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以下三条原则。

(1)全员参与,民主创制。制定新的操行等级制度,我一般先以上一届使用的班规做基础,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修改建议,然后由学生一条条举手表决通过,让学生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后面还有学生违反这些制度并找茬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回一句:“这不是你们自己制定的吗?”这比任何反驳都有力。我要小珲自己回家写一份协议书再来签的目的就是:当他不愿意遵守的时候,我就让他看看自己写的协议书,他基本就无话可说了。可见,只有真正民主的管理制度才具有真正的威严。

(2)内容全面,细致缜密。操行等级制度应该涵盖文明礼仪、学习状况、劳动卫生、文体活动等四大板块,平时发现什么可以设为规则的,在跟家长、科任老师和学生商讨后,我都让学生将这些规则列到操行等级制度里面来,并在实践中合理增减。操行等级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比如,本学期我根据科任老师的要求,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平时检测中达成目标就加3分。这样,就让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有希望、有奔头。小珲目前的成绩是班级倒数了,只要稍微努力就有操行分加,他当然就会十分在乎自己的操行分。

(3)赏罚严明,富有人性。操行等级制度应该赏罚严明,不仅要有对犯错学生的约束和惩罚,更要有对良好行为的提倡和鼓励,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尤其要赏多罚少,比如在操行分的设置上,扣分的范围是1—3分,加分的范围是3—5分。同时,在制定操行等级制度时,还要把那些冷冰冰的条条框框制定得充满人性化,让那些犯了错的学生愿意配合改正错误而不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对于小珲这些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我们更要用温和的方式惩罚他们,如把写检讨书改成写说明书(判断自己行为的对或错,为什么对或错,以后应该怎样做),这样他们就有积极的心态面对错误从而改正错误,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还会进一步激化师生矛盾。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为”与“不为”之间如何取舍?班主任的“为”就是潜心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并且促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班主任的“不为”就是不用事事亲力亲为,而是恰当地给科任老师、班干部和家长授权并落实。如,在落实操行等级制度方面,先由各级班干部将自己管理区域的奖惩状况登记到值周本上;然后派两个固定的家长周末轮流清算操行分,最后在飞鹰群公示。这样公平、公正、公开的操行等级制度,才能让所有学生信服,并自觉自愿遵守。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不管成绩好坏,他们都非常珍视自己的操行分。操行等级的“实施—登记—清算”,看似所有事情都与我毫无关系,都表现出我的“无为”,小珲的逆反心理无处发挥,然后逐渐减少而消失。

第三阶段:无为而无所不为——战胜逆反心理需要文化统一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大国应当像煮小鱼一样,不能随意去搅扰它(否则小鱼就残碎了)。同样,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存在,学生自己能够明确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能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班级发展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班级创造价值,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班級的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上面讲到的操行等级制度建设就是其中之一,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严明纪律,教室文化建设也是其中重要一环,为此,我专门与学生一起制订了《“美美十班”教室文化建设方案》。

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它是一种巨大、内在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成员起着熏陶、感染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健康发展。我出差基本上是说走就走,从来不会跟学生郑重交代“后事”,目的就是让他们习惯没有我,学会自我管理。我经常向学生强调:我在不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是不变的,不管走到哪里,你们学习和做人应该是统一的。这里的“不变”是指所有学生都要自觉践行班级核心价值观,而不能有所怀疑和违背。这里的“统一”就是班级文化的统一,班级管理就是用统一的文化代替统一的管理,从而实现班级的健康发展。

一个学期下来,我让小珲的妈妈试着问小珲:“十班要求太高,我帮你换个班吧?”结果他果断地回答:“不换!唐老师现在不压我学习,我很开心,我会进步的,不会拖十班后腿的。”我感到,小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班级的主人,对班级有了归属感和荣誉感,认同自身的发展与班级的发展息息相关。我这个班主任看似“无为”,但其实有点“无所不为”的味道了。

我结合“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方式来扭转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为而不妄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绝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

作者简介:唐美忠(1969— ),广西灌阳人,中学高级教师,学士学位,南宁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逆反心理班级管理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