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9-09-10乔兴满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乔兴满

摘 要:历史学科教学的显性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其隐形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教学素材,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新课改下,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自然包括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学科恰恰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在高中教育中也承担着在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责任,担负着培养人文精神的使命。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究竟该如何落实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目标,是高中历史老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教学目标

传统历史教学基本坚持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灌输教育思想这几大目标。新时期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在反复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这也说明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达到教育本质回归的目标。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激发,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目标的突破和拔高,所以,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作为一项教学目标纳入课堂教学中,并在付诸实施。历史教学实际上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吸收人类社会进步的智慧,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育人的前提是育人者的自身的人文修养的提升。教学活动的主导,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这个主体,因此,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历史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是从事历史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基础,而历史老四蓬勃的朝气和浩然正气则是历史精神的传声筒,而历史老师温文尔雅和个性鲜明的品质则对学生极具感召力。要做到以上这些,历史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领会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不断更自己的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人文观。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互动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构筑和谐课堂,凸显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还原历史生活,不断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感悟

课本毕竟是课本,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展示历史原貌。历史教材中常常概括描绘重大历史事件,更多的历史的细节无法全部都出现在教材之中。这样以来,历史教材往往有些索然寡味。而要在课堂上将历史事件讲解清楚,就需要研究教法,很多时候就需要还原历史真实,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和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而了解和感受,从而比较具体地认识一个时代。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素材,拓展历史知识,还原历史原貌,进而去激励、感染学生,丰富学生的心灵;也可以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一番整合,让学生从中获取人文素养,使人文精神获得升华。

三、创新教学方法,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高中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就必须作以改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深厚而高尚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以学习“辛亥革命”这一内容为例,在总结这一内容时,教材都是这样说: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成功,但袁世凯窃取却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就这个话题可以和学生展开探究,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袁世凯其人,然后课堂上综合评价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教师做点拨和指导,也可以补充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以来,学生既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一个历史人物,也學会了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体验,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问题,把书本与现实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历史课堂人文教育的功能。

四、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以课堂语言为例,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至于课堂形式,可以采用讨论和辩论的形式,也可以以质疑和答疑的方式来进行。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必要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学“戊戌变法”为例,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维新派为什么不联合洋务派?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发动戊戌政变?这场变法运动为什么失败了?这样设置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是人的教育,要充满人性与人文,而非理智知识与认识的堆积”因此,人文教育不但不可从历史教学中抛弃,而且更需要强化。高中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既要积极发掘人文内容素材,还要营造人文氛围,提升历史课堂品位,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人文体验,加强学生对人文思想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黎志伸.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J].才智,2016(2)

[2]郭彩霞.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6(11):125.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