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2016-11-11张远飞

考试周刊 2016年8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重难点思维导图

张远飞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不管是追求有效教学还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课文重难点是否突破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本文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以岳麓版《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借用思维导图工具,通过指导学生围绕重难点灵活制图,调动学生寻找知识内在联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建构知识,从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最终突破历史概念、核心知识、抽象实质三类重难点。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教学 重难点

思维导图(MindMap心智地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而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充分唤醒了左右脑的机能,有助于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历史知识庞多繁杂,时间跨度长、空间联系广。思维导图围绕主题关键词展开层级辐射和聚合,其提点式、逻辑性强的特点,不仅有助于迅速掌握重难点,还能激发联想和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知识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有助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大脑各个层次积极思考,将复杂的知识简约化、系统化,实现课文信息的二次加工、梳理、整合,从而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直观形象、颜色丰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罗斯福新政是一道分水岭,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的逐步退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始被资本主义国家愈来愈频繁地采用。相应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课在高历史学习和考试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师和学生也非常重视。然而,在长期一线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本课掌握的并不好。究其原因,除了这一课本身涉及较多经济学知识、概念外,没有抓住学生认知障碍突破的关键,没有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是问题的关键。笔者尝试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依据学情和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本课的难点有:经济危机概念如何使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挖掘危机和新政的内在联系,打通全文;如何使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一、突破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不但多,而且往往深奥难懂,甚至需要专业知识,是绝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就本课而言,学生的学困点在于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危机,更不会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而不懂得政府在经济危机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据此,本课学生学习的起点就是弄懂什么经济危机。先在幻灯片上展示经济危机概念: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百度百科)接着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一子目“黑色星期四”,以“大萧条”为主题词绘制思维导图,探究大萧条的原因。最后教师边分析总结,边和学生一起修改导图(图1):

经济危机下,产品大量积压,物价下跌,甚至卖不出去(通货紧缩),工厂亏钱,于是裁员,连累银行破产;大量工人由于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造成购买力进一步下降,进而企业破产,如此恶性循环。所以,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供远远过于求,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因此,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的关键就在于调节供需矛盾,实现供需平衡。

二、一词在握,突破核心知识

本课的核心是“罗斯福新政”,学习时需要把危机和新政联系起来,找到两者的相通之处,建构学习。布置学生以“供需矛盾”为主题词绘制第二个思维导图(图2),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修改,最后老师总结。注意,这里不能习惯性地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词,而要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角度出发,选择以“供需矛盾”为主题词。学生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制图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既然大萧条是因为供过于求,那么罗斯福政府对症下药,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大需求,另一方面减少供给。要减少供给,就要限制工农业生产(注意是限产而不是停产,停产就不能提供就业);为了扩大内需,就要提高工资,增加就业,增加人民的购买力;为了扩大国际市场,就要货币贬值;而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就要提高关税;由于恢复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先得稳定资本市场,整顿财政金融;由于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因此要推行八小时工作制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矛盾,而这同时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消费能力。总之,解决危机的关键就是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实现供需平衡。

基于图2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理解,学生对新政影响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它在农业、工业、金融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广大民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在更广大的意义上,新政使美国避免了经济的崩溃和社会激烈的动荡,没有像德国、日本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力的环境和条件;而且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等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突破抽象的实质类问题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相信很多学生学完本课后都知道,但真正理解的却是少数。针对这个难点,要求学生以“新政实质”为主题词再次绘制思维导图(图3)。罗斯福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如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范围、工资及工时数,禁止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产品产量严格限制。从经济角度看,政府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但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也就是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不变。从政治角度看,在新政实施过程中,固然需要扩大行政权以干预经济,但当行政权与司法权、立法权出现冲突时,罗斯福并没有让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司法权之上,仍在宪法的权限范围内,充分利用了宪法赋予的权力,也就是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变。这样,学生自然深刻理解了新政的实质。

处理完本课重难点知识后,笔者及时布置了两道高考题进行巩固和检测:

1.(2011 福建文综 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2011 江苏单科 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应该说,同学们掌握得相当不错,这两道是当年高考失分最严重的客观题之一,一个班只有几个同学答错。实践表明,思维导图作为帮助我们记录、思考和表达非常好的工具,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好处多多,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里,活用、巧用思维导图不失为高中历史教学突破重难点的一种高效办法。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重难点思维导图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