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2019-08-07刘丽曼
刘丽曼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是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道德和法制教育,不可能离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融合在这门课程的具体细节内容当中,要运用情感方面的因素去调动初中学生内在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道德和法制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 渗透
情感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绕不开的具体内容,我们一定要在课程的教学中,将情感教育渗透进去,将情感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多下功夫,多加创新,用学生们所喜爱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情感教育要有说服力,要让学生感同身受,真正让这门学科的教学起到实效。接下来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情感教育教学的问题,笔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基本现状
在初中课堂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历来的有效性都受到很大的争议。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只依靠考试的成绩来进行判定,而需要更长时间对于学生综合操行情况的评价。因此,这也就给这门课程的效果评价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总体来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也是侧重于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大多也只是通过一个考卷来进行鉴定,而情感教育在其中的渗透教育问题一般也没有办法进行考核。所以,情感教育的渗透工作,相对来说做的不足。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情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目标轻情感目标重认知目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有完整的人格。新课程改革下的情感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三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在教学中灌输的理论知识就是纸和笔的结果,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做得不够,使得学生知道怎么做,可是在行为上却不想做,不愿意做。第二,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通过理论讲授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难以被感动,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共鸣。逐渐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兴趣。因此,在这门课到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无心听讲,不是睡觉就是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这种情况也极大的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的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的确发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工作的确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情感教育滲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加强,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将情感教育工作渗透进去,将情感教育与理论教育融合在一起,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备课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把文化理念、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都是依赖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实施,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情感教育充分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正确把握课堂讲解目标,预设要表达的情感案例或情境。
(二)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将情感教育自然融合到课堂导入中。
一堂新的课程,最开始的导入环节,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要给一堂课定下一个让学生重视的基调,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中,情感得到激发,学习的兴趣得以换起。也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顺畅,教学的效果也更好。
(三)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的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情感教育合为一体,不能割裂开来。情感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部分,而是与道德法治课程中所有的内容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发表出什么样的言论,直接的会影响到它内在的情感的产生。而且情感的产生也会促使人们在观念和行动上做出一定的改变,展现出一定的特点。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将情感,思想和行动合为一体,在举一些具体实例的时候,要将这三者联系起来,而不是各说各话。
(四)初中道德和法制课程教学要将课上和课下联系起来,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尤其要在社会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渗透,不能单凭理论的宣讲,更多还要靠学生亲自的体验,在体验中,他们的情感自然就会得到激发,得到升华,所以如果能够将课下的社会实践教学有效的利用起来学生就可以更加高效的领会到这门课程的精神,自觉的去塑造自己的品行。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当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容教师忽视,教师要从理论高度上整合情感教育资源,要让情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良好道德价值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麒麟,互动反馈系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 赵宝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礼仪教育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