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归化与异化在英汉互译实践中的应用
2019-08-07王蓓
摘 要:归化法与异化法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归化和异化在习语和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分析了如何结合具体语境来使用这两种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归化 异化 英汉互译 实践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因此,英汉互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转换的体现。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个性,译者如何处理由于文化的个性所造成的文化差异成为了英汉互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翻译过程中要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问题,产生了归化翻译法与异化翻譯法这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归化法与异化法
1.代表人物及相关理论
翻译的阐释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神学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于1813年发表一论文《论翻译的方法》,他说:“翻译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尽可能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个是尽可能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由此,他提出了以原作者为中心和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两种翻译方法,但并没有给它们予名称界定。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奈达在1969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指出翻译时不应该只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他将“读者反应”作为功能对等上的特征,认为在翻译实践中要高度重视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即译语读者对译语信息的理解反应要与原语读者对原语信息的理解反应大致相同,译者可以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在思想内容方面,其次才是形式风格方面。从很大程度上来看,奈达是提倡归化的。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归化法与异化法,他将施莱尔马赫提出的两种不同翻译途径的第一种让读者去接近作者称为异化法,将其第二种让作者去接近读者称为归化法。他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的能指链来替代原语文本中的所指链的过程。”韦努蒂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的翻译,成为异化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异化的翻译可以成为抵御民族中心主义,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的一种形式。
2.定义及特点
归化是指恪守本族的文化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归化的翻译在理论上是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在实践上,强调通俗易懂,避免多义或歧义。习惯认为,当原文与译文之间因文化差异而不能通达的情况时,“要用译语文化代替原语文化”,因此这种方式更容易让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缺点是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可能会造成文化交流上的障碍与缺失。
然而,翻译负有文化交流的使命,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是必要的,在目的语中移植原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异化就是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多数读者认为,读异国文学是为了欣赏异国作品特有的韵味和语言风格。异化法的运用很好地保留了原语的意象,丰富了目标语,并在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异化翻译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要先了解原语的文化,所以可能需要一个接受的时间和过程。
二、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中的应用
1.习语翻译
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的形成受到各自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经济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学作品等方面的影响。英语和汉语中的部分习语无论在意义、形象和风格上都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加上英语中的有些习语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只要不影响译文读者的理解,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异化直译的方法,直接按照其字面意义翻译,以期把英语习语的内容、形式和精神都能展现出来,努力减少翻译中的损失,让英语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 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as cunning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分外甜)。又如to shed 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有了这种异化的翻译,读者自然会去追究其深层含义,原来鳄鱼流眼泪并不是因为悲伤,而是要排出体内的盐份,为了自己正常的生存。所以,常常用鳄鱼的眼泪来形容虚假的,欺骗人的眼泪。中国读者在读到这样的翻译时不仅在“猫哭耗子假慈悲”的基础上学习了新的表达,更丰富了自己的词汇,了解了外国文化中所传递的常识,可谓一举多得。汉语里面的习语, 有些也可在英文中找到类似的比喻。例如,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英语和汉语并不用同样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更谈不上产生同样的效果。如果对原文进行逐字翻译不仅会使习语失去原有的特点,甚至歪曲原有的意思,读者看了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可笑,所以可采用归化意译法。例如,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 seamark.(前车之鉴);to put all cards on the table(打开天窗说亮话);above someones head(超出某人的理解力);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年逾花甲不堪教)。
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涉及历史事件或富有浓厚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色的,或者源自一些神话、寓言中的习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注释法,即在对原文进行直译或意译的同时,其后再附上注释或解释,简称为直译加注法或意译加注法,换句话说,译者可以把归化和异化的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能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更能够全面的了解该习语背景下原文化的内涵。例如,olive branch(橄榄枝--和平的象征);behind the eight ball 指“处境麻烦,困难重重”(注:源于一种叫“ 黑八” 的台球游戏, 玩球的人要设法先将其他编号的球都打进袋子里, 最后才能把八号球打进去, 如果不小心先将八号球击入袋中就输了);cross the Rubicon 的意思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注:公元前49年恺撒率军渡过罗马以北的卢比肯河,这一举动使其谋反之举成为定局, 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Judas kiss 可译为“犹大之吻,用心险恶”(注: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讲述了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犹大以30块银币出卖了耶稣,并与犹太教祭司长约下暗号:“我与谁亲嘴,谁就是耶稣。”于是犹大成为叛徒的代名词,犹大之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通过上面三个例子我们很容易发现综合归化和异化两种方式可以使不明确的信息清晰化,增加文章的生动性,更为译文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或历史背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广告语
广告是提升销售业绩、拓展商业市场最有效的手段。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商业广告翻译如今已风靡经济生活和翻译领域。因为广告的最终目标是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所以归化在广告翻译中会有绝佳表现。但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因素。不同广告法律法规等差异的影响。事实上,由于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及满足青年消费者心理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异化在广告翻译中也有相当程度的应用。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促使其购买行动。然而,对于同一类型的广告,并不是每一个语言群体都会做出相同的反应。为了取得同样的宣传效果——促使源语使用消费者和目标语使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以目标语为中心的原则,亦即归化原则。进而商业广告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以目标语为中心的原则。因此归化理论在广告翻译中应用广泛,以归化为基础的广告翻译能够达到绝佳的效果。比如麦斯威尔咖啡的广告语“Good to the last drop”被译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让消费者听了就有想喝的冲动;Seiko( 精工) 手表的广告语“The first ever,the last youll ever need”被译为“一朝拥有,别无所求”; 美国的饮料品牌“seven-up”被译为“七喜”; 这样的翻译都是采用了归化翻译的方法,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同样还有下面这些经典的广告语:
Connecting people.(Nokia 诺基亚) 科技以人为本
Make yourself heard.(Ericsson 爱立信) 理解即是沟通
Intelligence everywhere.(Motorola 摩托罗拉)智慧演绎 无处不在
Lets make things better.(Philips 飞利浦) 让我们做的更好
A diamond is forever.(De Beers 地比尔斯)钻石流久远 一颗永流传
Good to the last drop.(Maxwell 麥斯维尔)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A Kodak Monent.(Kodak 柯达) 就在柯达一刻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归化翻译在以译文读者接受度为导向的同时,忽视了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减少了读者接触异域风情的机会。而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不仅可以保持原作的“异国风味”,而且可以促进语言引入,从而使本族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比如雀巢咖啡的广告词“The taste is great”就被直译为“味道好极了”,简洁明了,勾起了无数大众的好奇心,让消费者还没有喝到咖啡,似乎就已经感受到雀巢咖啡香美的味道,从而很好的实现其诱惑性。还有劳力士手表的广告语“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被直译为“和我不一样,我的劳力士从不需要休息”。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异化翻译有助于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度,提高文化交融,正如鲁迅先生所主张的“宁信而不顺”,意思是异化翻译的文章尽管读起来费力气,但却可以学习新文化、新思想。
由此可见,归化和异化必须把握适度的原则,再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这也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
三、结语
严复(1853~1921)在在《天演论》序中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信、达、雅虽然只三个字,但体现了作品、读者、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的两种策略,各有优势,各有不足,译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期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61-65.
[2] 李运兴.宇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22(4):38-40.
[3] 张敏敏.老友记中的幽默及幽默翻译[J].晾州学院学报.2008(8).
[4] 宋秀芝.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商业广告[J].学习与探索,2010(6) .
[5] 孙会军.归化与异化——— 两个动态的概念.《外语研究》, 2003 年第4 期
作者简介:王蓓,1982年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单位: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