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9-08-07蔡金田野
蔡金 田野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保障。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诸多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经过学院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融入创新创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创新 创业 探索 实践
一、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
(一)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学院为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体制,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条例、创新创业学分转换认定办法、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学分转换及认定等方面的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政策保障、培训保障、环境保障,形成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合力,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有效进行。
(二)产教深度融合,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学院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学院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实训实习、创新创业,实施“双主体”育人。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设立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例如学院引入模具企业和汽车维修公司等,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师生共同产学研活动,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了校企协同创新能力。
二、构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构建了多种融入双创元素,产、学、研、创联动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3+3”人才培养模式,即农忙下企、农闲返校,岗位与课堂轮换、企业与学校交替的三个教学周期,一是以生产性项目为载体,使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二是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师生共同开展项目研发,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效的突破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产学脱节的瓶颈,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基地建设、竞赛等高度关联。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結合。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是普遍问题。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时,将创新创业素质的内容融入其中,从人才培养设计环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标准制定各环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有效的解决了两者之间的脱节问题。
(二)组建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聘请成功的创业企业家,行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管理专家,投资、金融、法律、咨询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科技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工作者组成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近年来,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校外专家、优秀毕业生、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等举办系列专题讲座,把握“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新现象、新方法和新理论。同时,由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撰写创新创业计划书,强化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
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
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是综合性的多功能服务载体。学院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环境和公共服务保障。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社会阅历浅,承接项目的范围太窄,对项目的承接能力较弱等问题。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1.“大学生众创空间”。2014年,学院成立“大学生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场所、办公设备等,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管理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00余项。2.企业孵化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学院成立了企业孵化科技有限公司,为入驻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和帮扶支持。对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重点孵化。
(二)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学院成立大学生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同时,提供三种创新创业导师辅导的方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咨询。一是创新创业咨询,对一般性问题,可采取与导师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二是专题诊断,创新项目较为复杂的问题,由平台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讨、诊断,为其出谋划策。三是指导方式,采取双向选择,由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与创新创业导师签订指导协议,对创新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五、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带动企业发展,同时,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设立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每年申请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学生成长、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每年组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在新经济形势下,利用市场经济思维逻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互联网+” 在创新创业中应用, 通过“互联网+农业”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营销,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学院“鸿源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入选教育厅“创客周双创成果展”。
(二)成立创新创业社团。成立专业创新创业社团,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和就业等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例如,“小浆果种苗快繁”、“植物组织培养”、“北虫草立体种植”等。每周一、周四、周五下午为创新创业活动时间,活动极大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更富成效。
总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开发创新创业教材、推进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创业实践一体化,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健康、可持续进行,不断提升培育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
[3] 方伟.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7):36-39.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013/c1006-28775578.html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4] 陈诗慧.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宁 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017,4:1-4
[5] 王黛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职 业 技 术,2016.10:12-15
[6] 朱国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91-93
[7] 刘洪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13:83-85
本论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ZB1319069;GZB1318061;GZB1317047;ZJC1319043;ZJC1318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