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哪吒热”现象思考经典影视改编出路

2019-06-15孙碧檬高莹

声屏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影视改编经典作品传承

孙碧檬 高莹

摘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掀起了一股“哪吒热”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人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开始关注中国神话故事,进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传承中国文化的好时机,同时也给文化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方法。文章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入手,思考经典作品的影视改编出路,并为经典作品的改编提供相应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经典作品  影视改编  传承  故事创新  漫画

新颖的主题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最为核心的主题思想。在以往关于哪吒的作品中,他都是以一个到处搞破坏、抽龙筋洗澡的“闯祸精”形象出现,故事也大都是以哪吒做错了事情通过自刎谢罪,而后被太乙真人点化收徒为主线。在动画电影中,则是展示尽管哪吒生来被迫成为“魔丸”,但是最终通过自己的选择成为拯救陈塘关的小英雄。电影告诉观众,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到底是谁,能够成为谁,强调“我的命运我主宰”。除此之外,《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展现了“爱”的主题,父母、师父对哪吒的爱。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让哪吒平安长大的父亲,尽管事务繁忙也尽力抽时间陪伴哪吒的母亲,以及不断花心思陪伴哪吒成长的师父,是他们细心的关怀与教导让生来是“魔丸”的哪吒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有正义感的少年,也向观众展示了其实“爱是可以治愈一切的”。与此同时,最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就是哪吒与敖丙的友谊。原本神话故事中被哪吒抽筋的敖丙,已不再是哪吒的敌人,而是变成了哪吒唯一的朋友。二人从最初在海边互帮互助结缘,在后续知晓敌对关系时仍然手下留情,彼此宣称是最好的朋友,给观众展示了孩童心中纯洁而坚定的友谊。诸多青年观众在观影后自发感叹哪吒跟敖丙之间的友谊,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网站上对动画进行二次创作,这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宣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个主题,分别从自主、关爱、友谊三个角度对故事进行诠释,让受众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对故事内容产生感悟。这种多角度的主题,打破了观众对哪吒标签化的印象,增加了对哪吒系列神话的兴趣,达到了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因此,在经典作品的影视改编过程中,改编者可以从主题入手,选择新颖的主题,或者在以往主题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打破观众墨守成规的印象,还能引起对经典相关内容的兴趣,达到宣传经典文化的作用。

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

受众对哪吒父亲李靖的印象多数停留在動画片《哪吒闹海》里。在故事中,龙王带着兵水淹了陈塘关,想要反击的哪吒被李靖收了法器。然而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却大改以往形象,成为了一个可以为了儿子活命舍弃自己性命的好父亲。电影中的李靖作为陈塘关的守护者,身负守护陈塘关降妖除魔的重任,但与此同时自己的儿子却是“魔丸”、妖怪,是与他的身份完全背道而驰的存在。此时的李靖不仅没有放弃对哪吒的教导,更是寻找各种方式想要让儿子健健康康地活下去,为了哪吒甚至可以付出生命。在后续为了替儿子洗刷冤屈,李靖不仅把妖怪绑了看住,还在哪吒与敖丙的战斗中向民众传达“敖丙是妖”“敖丙抢走了哪吒的灵珠”的观念。这对于一个正直的人设来说是不可理喻的,却让一个父亲的形象变得立体鲜活了起来。

太乙真人作为整部电影的“笑点担当”,也是最打破常规的一个人物形象。在神话中他是元始天尊的徒弟,是道教的护法神,有着仙气逼人、崇高神圣般的面孔,声音浑厚面容和蔼。然而在动画中则是一个肥胖中年人的形象,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这种外形与声音是导演独特的设计,让太乙真人这个人物从一个高不可攀的神仙变成一个“接地气”的小胖子。当他面对脾气暴躁、热衷闯祸的“熊孩子”时,从未有一丝的不耐烦,而是一直悉心教导,用自己的善良与耐心感化哪吒,告诉他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拯救苍生。在与申公豹打架的时候,太乙真人也是处处防守,从未主动出击。影片的最后在哪吒与敖丙共同抵挡天劫的时候,更是不顾自己的修行,上前与徒弟共患难。这些事件在给观众带来欢笑与泪水的同时,也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

申公豹在电影中使用傀儡符偷走灵珠给了龙族,是让哪吒成为魔丸的罪魁祸首,这样的反派在一些电影中一直“坏”下去就可以了,然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他却是有血有肉的。元始天尊当着他的面把灵珠给了太乙真人,并告知太乙真人如果完成任务就能成为第十二个昆仑金仙,此时的申公豹悲伤又难过,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同情。

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加深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因此在经典作品改编塑造人物的时候,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创作,让单一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并且可以结合当下受众关注的问题,让人物发展向观众期待的方向靠拢,从而引起更多受众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宣传经典文化的效果。

贯穿全程的细节

哪吒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是我国道教的护法神。传说中的哪吒是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项戴乾坤圈、臂上缠绕着混天绫等,这些传说的内容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但是对于这些外貌描述的原因或者物品的来历却众说纷纭,甚至很多人不清楚这些是如何来的。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不仅在电影的后半段完美展示了哪吒的人物形象,更是给观众阐释了哪吒各种法器的来历。从最初乾坤圈套入小哪吒脖子为了压制魔气,到最后太乙真人的坐骑猪变成风火轮,电影中对于这些法器的来历以及作用的演绎贯穿着始终。这些演绎完美地融入动画,并且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最后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观众熟悉的哪吒形象,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哪吒有着更加立体的理解。

电影中的细节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体现在一些人物的语言上。申公豹作为一个有一些口吃的人物形象,在影片中却有一句话说得十分流畅——“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搬动”。这句话诠释了申公豹对命运的不平,却无奈的妥协,可能在他的心中已经默念了成百上千次,所以在脱口而出的时候才可以如此的流畅自然。然而申公豹作为一个野兽,能够通过修炼修成人形,说明他是拥有超凡的资质的,也为他的命运抗争过,只不过在命运选择的过程中无法抵抗自己的心魔。在与太乙真人打斗的过程中,他处处杀招,而反观太乙真人除了防卫抵挡却从未出手伤害过他。哪吒从小就被村民们当成妖怪,而他在父母与师父的教导之下一心想要降妖除魔,最后在紧要关头拯救了陈塘关的一方百姓,靠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力量扭转了大家对于他的印象。通过这些细节的展示可以让观众看出,人心中的成见的确是一座大山,但是通过善良的选择,是可以搬动这座大山的。

因此,在经典的影视改编过程中,改编者可以尝试从扩大细节、对比细节入手展开故事。让细节融入故事,把家喻户晓的事情用新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在了解细节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制作方对传承弘扬经典文化精神的诚意,从而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创新精良的制作方式

《哪吒之魔童降世》采用的是特效动画的形式进行制作,这种制作方式吸引了很多原本对类型题材不感兴趣而对特效动画电影感兴趣的受众。一方面是青少年受众,在《大圣归来》的良好口碑以及不断涌现的优良国漫的前期铺垫下,诸多青少年对中国的动画市场有很强的信心,在看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特效动画电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带着少儿观影的成年受众,随着亲子关系日益重要,电影院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在假日带着孩子去看电影,通常情况下首选动画电影。然而,普通的动画电影,对于成年观众来说会有一些稚嫩,而比較成熟的题材却往往并非动画电影,不行适合儿童观看。而《哪吒之魔童降世》采用动画的方式,讲述热血成熟的故事,不仅儿童可以观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电影本身不仅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充斥着很多人生哲理,例如“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等,在勾起了成年人对儿时观看动画的回忆的同时,让观众在哪吒身上看到了打破固有标签和打破偏见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电影的特效制作也十分精良。在观众感叹申公豹的面部特效逼真的时候,导演向观众告知这部分特效制作背后的故事。原来当时的特效制作师因为导演的要求严苛,顶不住压力辞职了,然而跳槽后的公司又接了该电影面部特效制作的业务。于是这位特效制作师不得不再一次拿起鼠标继续这部分特效的制作,导演笑言“他就是命中注定做申公豹特效的”。看似玩笑的背后,是导演对于电影的超高要求,是背后制作组对作品的极致用心。

经典作品在制作上,可以创新制作方式,制作手段,在引起观众对历史的兴趣的同时,用更多的宣传噱头营造关注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让电影在大热的同时达到弘扬传承中国经典文化的目的。(作者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参考文献:1.孙碧檬,高 莹:《新时代语境下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策略探究》,《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9)。

2.高 莹,孙碧檬:《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表述策略研究》,《西部广播电视》,2019(08)。

猜你喜欢

影视改编经典作品传承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影视改编研究
浅析网络小说改编策略
浅谈影视改编与文学作品再创造
从“梦幻”情节看古典小说的影视改编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