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9-04-17廉养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髋内导针髓内

廉养杰

(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 骨科, 陕西 渭南, 71540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部的骨折,属于老年群体常见骨折类型[1-4]。早期手术治疗是针对该病的最有效方案,其术式包括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等,其中以LPFP与PFNA最为常见[5-7]。本研究比较PFNA与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入院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并根据随机号码表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60岁,且经X线确诊。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骨科疾病或肿瘤患者; ② 合并伤前即存在髋或膝关节畸形患者; ③ 配合度低或远期失访风险高患者等。LPFP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61~77岁,平均(72.30±4.00)岁; A1型7例, A2型27例, A3型6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4.20±0.90) d。PFNA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63~79岁,平均(72.90±4.50)岁; A1型9例, A2型28例, A3型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4.20±0.90) d。2组患者性别、年龄、OA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硬膜外麻醉, LPFP组患者给予LPFP, 即患者取仰卧位于透视骨科牵引床上,大转子顶点下5~7 cm股外侧肌后间隙做纵行切口,并于大转子止点后2/3处切断股外侧并向前牵拉,暴露骨折端后复位,以克氏针临时固定粉碎端,拉力螺钉临时固定纵向长斜形骨折块; 大转子顶端远端1 cm处放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以锁定套筒置入2枚克氏针,并置入锁定螺钉,股骨颈置入1枚克氏针,并在骨折远端以拉力螺钉固定,透视满意后放置引流管并关闭切口。

PFNA组患者则给予PFNA, 即患者取仰卧位于透视骨科牵引床上, C臂机视野下复位骨折端; 以大转子顶点上2 cm做外侧切口,分离臀中肌至大转子顶点,空心尖锥于大转子顶点开孔,插入导针并以髓内钻扩大近端髓腔; 沿导针插入PFNA主钉,并在导向器引导下于锁定孔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 C臂机正位观察导针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5~10 cm, 尖顶距≤20 cm后以钻头扩髓并打入螺旋刀片,拧紧后安装远端螺钉与尾帽,复位满意后冲洗伤口,无需引流并关闭切口。

1.3 检测方法

髋关节功能评价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10], 共包括疼痛、日常活动等7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远期预后参考健康状况调查(SF-36)量表,包括生理功能、角色限制等8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预后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PFNA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LPFP组(P<0.05)。见表1。PFNA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PFP组(P<0.05)。见表2。PFNA组患者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与髋内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LPFP组(P<0.05)。见表3。PFNA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与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LPFP组 (P<0.05)。见表4。

表1 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与PFNA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比较 分

与PFNA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PFNA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11-13]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全部髋部骨折的31%~50%, 好发于易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群体,女性多于男性,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易出现髋部旋转与肢体畸形,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14%~30%,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表4 2组患者远期预后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PFNA组比较, #P<0.0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不断革新换代,早期手术治疗也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主要以DHS、LPFP与PFNA最为常见,其中DHS符合髋骨解剖与生物力学要求,允许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其抗旋转效果较差,髋内翻与骨折不愈合概率高,临床应用逐渐减少[14-16]。LPFP则属于新型内固定装置,可有效防止内固定的松动,形成内固定支架系统,满足股骨近端纠正旋转力与承重要求,加上其拉力可达骨折端,并能加压骨折块,因此可满足复位要求,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价格适中等优点,但创伤较大,手术出血量与时间较长,需要近30 d的卧床时间,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一定的限制,一旦近端后内侧骨折处理不当,皆可导致髋内翻与螺钉松动[17-18]。

PFNA则属于新型髓内固定系统,在保留PEN髓内主钉的基础上,以股骨头-颈部螺旋刀片代替PEN的拉力螺钉,具备更强的抗旋转与稳定支撑能力,其主钉近侧的6 °外偏角更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学特点,更加适合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并且在螺旋刀片打入后周围骨折因挤压而致密,可减少骨量的丢失,可承受更大的应力负载,提升锚合力; 其远端锁定孔具有静力与动力锁定,可适用于稳定与非稳定骨折患者,并且有助于骨折的复位与愈合,具有创伤低、恢复快、锁定便捷与并发症少等优点[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 PFNA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LPFP组; 治疗后12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PFP组; 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与髋内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LPFP组; 治疗后12个月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与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LPFP组。上述结果表明,相比于LPFP, PFNA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远期预后。

猜你喜欢

髋内导针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警惕先天性髋内翻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术前测定健侧NS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内翻的影响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治疗的导针定位方案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