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付费平台如何深耕细分市场

2019-04-01姜玉珠

新闻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知识付费视频

姜玉珠

【摘要】知识付费方兴未艾,平台众多,如何突围?核桃Live作为新兴的视频类知识付费平台,专注垂直化的视频类产品生产,并不断开发产品附加值,拓展产品矩阵,以多种运营模式来增强用户黏性。未来,用户为知识付费的意愿将提升,“小而美”的垂直知识付费平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专业生产内容、多渠道分发也是平台转型路径之一。

【关键词】知识付费;核桃Live;视频;用户黏性

2016年被业界称为我国的“知识付费元年”,众多知识付费平台应运而生。2017年,知识付费行业井喷式发展。2018年,行业进入拐点:一方面,喜马拉雅、得到、樊登读书、十点课堂、三联中读、豆瓣时间、凯叔讲故事等平台在知识付费领域继续深耕;另一方面,百度传课、悟空问答等平台没落。

经过三年的发展,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知识付费领域的用户和平台都更加理性:用户已养成知识付费的习惯,对课程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挑选产品将更苛刻;平台除了在历史人文、商业财经、职场、情感等热门领域继续深人布局之外,也先后在亲子、女性、教育、科技、外语等垂直细分领域跑马圈地,并逐步升级为知识服务。

艾瑞咨询2018年发布的《2018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其中,“小而美”模式将成为新小玩家人局突破口。

核桃Live用的正是“小而美”策略。在以音頻、图文形式为主的知识付费行业,核桃Live将自己定位为首家专做视频的体验类知识服务平台,主要聚焦亲子成长和女性自我成长。从2017年5月平台正式上线到现在,生产了40多档以视频为主的知识付费类节目,全网订阅用户数近百万。

在业内首家知识付费产品评测机构新知榜2019年1月发布的《知识付费2018年度优秀出品机构TOP30》中,核桃Live上榜;《知识付费2018年度总榜TOP50》中,核桃Live有一档节目排名第24位;在18个分类的《最值得推荐的10大精品课程》榜单上,核桃Live有6档节目入选。

核桃Live仅用一年多时间,取得以上成绩,是其找准行业痛点和痒点,深耕细分市场的结果。分析其成长路径,或许对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启发意义。

一、找准知识付费市场的痛点和痒点

在知识付费产品“群雄逐鹿”的态势下,行业洗牌加剧,如果不能看清市场的痛点和痒点,平台被洗出局是必然,更别想进入新市场。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产品无法满足用户专业化学习需求

就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来说,无论是说话技巧、情商培养,还是教学、读书类课程,或是付费问答,内容普遍大众化、浅层化,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需求。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深度化与专业化学习不可或缺。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专题研究报告》指出,专业知识将是内容付费的主要动力之一。知识付费平台需要通过深耕专业内容,为用户提供深度的知识吸收场景。

(二)大咖并不一定能带来大流量和好效果

知识付费的作用是帮用户梳理信息,深入了解相关领域。随着时间推移,用户对优质内容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会更加理}生地购买产品。一些产品,依靠“大咖”来打广告吸引粉丝下单,但内容空洞无物或雷同,最终将带来用户流失和不好的口碑。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要提供好的产品,起码要具备以下三点:自己愿意做、对某领域有独到见解、能有效传播内容。具备以上三点之后,大流量KOL所生产的内容,也未必满足用户愿意买单的条件,因为人们对免费和付费的消费习惯不同,对于付费内容,人们更期待物有所值,追求获得感。

(三)完播率、打开率和复购率低

调查显示,很多用户买了一堆知识付费产品,最后完播率、打开率都很低,更谈不上复购。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产品本身不够吸引人,有内容的硬伤,也有呈现方式的缺陷。

视觉对人类而言,是效率最高的阅读方式。但大多数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仅是讲师口头总结的音频,不能系统看到知识体系全貌。而且,很多用户在刷牙、洗脸、走路、健身、开车时听音频,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效果,恐怕只能记住几个模糊的概念,对于个人系统化理解知识帮助不大。

(四)反馈机制不健全,用户满意度不高

在经历短期的红火后,一些曾经火爆的知识付费产品已黯然下架。之所以“叫好不叫座”,大部分是因为内容、营销、服务没有跟上。

很多平台没有完善的运营及复盘机制:没有结合内容投放情况,为产品制定配套运营策略;没有实时监测上线后的客户评价,根据市场反馈进行内容调整。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不能及时传达到生产方,导致满意度下降。

二、发挥自身优势深耕细分市场

(一)专注于垂直化、专业化内容

目前市场上的付费知识平台主要有两类——综合类与垂直类。就现状来说,综合类平台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高于垂直类平台,但并不代表垂直类平台没有竞争优势。在一些热门领域,如财经、健康、育儿、外语等,已出现专业化平台占优的趋势。

核桃Live定位于垂直类平台,提供偏生活服务类的内容,提倡的口号是“好好生活是一种能力”。其创始团队认为,知识付费从人的焦虑进入,如焦虑如何快速实现财务自由、如何提高生活品质,前者是痛点,后者是痒点。考虑到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在做针对痛点的泛成功学内容,核桃Live决定为用户解决痒点。创始团队认为,痒点更多存在于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新中产阶层身上。于是,与新中产阶层密切相关的理财、健康、亲子、教育、个人提升等生活服务领域成为核桃Live关注的目标。

从李银河的《这才是你想要的性》、于丹的《汉字密码》、克里斯费里的《给孩子的物理学启蒙课》,到“舌尖上的红楼梦”“理财指南”“穿搭指南”“整理魔法”“葡萄酒专业课”“急救宝典”“防身术”“狗狗训养攻略”等,核桃Live产品内容跨度很大,但基本围绕新中产家庭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核桃Live团队表示,当新中产家庭在生活中遇到某些需求时,如果首先想到去核桃Live上看看有没有相关产品,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算是一个成功的平台。

艾媒咨询的调查显示,43.3%的用户会更关注平台的专业性,66.7%的用户更倾向就专业领域进行咨询。所以,专业化强的垂直类平台更容易获得用户青睐,付费知识平台尤其是缺乏社群基础的平台,向垂直领域渗透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另辟蹊径,只做视频化产品

目前,知识付费产品形态多样,如文字、音频、视频和融合媒介等,具体的产品形态包括图文分享、在线问答、音频录播、视频录播、视频直播等。

2017年5月核桃Live上线时,知识付费行业还以音频类产品为主。核桃Live选择以视频方式进入时,曾受到很多投资人质疑,他们认为,视频类知识付费内容要求用户卷入度更高,会占用更多成块的时间,而不像音频类产品是伴随式收听,使用更方便。

而核桃Live创始团队认为,视频类产品相较其他类型产品更容易让用户沉浸其中,视频讲解能调动更多感官参与知识获取。对比而言,音频类内容在听的过程中折损率较大,100%的内容,用户可能只能获取30%,而视频用户可能获取70%-80%。所以,视频虽然占用时间,要求卷入度较高,但是作为付费的产品,用户最想要的是知识的获得感。

研究表明,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图像和视觉类的信息更能提高记忆力。在知识服务领域,用户想要的是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信息,如果内容能以轻松、形象的视频形式包装出来,就更完美了。

此外,很多课程内容本身也有“可视化”的需求。比如在核桃Live中,《名画里的秘密》,用户需要看到画作才能真正发现秘密;《给孩子的物理学启蒙课》,儿童也需要看到形象的图像及师生问答等内容才能更好地接收知识。而且,当对某一片段存疑时,用户可以不断回看视频来加深理解。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约1.88亿人,其中41.6%的受访网民使用音频类产品,34.5%使用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视频类虽然比音频类产品占比小,但数据上升很快。

(三)发挥专长,把视频做到极致

对知识付费产品来说,内容是核心竞争力。为保证内容质量,核桃Live有一套严格的制作机制。首先,做市场和用户分析,确定课程是否有刚需,是否有视频化呈现的必要;其次,找到课程领域最专业的KOL,推敲录制内容,出知识大纲,再根据大纲构思视频创意;最后,才是进棚录制和后期制作。

专业化视频制作,一直是核桃Live的强项。它的制作团队大部分来自央视和各大视频网站,有丰富的视频内容制作经验。曾经,他们一度走入制作“炫技”的误区,觉得视频越“高级”越好。经过调整之后,团队摒弃所有视频行业的套路,深入地扎进知识付费行业,了解讲师和用户的需求,了解所有的应用场景,比如对声音、图像、字幕的要求,积极调动用户情绪,力求传达最饱满的信息。

做视频,录制前的创意构思和后期的内容优化比录制本身更重要。于丹的《汉字密码》,视频中增加了字的拆解动画和漫画,让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轻松记忆的最美古诗课))贝0配以古风十足的水墨动画,提供“音、景、情、意”多维度记忆法的场景,利于长期记忆的深度转化。《给孩子的物理学启蒙课》,为拍摄视频专门搭建了大型的乐高积木场景,真人与原创动漫进行互动,轻松幽默。

(四)打造知识大IP产品矩阵

互联网颠覆和重塑了人们学习的方式,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深化,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无论怎么发展,有好的IP产出就有核心竞争力。

除了做好视频产品,核桃Live还围绕付费课程进行全链条知识内容开发,打造自己的知识大IP。它形成以KOL为核心,包括付费课程、图书出版、大IP制作以及短视频在内的知识产品矩阵,目标是做知识服务行业和教育行业的知识IP生产制造商。具体来看,分成两方面:

第一是结合出版发行,打通知识生产的上下游。它一方面用优质课程反哺传统出版,实现IP的版权化运作。比如,于丹的《汉字密码》课程独立成书;另一方面跟出版社合作,从畅销书作者中挖掘优质的头部KOL,生产适合互联网的知识服务内容。

第二是对优质KOL和付费内容进行轻综艺、泛知识、泛娱乐的短视频等多种内容形态开发。比如,和优酷视频共同制作KOL河森堡的《脑洞大开博物馆》视频节目,与腾讯视频共同制作健身KOL的专业健身短视频等。

(五)发展会员,增强用户黏性和获得感

随着时间推移,用户对付费内容质量的鉴别能力在加强,消费也会更加理性。因此,提高用户黏性将成为知识付费平台的任务,平台需要加强用户关系维护,实现精准营销。目前,很多平臺适时推出会员服务,加强“内容+服务”的商业模式,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课程扩展到社群、训练营等多种模式。

以核桃Live为例,其在营销、运营以及用户管理方面也有诸多创新。

其一,建立社群,为用户提供更及时、个性化的服务。2018年,核桃Live共建立150个社群,其中最主要的是与每门课程配套的学习群。会员在群里可享受线上课程之外的延伸服务,如发放资料、写作业、每日打卡、交流学习心得、导师线上直播答疑等。

其二,建立网上训练营,提供更深度的陪伴式服务。《28天极速减脂私教营》课程,只招收120人建立网上训练营,入营后,专业减脂教练全程跟踪一日三餐,及时给出调整建议。核桃Live希望训练营的监督能让用户实实在在地看到课程的效果,有所得。

其三,为课程提供配套教具,让用户更方便、高效地学习。很多用户反馈,购买《孩子自己就能做的科学小实验》课程的一大因素是,配备的“实验材料大礼包”吸引人。礼包将课程里所有实验所需的工具独立包装,让家长更省心。另外,读书课送对应的纸质书籍、育儿课送儿童自律工具、绘画课送绘画工具包……这些都深受用户欢迎。实体工具会让用户更有仪式感,从心底重视自己购买的课程。

三、未来的市场趋势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或达2.92亿人。随着知识付费市场传播和营销手段的不断演进,仍有很多市场发展空间可开拓。

(一)垂直平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目前知识付费产业呈现“腰型”结构分布,头部的三大平台占据35%产业规模,腰部的第四到第十位平台占据25%产业规模,众多长尾平台分享其余的40%份额。知识付费产业顶部格局已基本形成,在用户基数、關联内容方、版权、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已建立壁垒。

未来,综合型的知识付费新平台进入将更为困难,但面向特定领域和用户群的“小而美”垂直平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它们可通过挖掘专精尖人才,在垂直用户中建立影响力,释放付费潜力,并探索其他变现模式。

(二)专业生产内容,多渠道分发

目前很多知识付费平台依托原有的KOL资源、专业制作人员、技术等优势,转型做MCN(Muhi-Channel Network),即多渠道的产品形态。它们将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内容生产)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支持下,保障内容持续输出,最终实现稳定变现。这也是核桃Live未来的发展路径之一。

从市场现状看,精品知识付费产品相对稀缺,但用户和分销需求量都很大。知识付费产品的专业化制作、分销,将成为腰部平台及新兴平台的重要营收途径之一——没有稳定、大额流量的时候,它们可以“借船出海”。

(三)付费会员制是大势所趋

随着用户争夺白热化,越来越多的知识付费平台开始关注会员体系建设,知识付费进入会员元年。2018年,知乎、三联等多家平台推出会员制度。更有平台抱团合作,建立跨平台会员体系。比如,9月,喜马拉雅和腾讯视频推出联合会员。会员制正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用户时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势所趋。

在知识付费行业,不能单纯陷入内容为王的迷思中,加强运营,增强用户黏性是平台继续发展下去的路径之一。

(四)用户为优质产品付高价的意愿会提升

知识付费行业发展初期,产品的定价大多在200元以内。《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9(2018)》数据显示,2017年,70.2%的知识付费用户实际单项消费额度多在200元以下,而目前大部分知识付费产品的订阅价格为199元/年,与知识付费用户的实际消费意愿相一致。

随着产业竞争加剧,知识付费产品定价逻辑将更加清晰。一方面,同质化的产品在价格战中面临降价压力;另一方面,用户更愿为具有更大价值感、服务程度更高的知识付费产品付出更高价格。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9(2018)》数据显示,82.3%的知识付费用户对单项产品所能接受的最高价格集中于300元以下,说明未来知识付费产品有涨价空间,但也不宜过高。平台在制定价格策略时,要衡量知识生产成本与用户可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品类的产品,需综合市场内外部因素建立价格模型。

猜你喜欢

知识付费视频
信息碎片化时代体育媒体“知识付费”平台的构建
“知识付费”当前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探析
“吴晓波频道”社群运营之道及对图书社群营销的启示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知识付费”是否需要新法律“保驾护航”
计算机基础课MOOC视频的制作方法
新浪网副总裁谈移动直播如何带来媒体弯道超车新机会
基于IPv6组播技术校园网络视频服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