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治疗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一例报告*
2019-03-19吴庆荣
吴庆荣
(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 赣州 341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诉右侧腰骶臀部疼痛1个月。阴道分娩10天后出现右侧腰骶臀部疼痛,以骶臀部为甚,疼痛可放射至臀大腿后外侧,久卧、久坐、行走加重,翻身困难,外院予口服抗炎镇痛药、骶髂关节倍他米松注射,疼痛暂时略减轻,3天后疼痛复加重。查体:疼痛VAS评分7分,跛行,腰部前屈后仰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4”字试验阳性,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右髂后上棘、骶骨外侧缘强压痛,右骶髂关节、臀中、小肌压痛。骨盆X线片示:耻骨联合分离5 mm,骶髂关节未见异常。
诊断为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患者臀大肌附着处强压痛,考虑臀大肌损伤为主要责任病灶,试予诊断性治疗,采用卢氏刃针(0.4 mm×75 mm)沿髂后上棘、骶骨外缘骨面松解臀大肌,并松解臀中肌、臀小肌肌腹,针下挛缩感不明显;隔日复诊。二诊:诉治疗后疼痛无减轻;松解臀大肌无效提示臀大肌并非主要责任病灶,再详查体发现耻骨下支处压痛,右髂骨略外旋,考虑主要损伤肌筋膜修正为内收肌群,予刃针沿耻骨下支骨面向坐骨结节松解内收肌群,针下于坐骨髁处(大收肌)可及明显筋膜挛缩感,出针后患者即感疼痛明显缓解。三诊: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2分,无跛行;治疗有效,支持此前诊断,继予松解大收肌。四诊:疼痛较前次缓解不明显,VAS仍2分;考虑大收肌已足量松解不需处理,予再次松解臀大肌,出针后诉疼痛进一步减轻。五诊:疼痛已完全消失;1个月后电话随访,无疼痛发作。
2 讨 论
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1~2个月间出现腰骶臀腿部肌肉、筋膜以及关节的无菌性炎症、纤维化和粘连,以病变局部疼痛、酸胀、僵硬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行走、站立、翻身等活动功能受限[1],包括且不限于通常诊断的产后腰痛、产后骶髂关节炎等。激素水平变化致孕产妇骨盆各关节、韧带松弛,妊娠期和产后的异常体态和不良体位,分娩时骨盆扩张、盆底肌剧烈收缩,以上因素容易导致腰骶臀腿部位肌筋膜的非感染性炎症性损伤,并进一步形成挛缩、粘连,出现不限于腰部的腰骶臀腿各部位的疼痛,并可伴有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错缝、耻骨联合分离等结构性损伤。
刃针是一种带有平刃而直径较针刀更细的一种针具。卢氏刃针结合软组织外科学的诊治思路,多采用贴合骨面的线状平刺而非针刀的点刺,对于附着范围较大的阔肌的松解有一定优势。
文献报告中,针对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通常专注于疼痛局部如骶髂关节[2-3]、梨状肌下孔[3]的消炎镇痛和神经阻滞治疗,忽视了无疼痛表现的大腿内收肌群,以致部分病例病程较长,疼痛反复,甚至无效,如本案中,初诊松解疼痛最著的臀大肌附着部,未能取效,而在足量松解大收肌后再予松解臀大肌,疼痛得以迅速减轻和完全消失。
临床中发现,腰骶臀部肌群中,作为骨盆扩张主动肌的内收肌群的损伤最为常见。内收肌与臀肌分别使髂骨外旋和内旋,二者相互拮抗、共同稳定骶髂关节,内收肌群的挛缩导可致髂骨的力学平衡改变和关节结构偏移,引起臀肌筋膜的继发性损伤和相应部位的疼痛。本案中,原发性损伤病灶在大收肌,大收肌的挛缩引起髂骨外旋,被动牵拉臀大肌导致继发性损伤,该损伤表现为臀大肌附着处肌筋膜的炎症水肿而非紧张挛缩,故初诊时松解臀大肌未能取效;二诊松解大收肌后,骶髂关节应力恢复正常,臀大肌被动牵拉导致的炎症疼痛得以显著减轻;大收肌足量松解后,臀大肌附着处筋膜由被动牵拉导致的炎症水肿状态转变为损伤修复的粘连紧张期,故三诊继续松解大收肌未能取效,而四诊再予松解臀大肌则使残留的部分疼痛得以治愈。
本案提示,在产后腰骶臀腿肌筋膜综合征的治疗中,内收肌群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分肌筋膜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病灶以及损伤的不同病理阶段,是影响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