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将互联网资源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2019-01-30姚文艺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互联网初中数学

姚文艺

摘 要:数学在初中学科体系中占据着关键作用,数学是初中生由抽象思维向更高层级的逻辑思维转变的重要桥梁。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全新思路。因此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优势,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搭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从课前课程导入、课中重难点突破以及课后巩固三个维度详细阐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创新路径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为学生打造更加多元化的数学教学场景,不断将互联网资源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培育并拓展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点,促使学生能够积极、高效地参与数学学习进程,不断完善逻辑思维结构。由此可见,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骨干课程,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教育模式,不仅会造成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还会引发学生一系列的排斥甚至逆反心理,不利于营造高效互动的数学课堂。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让初中数学教学突破传统组织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互联网在课前课程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持续学习的专注度。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课前准备阶段主要以学生预习为主,其中课本和教辅是其最重要的教学资料,然而由于此类教学资料往往以“文字+少数图画”为主,其趣味性和导入性严重缺失,所以多数学生对此类资料的学习并不积极,甚至出现应付预习任务的情形,给后续正式学习带来了消极影响。将互联网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接触诸多可视化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在相同学习时间里广泛接触并吸收不同形态的知识点,借助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预习过程中的不适感和疲劳感,还能借助可视化元素,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把握课程的主要知识,进一步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以苏科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课程导入环节,融入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资源以及设备,让学生在真实化的场景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艺术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剪纸文化,并通过动态化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剪纸的对称变化。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剪纸App,鼓励学生利用轴对称知识,在App上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剪纸,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更加具象化和形象化。由此可见,利用互联网不同媒介资源,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提前感受课程核心知识点,将枯燥的预习过程趣味化,同时还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动手、动脑带来的乐趣。

二、互联网在重难点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學生对数理知识的理解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教学重难点之一。因此,如何高效引导学生逐步由感性认识向逻辑思维过渡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当前,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往往以纯理论输出为主,并未注重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来匹配相应的教学资源,这就导致数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同时还会让部分学生转变为数学学困生,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互联网,能够帮助教师将抽象数学概念形象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

以苏科教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抖音数学教学类账号,让学生在抖音等社交网站也能获得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也能学习并参与数学知识的分享,引导学生养成边动脑边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可引入“谁能算算看”的小游戏,该游戏的实质就是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然而在这个抖音账号下网友对最终答案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出现了网友利用微积分来解决初中几何问题的情况,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引子,鼓励学生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动力。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计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错误进行集中讲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显提升重难点讲解的效率,充分发挥了互联网资源在重难点解答中的作用。

三、互联网在课后巩固中的应用

课后辅导与巩固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及时巩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针对学习薄弱之处及时跟进学习。因此教师可基于现有微课平台架设与不同学生认知能力特点相匹配的信息化平台,引导并鼓励学生自行按照学习进度以及重难点板块进行查漏补缺。微课模式有效打破了教学与复习的时空界限,让学生随时都能自主筛选复习内容并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展开交流,使数学学习始终处于连续阶段,有利于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以苏科教版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此内容的教学任务后,可将视听内容及时上传至微课平台,供学生自主下载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疑问,对微课进行优化和延伸,让学生留意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学习与巩固闭环,并不断从闭环中快速定位自身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以建立更加高效的数学学习能力自我完善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重点课程,广大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价值和趋势,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学科规律,借助互联网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程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以及课后巩固环节,充分融入互联网手段,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漏补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俊.“互联网+”信息反馈教学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30.

[2]林清.浅谈“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5):102,104.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互联网初中数学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