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2016-10-15卢毅刚
卢毅刚?
摘 要:面对大数据的冲击,互联网新闻信息的传递与传统媒体相比,无论是信息源、传播主体、组织结构还是呈现方式都有着巨大区别,出现了“数据新闻”[1]这是大数据时代与新闻业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将从新闻信息传播机制、新闻基本要素以及新闻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取舍三方面对于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进行理性的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互联网;新闻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14-02
大数据时代诞生的数据新闻是另一种新闻的呈现方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新闻”,大数据技术只是一种量化手段,如何正确认识事物的好坏,透过数据看到事物本质,遵循新闻基本准则与人文精神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前提,保证“数据来源可靠,数据信息真实,打造良好的信息生态、完全语境化”才应该是数据新闻的本质追求,使得“数据新闻”高于新闻。本文的辨析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展开。
一、“真”与“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新闻信息的甄别
米尔科·洛伦兹对于数据新闻报道流程提出了四个步骤:挖掘数据—过滤数据—数据可视化—新闻报道制作完成[7]。由此看来,数据挖掘与数据处理成为了大数据技术处理新闻信息的核心环节。本文,笔者将从数据源的获取,大数据技术的运行状况以及数据信息的传播方式等方面来探讨,大数据时代,是否数据就一定能够代表真实?数据新闻是否同样也具备了新闻价值的基本要求?
(一)数据量不等于信息量
当前,很多数据新闻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新闻意义,其传统性伴随着一个机构成立到现在,并没有具备突破传统数据库的能力。缺乏对内部原因的深入挖掘,这种依靠技术进行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过程,数据新闻工作者对于其中的原因并不是真正清楚,存在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除此之外,许多新闻网站为了追赶时事热点,来不及补充专家意见导致观点缺位,只希望依靠数据的震撼力,企图让受众信服,其新闻数据的严谨性值得怀疑。
(二)新闻传播力不等于新闻公信力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升级是人类生产力及传播技术的最好代表。但是,人类社会并没有与技术的进步同步升级。
互联网数据新闻的传播方式,由原来的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传播变为了由普通公民参与的互动式,分享式传播,虽然在这种参与式的传播下,信息更加丰富化,但是相对于严谨的单项传播而言,信息的精准度,文字水平却值得考量。在我国,网民的素质并没有达到所期望那样的高度,科技的发展与用户能力之间的不匹配造成了新闻公信力成为了近两年谈论的热点,新闻公信力不仅仅指新闻工作人员素质的参差不及,最重要的是新闻信息的虚假、隐瞒等内容的呈现。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专业人士与传播经验方面会具有相对优势,更加具备诠释与辨别新闻信息的能力与资格。
(三)图示不等于现场感
大数据时代下,新闻的呈现方式进入了“读图时代”,数据新闻正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一种全新的新闻信息产品。符号化的运用一方面为受众带来即视的同时降低了受众对于信息的解读能力,由原来的注重原因到现在的注重结果,使得受众在快餐式阅读的时代,缺少了思考的本能,助长了人类的惰性。这种“图片代替了现场,数字代替了文字”的报道方式束缚了人类对于文字的想象力。呈现在我们面向的新闻信息,将是一个混乱的“美丽新闻世界”,技术的发展没有给人类带来信息的深入性,反而因为信息内容的视觉性感官刺激迎合了人类的本能需求而抑制了文化的前进与思考的深度。
二、“强”与“弱”——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新闻信息质量
从数据新闻的数据挖掘能力来探讨数据新闻信息的信息引导能力与价值性到底是强还是弱?
(一)“网关”不同于“把关”
传统新闻报道中,确定某个选题是否能够成为一篇或一系列新闻,主要是依据编辑、记者等新闻从业人员判断这个选题有没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2]是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值得报道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以受众接受新闻时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要为依据。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新闻信息追求的是整体性,企图通过技术代替人力调查,然而,由于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与多样化,单一的组织结构使得大数据技术并不能通过议程设置给予受众一个更好的信息环境,充斥更多的是冗杂、重复的无用信息,在我国商业门户网站并不具备新闻信息采访权,另外,国内网络媒体拥有自己独立数据分析机制的非常少见,因此,很多时候,网络媒体信息依赖于传统媒体,以转载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因此,网站编辑一度被称为“搬运工”。另外,大数据技术下数据新闻通过整体总结一般规律的信息内容只满足少数受众的实际与心理需求的做法这与新闻报道的做法正好相反。由此可见,数据并不能够代替真实的新闻场景。数据量并不代表信息量。
(二)数据认知无法完全替代信息需求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对于信息的重要性判定是基于数据统计的关注度所决定的,即关注的人越多,数据现实就越高。信息就被定位越重要。但是,实际上,关注度的多少与新闻信息的重要性并不等同。一些炒作、劣质的信息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里而被关注;另一方面,受众曾经的消费行为,关注信息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下被记录、追踪并进一步界定其它与之相连的信息也是对该受众“重要”的,这种通过相关关系的分析来决定重要性的行为是不成立的。因为人的行为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会伴随周围环境与目标进行不断的更改。当一个圈子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圈子缺少链接时,“数据”便不能够认定为满足受众需求的信息。因为缺乏信息多样性的认知,只能够导致人类认知的偏向和缺失。
“数据海量、信息匮乏”是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尴尬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运用技术概念只实现了数据查询和统计等较低层次的功能,无法从数据中挖掘更多有意义的信息。因此,数字作为新闻信息的唯一判断标准,忽视了人为与偶然性,将使得数据新闻与新闻操作理念产生了冲突,新闻的准确性也将难以得到保证。
三、商业属性与社会属性——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
(一)表象价值的生成——互联网新闻信息的商业性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新闻信息中数据内容从一开始就跟商业有着紧密联系。大数据时代通过充分运用科学、高效的统计方法与工具,实现了商业领域更加精准的营销目的。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引入新闻信息传播领域之后,人们乐观的希望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各种受众数据,收集新闻资源,寻找受众需求点,能够精准、高效地传递新闻信息,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价值,商业化与社会化的更好结合。但是,更多新闻媒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经销,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环境下,媒体的社会价值开始渐渐让位于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后,加之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受众反馈的信息是经过个性化制定之后的产物,新闻媒体为追求新闻时效性,大数据很难对这些个性化鲜明、数据庞大的信息进行考核与鉴别。
(二)本质价值的实现——数据新闻的社会价值
大数据所带来的决策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利润是它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点,大数据科技下,企业试图从浩瀚的互联网中寻找数据,以获得商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大数据一开始所具有的首要目标[3]。市场竞争体制下,中国传媒业也开始市场化,除了基本的公共传媒产品之外,越来越多的普通传媒产品的消费已经全部商品化,因此,传媒业并不排斥其商业价值和其他行业一样,数据新闻产品只有在保证传媒业的生存发展前提之下,才能获得更大量的资源,引进先进设备,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新闻信息的数据新闻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都属于精神产品,一方面需要满足人们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是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价值在注重商业价值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传媒业与新闻工作者必须根据自身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为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表里统一才是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价值形成的最终路径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媒介在生产方式、传播机制等方面带来了一袭来的变革,使媒体重新树立了“数据为王、服务为王”[4]的理念,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三个阶段即新闻信息的采集、报道以及新闻数据的呈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在受众方面,大数据实现了对受众的数据化分析。在商业方面,实现了广告的精准投放。人们在享受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便利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及时地认识到大数据的弊端与缺陷。相关关系的思维模式,使得大数据难以实现对于新闻内容的深度报道,数据新闻也应该必须包含新闻价值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罗亮,徐迪威.试论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平台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8).
[2] 孟建,刘一川.大数据时代:关于我国媒介生产变革的研究——基于传媒经济学视角[J].新闻传播,2013(7).
[3] 赵冬梅,薛亮.基于大数据的广电网络转型的探讨及应用分析[J].硅谷,2014(16).
[4] 刘洋.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4(1).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