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2019-01-30康雷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闲人苏轼多媒体

康雷

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句,从用词、修饰等角度赏析语言,感受文章语言凝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方式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2.体验质疑释疑、合作交流。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闲人”二字所包含的复杂微妙的感情,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感悟,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导语:北宋有这样一位文人,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天空那一轮圆月,他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面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的词豪迈奔放,他的文挥洒自如,他的书法大气淋漓,他是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代表之一,你知道他是谁吗?请把他的资料补全。

多媒体出示苏轼简介。

二、分析课题,提取信息

1.板书课题,提问,从题目中你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预设:从承天寺可知地点,从夜字可知时间,从记和游可知是一篇游记。

2.猜想:游记一般会写到什么?

(预设:记叙时间、地点、同游人、出游原因,描写所看到的景物,抒写自己的心情等。)

三、读文理解,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出示听读要求:要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断句,同时看看文章是否和我们猜想的一样,也有叙事、写景、抒情的语句,如果有,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读对的程度,初步了解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做铺垫。

2.自读理解赏析感悟。

(1)自读赏析。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喜欢的句子,理解它的意思,并在旁边作简单批注,写写自己喜欢的理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小组成员或者老师寻求帮助。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作批注的读书习惯。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要求: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再说说自己的理解,加以赏析。其他同学仔细听,有不同理解可以提出来,相互交流。

预设:①赏读记叙部分。

师:读文贵有疑,在提问思考的过程中,才会有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因此质疑是学习的第一步。下面请同学们读这几句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提问,教师梳理,归结出两个主要问题:作者为何夜游?为何与张怀民夜游。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元豐二年,苏轼被诬告以诗歌诽谤新政,被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获释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一种有职无权的闲官),近于流放。张怀民是苏轼的好友,因不满新政,元丰六年,也被贬官到黄州。

师生交流,借助“月色入户,欣然出行”等词句的理解,形成共识:月色美好,悄然入户,引发游兴。也可能心有所思,难以入眠,借夜游来排遣愁绪。作者一有此意即想到张怀民,而怀民亦未寝,可见二人心有灵犀,志同道合。

指导阅读:在起行寻友同游中,作者的心理不断发生着变化,“夜色入户,欣然起行”有欢欣之情,“念无与为之乐者”有知音稀少的感叹,“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有访友的急切,“怀民亦未寝”有好友相知的喜悦。有信步漫游的闲适。朗读时要把握好语气、语调,尽量读出这些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与习惯。背景资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为了后面理解文章的主旨服务。朗读指导是为了以读助悟,以悟促读。

②品析写景语句。

学生朗读赏析,说明自己喜欢此句的原因。

教师提问:“空明”是什么意思?把后二字去掉以后的句子和原句比较朗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此句,想象月夜美景,体会作者语言的高度凝练。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从词语和修辞角度赏析语句,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

③体会作者的感情。

提出探究问题,闲人就是清闲的人,此处的闲人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吗?请结合全文内容与写作背景,思考闲人二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组合作探究,汇总组内意见。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闲来无事,出来赏月,有自嘲;月夜处处有,只有志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它,有自得;胸怀远大抱负,何尝愿意只做一个闲人有悲凉;一贬再贬,依然有闲情逸致游寺赏月,更显旷达。

四、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计时,看谁能达到背诵的程度用时最短。

2.指名背诵,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激发竞争意识,加强记忆效果。

3.与苏轼同行(课件展示)

展示阅读材料(配钢琴曲)

居庙堂之高,心忧百姓,勤于政务;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遭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了无数传世杰作。(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这是一种饱经忧患仍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的豪迈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旷达情怀;这是一颗即使在艰难岁月中也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时刻刻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敏感心灵……

感悟:面对在顺境中不浮不骄,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苏轼,面对一生始终拥有一颗闲心领略江山风月的苏轼你有什么感悟呢?

五、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同学们,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东坡笔下澄澈清净的月光,照亮的不只是庭院,更照亮了作者的心境,这篇仅仅84字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豁达乐观的苏东坡。请写一篇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

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

请学生根据下列条件,猜想这个人物是谁。

1.他是宋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他是四川眉山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注意:多媒体课件逐条显示,引导学生猜想人物。

在学生猜想出苏轼的同时,运用多媒体呈现苏轼的画像,并由教师激情导入:苏轼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词、其画、其文、其书法都是一绝,今天我们走进《记承天寺夜游》去看一看他的文章。(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一读,评一评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2.学生A和B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留心其读的情况。

其他学生评价A读的情况,重点关注字音和节奏,教师适时引导,促使学生达成一致观点。

3.学生B根据对A读书情况的评价,再读文章。

其他学生评价学生B读的情况,再次关注字音和节奏,教师适时引导,促使学生达成一致观点。

4.请学生根据对甲乙两位同学读的情况评价,结合所达成的观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力争把文章读熟。

5.教师请两位学生C和D分别读文章,力争读出感情。

6.教师针对学生C和D读的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情感。

7.多媒体配乐,教师范读一篇文章,努力传达出情感。

8.学生根据教师的读,多媒体配乐齐读文章。

三、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根据课文下面的注解及手头的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

提示:(1)要求学生先画出自己不懂的或者感觉重要的字词、句子;

(2)在翻译时,提醒学生要把自己翻译的句子读出来,以验证是否畅通。

2.学生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感觉重要的词句。

3.多媒体投影重要的词句,请学生积极抢答。

分组抢答: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②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③怀民亦未寝:(睡)

④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⑤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4.学生相互交流翻译情况,教师适时引导。

四、议一议,读一读

1.学生默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苏轼情感的词句,以梳理其情感上的过程。

注意:在寻找体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中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亭下如积水空明等,体现的情感相对较好理解,但是在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会出现问题,可采用学生在此句前加上一个感叹词,并通过读一读来验证的方式加以解决,让学生通过填词朗读,反复的方式理解苏轼此时的情趣。

2.请学生根据苏轼情感的变化,再读文章,并尝试背诵全文。

五、想一想,议一议

1.题目是“记承天寺也有”,显然,本文属于记叙性的文章,请概括下这件事。

2.题目是“夜游”文中有没有对夜游景致的描写呢?请找出来,并谈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提示:请学生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关注对月色的刻画,关注竹柏中蕴含作者的理想。

3.面对如此良辰美景,想必你也有话要说,请拿起手中的笔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月色,并与同学交流。

4.知己难逢,面对如此月景,苏轼心中有何感想呢,请找出作者抒发情感的句子,并谈谈该如何理解。

注意: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而”应该比较容易被发现,关键是对闲人的理解。可采用以下方式解决:(1)多媒体投影本文的写作背景,便于知人论世。(2)学生思考:文中作者和张怀民的闲如何体现的?(3)多媒体投影: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屡遭贬谪,可他始终不改痴心,从京城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主,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5.人生不是一帆風顺的,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如诗如画的月色,苏轼选择了做闲人,凸显了他面对逆境达观出世的态度。下面我提议,请全体学生为苏轼的豪迈再读一次文章。

六、想一想,写一写

1.搜集描写月的诗文,并归纳积累。

2.学过这篇文章,请把你的收获或者反思写下来。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古诗文多样化教法探究》(批准号:BY[2018]G2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闲人苏轼多媒体
忙人与闲人
在水边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