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悉尼协议》范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2019-01-29王立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悉尼协议悉尼政治课

王立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1 问题的提出

《悉尼协议》(下面简称协议)是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个国家与地区于2001年签署。协议旨在对国际上三年制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资格互认,是目前国际上学历互认的权威协议之一。尽管我国尚未加入该协议,但却引起了高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2016年全国135 家高职院校在南京就《悉尼协议》达成“南京共识”,从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标准和工作框架,通过对认证标准的具体分析,查找问题,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1]。协议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课程设置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为保证的教育发展模式,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国际互认的标准和范本。

《悉尼协议》中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认证标准,更包含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教育为本、德育先行,历来是中国教育的一贯主张。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干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的一项紧迫任务。

2 协议带给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改新任务

协议在规定毕业生应具备的十三项能力要求中提到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社会保护;在毕业生应具备的十二项素质中提到了团队建设、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和职业道德。可见,职业道德在《悉尼协议》中是毕业生达标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中德育教育主要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四大领域展开,通常的教学中对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较多。大学是开启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和素养尤为必要。

首先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对待职业的态度、做人的操守、从业的公正、服务的人民性、社会的奉献精神等。课堂中通过案例教学、劳动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职业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另外,通过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切身体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从而真正实现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要突出团队合作精神。《悉尼协议》把团队精神作为衡量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的确,“‘团队精神’是一个时髦的名词,各大企业纷纷将‘团队精神’作为一个合格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这个名词在社会上特别是找工作难的今天更加受到关注”[3]。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突出人际和谐和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育,让学生懂得“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4]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不少学生把特立独行当成个性,同学之间相处不顺畅,集体感缺失。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学习小组和社团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再次要突出职业素养培育。《悉尼协议》中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并把它作为衡量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中,将职业素养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如果把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应用看作是显性的职业素养,那么职业态度、价值观念和职业精神则应归于隐性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育隐性职业素养的责任。职业素养的培育不能仅限于课堂讲授,更要让学生走进企业、 行业,在社会实践的岗位中去体会、学习。思想政治课堂可以采取移动式的现场教学,“应充分利用‘回归职业活动’,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得到成长,提高职业素养。”[5]

最后要突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使命承担者。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理性信念教育过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努力创新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将来成为大国工匠或各行各业工匠的理想和信念,是现实的,也是最可能实现的。”[6]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和收到实效。

3 契合《悉尼协议》的思政课教改方向

3.1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紧密结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实行的是全国统一教材,对各类在校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悉尼协议》 的签署为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提供了标准,为了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职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精细化、专业化。即为了使思想政治课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中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的结合;案例的选取与专业紧密结合;理想目标教育与专业的结合;还包括“对学生专业学习中遇到的行业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给予科学理性的解答,这将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较大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先进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积极性。”[7]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中,才能使思想政治课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空泛的弊端。

3.2 思想政治教育与行业、行业法规教育相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很多时候忽略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造成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脱轨。“思政课教育教学应当探索如何与行业实际相结合,让企业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行业、企业的要求,教学增加行业内容,为培养行业人才服务。”[8]在全员育人成为普遍共识的背景下,实行行业高管、行业法律顾问进课堂,让学生懂得行业法规和政策,实现行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从全员育人的角度出发,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行业文化、行业道德规范、行业典型案例,以便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行业性和针对性。

3.3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相结合

《悉尼协议》把对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关爱作为衡量毕业生能力的指标,实质上是对社会责任的考量。一些发达国家都普遍重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美国在这方面成果最丰富。我国同样重视社会责任教育,十九大后在对高校思想课教材的修改过程中,增加了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担当的内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体现在民族复兴、 创新能力的发展、理想信念的坚定、讲求奉献、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这与《悉尼协议》的要求相吻合。

4 思政课教改原则

首先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培育出更优秀的社会服务型人才。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把教育理论应用到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同时教学效果的优劣也要通过实践得到检验。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经过反复实践、完善、再实践、再完善的过程。通过对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又可以对教育理论加以补充。

其次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悉尼协议》传递出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方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1952年提出,它的理论来源是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9]。思想政治课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主导学习,而教师则充当指导和陪伴者的角色,这也与《悉尼协议》中倡导问题分析和决策责任的培养相符。

最后是坚持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悉尼协议》对毕业生的达标标准是全方位的,既有知识、能力的要求,又有素质的要求。鉴于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应是多广角、全面育人模式,既包括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又有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要有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单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党团组织、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和专业课教师等多方协同努力,构成全员育人、“全员思政”的大格局。

猜你喜欢

悉尼协议悉尼政治课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第43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将在悉尼举行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去悉尼!穿件T恤来过年
成果导向教育对建设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悉尼协议》认证标准及其对我国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启示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