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2019-01-15任诗君周丹丹李华侨广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肠壁符合率结肠癌

任诗君 周丹丹 李华侨 广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经结肠镜或者手术病理诊断为结肠癌及结肠癌复发患者,回顾每位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术前病理分析以及术后复发检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临床价值。结果:42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经CT扫描,TNM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各12例、18例、8例、4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4%、86.23%、100.00%、100.00%。28例结肠癌复发患者经CT扫描,TNM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8.92%、69.25%、100.00%、10.00%,可见TNMⅢ、Ⅳ期患者的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TNMⅠ、Ⅱ期(P<0.05)。结论:CT技术在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清晰可观。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致病原因是使用过量高脂肪食物,纤维素摄入不足[1]。临床常见病症为腹胀、便前腹痛、乏力等。发病率与病死率高,特别是在5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严重威胁了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床诊断方法众多,主要有大便潜血试验、钡餐灌肠、数字直肠造影等。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逐渐在结肠癌的诊断中获得了普遍应用。本文主要探究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结肠镜或者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结肠癌标准。男性37例,女性35例,年龄37~78岁,平均(59.74±4.52)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贫血、血便、消瘦乏力等,所有患者均接受CT多排多期扫描,具备完整影像学资料。

1.2 方法

所有患者使用西门子64排CT扫描仪进行扫描诊断,在检查前6~8h内禁止进食,使患者口服100mL33%硫酸镁混合大量清水,彻底清洗肠道。在检查前2~3h,实施灌肠处理。在检查前的30min时,使患者口服500~600mL的1.5%泛影葡胺。进行扫描检查时,保持患者取俯卧位,首先进行常规平扫,从膈顶至下腹,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患病部位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检查,当患者出现腹痛、腹部不适、乏力发热等症状时,怀疑为复发或者转移,再次进行CT检查。吻合口复发标准:吻合口肠壁局部增厚或者吻合口周围组织出现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有强化,诊断结果为阳性。转移标准诊断:发病周围出现异常结节、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有强化,淋巴结短径>1cm,诊断结果为阳性。西门子64排CT扫描仪利用光电实现数据采集,图像重建为20幅/秒,重建矩阵为20幅/秒,高压发生器80kv,最快扫描0.32s,探测器宽度28.2mm,机架孔径78cm,冠脉扫描控制心率75次/秒,空间分辨率30lp/cm[2]。将扫描获得的结果输入工作站,使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方式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由经验丰富的两位或两位以上医师进行共同阅片,存在意见分歧时可有第三方参与评价。

1.3 诊断标准

根据结直肠癌病理分期标准:Ⅰ期患者肠管壁厚度正常,肠腔内有肿块或者息肉样病变;Ⅱ期患者肠管壁出现局部增厚或者弥漫性增厚,肠腔内部出现肿块,未延伸至肠壁外;Ⅲ期患者肠壁明显加厚,肠腔内部肿块累及到周围正常组织脏器,个别出现局部淋巴浸润情况,未发生远处转移;Ⅳ期患者出现远期转移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对以上所得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72例患者中,16例患者于升结肠部位发病,11例患者于降结肠部位发病,9例患者于横结肠部位发病,28例患者于乙状结肠发病,结肠病变长度在2.5~10.0cm范围内,平均(6.37±0.74)cm,CT图像上明显显示出结肠壁存在局限或者弥漫性增厚,通过增强扫描,出现均匀或者不均匀明显强化。

42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经CT扫描,TNM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各12例、18例、8例、4例,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4%、86.23%、100.00%、100.00%。28例结肠癌复发患者经CT扫描,TNM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各有3例、5例、9例、6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8.92%、69.25%、100.00%、10.00%,可以看出,TNMⅢ期、Ⅳ期患者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TNMⅠ期、Ⅱ期患者(P<0.05)。

3. 讨论

在现在医学领域中,结肠癌诊断方法多样,并不困难,但是X线、超声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T可以实现分期诊断,敏感度高,扫描图像快,对于影响处理功能强大,禁忌事项极少[3]。在本研究中,手术病理分析与CT图像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肠癌CT诊断典型显示结果为肠管出现环形或者半环形不均匀增厚,与正常肠壁相比较,结肠癌肠壁明显增厚,对于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患者,肠壁增厚是导致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直接原因。在本文中,42例结肠癌患者与28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处于TNMⅢ期、Ⅳ期时,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患者在N分期、M分期诊断与病理切片准确率高,能够为结肠癌术前转移、术后复发提供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CT扫描范围广,影像直观清晰,速度快,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判断依据,对于诊断病变分期、术前转移、术后复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肠壁符合率结肠癌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