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幸福课堂的建设体会

2018-12-23吴仙姣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实践与研究初中数学

吴仙姣

【内容摘要】初中数学教育应以学生的幸福为最终目的,当代教师的工作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改变学生的厌学、厌师的问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在,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自身己任。而在新课程教学观念下的幸福课堂更是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明确建立一个学习、思考、知到、践行为一体的四元教学模式。而这种幸福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实现我们的最终教育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与研究

一、幸福课堂的含义

幸福,是个体对自身所经历的生活或者某个场景的令人愉悦的感受。这种愉悦的感受往往使人面对现实的困境时充满希望,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幻想。而我们所说的“幸福课堂”的目标,是让老师物尽其用、学生人尽其才。即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素养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去。同样学生也要积极有序参与,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这样“幸福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得到令人愉悦的感受,也可以可起到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教师和学生自我提高的作用。

二、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1.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实践来学习

从教师以往的上课模式来看,老师往往专注于教学,即把自己的知识“倒”给学生。而这种上课模式往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日积月累养成学习依靠老师的习惯。而在新式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求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要只有自己讲,毕竟有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才叫课堂。老师应该把学生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样老师自己一定要少讲。这样我们就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提倡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把课堂时间合理分配,上课前少讲五分钟,临近下课少讲五分钟,这样就把十分钟的时间给了学生。此外这十分钟也要好好利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对此,我希望老师可以做好四个引导,即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比如我在上函数这节课时给学生的目标:首先要理解函数的定义,其次要学会判断函数,最后要会求函数式。而我的课堂中也给了学生自学的引导,即看教科书,把课后练习题做出来。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独立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若想立于不败的地位,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掌握独立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和探索的能力

老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要积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在学习中体会到愉快和幸福。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边长不等的直角三角形,让他们自己看看哪种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是有规律可寻的。其次,在研究各种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会让学生拿起自己的三角板,并且画出几个例外的直角三角形,一次看看它们的三条边、三个角、高、中线等有什么不同。而这种实际动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我更希望老师可以记住一点,那就是,老师讲十分钟的知识比不上学生自己一分钟的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实际操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智力,也可以让这帮孩子在学习中更加幸福。身为中国教育传承人的老师,我们更应该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构建数学的空间世界,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

3.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

在学校的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积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可以更好的教学。在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在临近课堂结束的几分钟,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时的老师不再是三尺讲台的主讲者,而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和发问者。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这种互问互答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简单无趣的状态。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领悟数学的奥妙。

三、对于幸福课堂的体会与建议

对于幸福课堂,我想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可否认的是,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打破。既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知识,也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收获到了幸福,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中暴露的缺点也只得我们思考。由于學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水平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一,学习的进程不一,而作为老师,我们只能按照绝大多数同学的进度来上课,这就进一步导致了那些同学存在跟不上节奏、厌学的问题。为此,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融入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老师既要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进度也要兼顾那些学习困难学生的进度,因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 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2.

[2] 徐速. 国内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论述[J]. 心理科学,2003(5).

[3]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陈勃、沈继亮.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

猜你喜欢

实践与研究初中数学
大学数学建模大赛的实践与研究
试论多媒体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