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价值与路径探析

2018-12-09张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新媒介

张波

摘 要: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基石。中小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有利于夯实依法治国基础,有利于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有利于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新媒介技术及环境的发展完善不断冲击着中小学校园。教师应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传播法治正能量;利用QQ、微博、微信,拓展多向交流空间;创建贴吧、论坛、微社区,掌握正确舆论导向;借助微影视、微动漫、微小说,建设法治教育文化。

关键词:中小学法治教育;法治素养;新媒介

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媒体”正以空前的速度浸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习惯。新形势下,适应新媒体发展变化和受众需求,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成为中小学法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中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价值分析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一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集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文化修养、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五个部分,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责任担當”中的“社会责任”这一点要求学生“能区分善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热爱自由、崇尚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中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法治素养提出的基本要求。

教育先贤陶行知曾说过:“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国家是公民的集合体,公民的法治素养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最为根本的因素,公民的法治观念、行为习惯、生活状态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法治国家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有法治的基础。我们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三、微时代与新生态:中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社区……而“微时代”自身具有信息碎片化、理解浅表化、表达极端化等特点。互联网悄然迈入“微时代”背景下,我们应主动抢占新媒介主阵地,创新中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路径,创造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常态和新生态。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论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就要求“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法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网络。利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个人社交平台进行法治宣传,增强网络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法治事件、现实案例。”

1.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传播法治正能量

(1)校园门户网站

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小学校都已建成相对成熟的校园网站系统,提供动态发布、信息查询等服务。学校可以依托于校园网站,开辟法治教育专栏,提高网站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合理利用图文结合、微电影、微语录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法治宣传,增强专栏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在法治教育专栏,可向学生推荐、链接健康优秀的学习娱乐网站,供孩子们闲暇时学习、娱乐,以此减少孩子接触不良信息的几率。

(2)校园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是各级各类中小学对外宣传的窗口、多向沟通的桥梁、为民服务的平台,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学校的重视。重庆市教委就曾专门发文,要求“在2016年6月30日前,全市独立建制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家校共育的各种建议、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家务劳动、要求学生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等都应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发布。”新鲜的网络语言,有趣有用、图文并茂的网络传播方式,为广大家长、师生和社会所喜爱和关注,无形之中提升了法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孙霄兵.法育应当是中国教育的基本维度[J].中国教育报,2016(3):31.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新媒介
日本国民法治素养培养体系研究及启示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融合与创新:探寻中国电视新闻的渐变趋势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