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微型小说之“力”,攻作文教学之“垒”

2018-12-09裘建英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构思作文教学

裘建英

摘 要:试图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微型小说,从找准微型小说的“力点”,打开微型小说和作文教学的“通道”、让微型小说和作文教学“联姻”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既是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一种方式,又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微型小说;作文教学;构思

缘起:因教材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宽泛,师生无从入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就目前学生作文的现状而言,其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

一方面对很多学生来说,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但面对话题,学生也很茫然。二是对教师来说,作文的训练点分散在各个文本之中,这些文本大都是名家名篇之作,如何教一个10来岁的孩子去模仿?于是“外貌—语言—行动”“起因—经过—结果”“样子—习性—特点”的“三部曲”式的机械写作过程充斥着课堂,这样的作文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起什么作用呢?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微型小说引入作文教学,从中学习一些方法、技巧,然后潜心揣摩,尝试模仿。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发了语文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从中学到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提高其写作水平。

实践:借微型小说之“力”,让作文教学有“路”可循

(一)抽丝剥茧,找准微型小说的“力点”

微型小说其篇幅短小精悍,情节出奇制胜,特别是它一波三折的构思、安排巧妙的伏笔、出人意料的结局、画龙点睛式的点题等,都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借鉴。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学生接受程度等因素,选择微型小说中的以下几点:

1.新奇的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避免平直的毛病,就得使文章增加一点波折,使情节回环推进,波澜迭起,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微型小说出神入化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的谋篇布局都是值得借鉴的。那如何来构思呢?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结合《2009中国年度微型小说》及《微型小说选刊》来进行说明):

(1)悬念式构思

所谓悬念式,就是通过具体情景,设置谜团,使读者见了生疑,疑而难解,从而引得他急切往下看,以求弄清个中原委。运用悬念法要使悬念合理、新颖,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心理,扣人心弦,常常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不能忘的约定》中的小男孩卢比,一下为40岁的妈妈定了60年的花,并连续三天来提醒“我”不要忘了60年的约定。这让“我”很好奇。而这个谜团,当“我”第一次为他的妈妈送花时,豁然揭开:原来卢比得了白血病,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和“我”的约定,是因为他妈妈曾说过收到他的花是最大的幸福,而他要给妈妈幸福……

(2)日记式构思

采用的日记的形式,给同样的内容披上不同的外衣,效果肯定会迥然不同。如《尴尬风流2008号》,将“大河美酒”“谁在唤我”“老友”三个互不相关的小故事串联在一起,展现了老王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尴尬的事。

(3)抑扬式构思

这种构思方式包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抑”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抑”“扬”运用得当,不但能在大开大阖的情节中使人物性格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能使文章在情节结构上跌宕起伏、魅力无穷。如《鉴宝》,邀请了五位国内著名的古玩、文物专家来鉴定一个瓷花瓶。五位专家一一上台鉴宝,他们分别从胎质、纹饰、造型、款式等方面察看,都认定是明清时代的花瓶,现场观众致以最热烈的掌声。作者把五位专家写得神乎其神,然后却笔锋一转,写花瓶被意外地打破了,这时五位专家竟空前一致地认为:这花瓶是赝品,收藏价值不高。开头的“扬”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抑”。如果我们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4)对比式构思

对比法是写作技巧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手法从内容方面可分为情境对照和人物对照两大类。情境对照是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和境况加以比较;人物对照分三类:一是把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前后性格、形貌的变化进行比较;二是把同一类型的人物或同一个人物的前后性格、样貌的变化进行比较;三是将同一个人物的外貌和其内心品质加以对照。如《茶杯》(《微型小说选刊》2009.1)中的高县长喜欢喝茶,尤爱在美国考察时带回的茶杯,可这茶杯经常不翼而飞,幸亏秘书小张能千方百计、不计报酬地找来虽颜色不同,但样式一模一样的茶杯。小张就在这三番五次的找茶杯中,不断得到高县长的提拔,并最终由高县长推荐,顶替了他的位置。而当退休后的高县长再一次丢了茶杯后,在多次寻找小张帮忙无果的情况下,意外地知道了原来自己的杯子是被拿去一再翻新……

2.独特的视角

新课程实施后,作文的主题得到了最大的开放。但问题在于,很多学生由于知识面窄,阅历太少,写来写去就是那么几件事,几句话。“让座”“送伞”“补课”等题材,被学生从一年级写到了六年级。而大多数的微型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上,新颖独特而又令人称奇,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偷房子》,讲述了奇迹镇镇长设立了“小偷节”,规定什么都能偷,而且偷到的东西都属于合法。结果,镇上所有的房子都被镇长“偷”去,镇长成了房东,曾拥有房子的人全成了房客,以此讽刺某些官员巧立名目、疯狂敛财的行为。

3.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的结局方法

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明代著名学者谢榛认为:“结尾,要像敲钟似的,使人觉得余音绕梁。”(《四溟诗话》)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闲情偶寄》)。由此可見结尾的重要性。纵观我们现在的学生习作,结尾或平淡无奇,或千篇一律,这样的习作又怎能令人回味,发人深省,余音绕梁呢?而每篇微型小说的佳作在结尾的处理上都独具匠心,是真正的“豹尾”。如《一艘有瑕疵的小船》,主人公蓝心去旅游时买了16艘工艺品小船,因大江只是一个门卫,出于应付,蓝心把其中有瑕疵的小船送给了他,后来,同事们的小船不是蒙尘就是消失了,唯有大江那艘带瑕疵的船,始终被擦得一尘不染;感动之余,蓝心偷偷地拿自己珍藏的小船换下了有瑕疵的小船,结果,被大江发现后,这艘船不久后也遭受了与同事的小船一样的命运……一个令人深思的结局。

4.“一景多用”的景物描写

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要写景,但大多是为写景而写景,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作品中的一切描写景色的句子,读者都能从其中每一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以景物来写人物心理这一中国小说的传统方法,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尝试。如《伊紫的画》,“天空仿若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石匠横空出世,把城市敲凿成另一个白雪莹莹的世界,汉白玉齑粉变成雪花,浩浩荡荡地飞扬”,但伊紫对此却感到厌倦,觉得焦躁不安——这是小说开头的描写;“雪花像鹅毛一样从天空落下,密密麻麻。当每一片雪花亲吻窗玻璃的时候,就融化成一颗圆润的水珠。”伊紫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一种安详,觉得雪,很美——这是小说的结尾。境由心生,对雪景的不同描绘,展现的是人物不同的心境。

(二)多方联动,打开微型小说和作文教学的“通道”

微型小说取材于社会生活,跟随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特征,内容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把微型小说引入作文教学,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微型小说后,等于间接地参与了社会生活,扩大了阅历,开阔了视野。

1.精选微型小说,广泛阅读

微型小说是供社会上的各界人士阅读的。因此,我们必须筛选出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作品,提供给学生。一般来说,入选的作品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有健康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使其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布局、构思符合操作措施(一)中的条件,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语言归法精练、生动活泼,且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培養学生的语感;情节富有趣味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引发他们的思考,使其爱读、想读、多读。

入选的小说,我们利用午读时间(一周两次)先由教师讲给学生听,激起他们的兴趣后,再分发给他们自己阅读。在阅读中,我们引导学生思考着读(以《微型小说选刊》2009.12中的《深夜,汽车自行行驶……》为例):

(1)猜一猜:在阅读前,先出示小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来猜一猜,作者会写什么。然后,当读到“班塔抬起头,却惊得目瞪口呆:驾驶座上空无一人,而汽车依然在缓缓前行……”让学生猜猜无人驾驶的汽车为什么会前行;当读到“突然,前面遇到一个急转弯,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山涧。班塔瘫坐在车里,双眼绝望地望着前方……”让学生再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这样一边读一边让学生猜情节。整篇读猜下来,学生兴趣盎然。

(2)比一比: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作者写的跟刚才我们猜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好在哪里?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就是为了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以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的欲望。而结尾,却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在情理之中:班塔攒足勇气跳下车,闯进小酒馆,不省人事,苏醒后惊魂不定地告诉大家他刚刚经历的恐怖事情……这时,两个走进酒馆的年轻人,看见班塔,其中一个说:“大家看看,就是这个家伙!我们俩累死累活地在后面推车,他却偷偷钻进去蹭车!”

(3)理一理:通过比较,我们带领学生梳理出了这篇微型小说写作上的特点:作者为了营造这种恐怖的氛围,大量地设置悬念,让读者去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就这样,每次阅读梳理出微型小说写作特点上的一到两个点。

按照这样的方法,在周而复始的阅读中,不仅使学生对阅读微型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使他们逐渐掌握了这些创作微型小说的方法,从而为运用到习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举办故事会,因势利导

“讲”是阅读的延伸、阅读的深化。它可以促使学生去“读”去“记”,更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感知、对语言的学习。我们利用班队课、午读、语文活动课等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故事会。另外,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讲故事活动。讲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对微型小说的一些写作技巧进行梳理。

3.佳作大放送

定期挑选一些优秀习作(小说),人手一份,让写得好的学生以小作家的身份走上讲台,读自己习作的全文或精彩片段,并交流体会感受,教师从内容、结构、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点评,然后张贴上墙。每一学期编一册优秀作文集,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将下发的所有习作(小说)装订成册。如吴××同学写的《雇佣爸爸》(五年级上册习作六),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写了爸爸拒绝参加家长会,令我非常愤怒的同时,也深深怀疑爸爸是否爱自己。无奈之下,我只能“雇佣”叔叔当了一回爸爸,回来时,发现爸爸在小区门口等待着我。原来是爸爸怕自己的秃脑袋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让我难堪……陈××同学写的《没有上锁的门》(五年级下册习作四),写了一位妈妈用不上锁的门,等回了走上歧路,十多年未回家的女儿。

(三)多维借鉴,让微型小说和作文教学“联姻”

模仿,是学习最初的形式,是创新的起步。在写作实践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都是在模仿别人的基础上形成的。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格式上、艺术手法上基本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相仿……因此,写作是由模仿开始的。学生可以借鉴小说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方面的方法学写文章。

1.校内外结合,为“联姻”奠基

(1)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推陈出新

变化写作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重要训练方式,是对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种变动,写出与原文基本相近又有所不同的作文训练活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变化写作,不断强化,造成迁移,可使学生由生到熟、由熟到巧,最终达到能独立写好这种文体、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的目的。实践中,我们主要有三种方式:

◆扩编

即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作内容上的扩充,细节上的渲染,拓展故事的情节结构,写出一个丰满、复杂的新故事。如《秋思》(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在扩编时,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通过想象写好捎信和寄信过程中的对话、动作等。教材中的古文和古诗词,我们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补写

就是有意把完整的文章去掉部分内容或段落,再把去掉的部分补写出来的训练。对于这种训练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微型小说的某些技巧与技法。因此,补写的部分主要为开头和结尾,开头大部分是如何设置悬念,结尾是如何营建惊奇的结尾。如《桥》(五年级下册第16课),是一篇很好地运用了悬念式构思的微型小说。学文前,我们去掉了“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后面的内容,请学生补写结尾。补写后,又与原文部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原文写作目的与所显示的艺术效果,这种悬念式的构思更能震撼人心。

◆改编

就是从不同角度对原文加以改造的训练形式。改写一般可改变叙述人称、叙述视角、情节结构、构思方式等,注重的是学生的求异思维。如让学生改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五年级上册第19课),假如只是“精彩极了”,那么又该如何写呢?结尾会如何?假如只是“糟糕透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结尾有什么变化?如改编《唯一的听众》(六年级上册第11课),假如“我”一开始就知道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那么故事会怎样发展呢?……通过改写原文的训练,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并由此让学生学会用微型小说的方式写作。

(2)感受校园家庭生活,点滴入文

学校、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两大场所。学校信息,包括师生及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例如,关于学习、友谊、交往和成长等方面的事情。家庭信息,包括家庭成员以及成员间发生的事,家庭生活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等。所以如果细心观察,用心体悟,许多别人所忽视的场景、细节就可以成为习作中的亮点。

(3)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披沙拣金

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当代学生应有的素质。学生能报道自己看到、听到的时事,获取热点新闻,已成为今后必备的一种能力,因而鼓励学生“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1818黄金眼》等电视节目,从中披沙拣金,一幅诙谐的漫画,一个欢快的镜头,一段开怀的故事,一支新奇的插曲,一首动人的歌,都可以是我们习作的对象。

2.三种形式,为“联姻”护航

从以上三个方面选取的材料必须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也就是“小中见大”的生活片段。具体采用如下形式:

(1)一个场景撼人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能力的某个场景,以此为基础生发情节和刻画人物。如裴××同学写的《困惑》,选取了曾一度被广泛关注的“小悦悦”事件,着力刻画了“小悦悦”被汽车撞倒后,行人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特别是对一个开豪车的中年男子、一个带孩子的妈妈以及一位捡垃圾的老人的对比刻画,令人痛心,发人深思。

(2)一个细节见精神。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能力的某个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凸现人物精神。如汪××同学写的《一颗钻石》,写一普通的公司职员汤姆意外得到一颗钻石,并从同事处得知,该钻石值300万美金,于是开始了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有人来觊觎。于是,邻居来串门,他给赶跑了;朋友邀聚会,他拒絕了……而最后结尾,经过专家鉴定,钻石竟然是假的,一个情理之中而又出乎意料的结局。而人物的形象,在一连串的细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一段对话刻画人物形象。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如莫××雨同学写《转身的距离》,充分利用文中主人公虎子在澡堂巧遇小时候的好友狗子的一段对话,表现了贫富差距下友谊的变质。

总之,把微型小说引入作文教学中,既是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一种方式,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写作能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悟、多写、多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轻松而又愉快!

猜你喜欢

构思作文教学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