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以《森林的歌声》为例

2018-11-23邱芬芬

儿童大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乐段乐曲旋律

邱芬芬

(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浙江 湖州 313000)

图形谱是一种新的音乐记录符号体系,是用图形(线条、颜色、形状、符号等)试图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高低、长短等要素的可视觉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图形谱能反映出乐曲的结构和类似节奏、旋律等典型音乐要素,图形之间不能混淆,有鲜明的对比,结构要清晰,以便学生快速直观地认识音乐的特征,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于视觉,视觉具有更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聆听中增加图形谱的“视觉刺激”正符合这一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知,学龄初期(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尚不够强,采用纯听觉式的聆听,容易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而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可以提高注意的持续时间和稳定性。图形谱还具有容易“模仿”的特点(比如根据图形谱的提示用手画出旋律线等),这种符合音乐特征的身体运动是体悟音乐的有效途径。由上可知,图形谱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图形谱的运用怎样才能做到繁简适度,恰到好处,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现以人音版第八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中的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的欣赏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教材分析

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中的一首欣赏曲目,选自《森林狂想曲》。这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息。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二、图形谱设计

图形谱具有形象、直观、易懂的特点,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画一个图形就能代表音乐形象,而是根据乐曲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图形谱。我以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A乐段为例:

该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两个乐句具有相同的节奏和相近的旋律,节奏简单,多运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尾音都是用连音线连接的四拍长音,因此在设计图形谱时应考虑音乐的重复特征,并将长音等特征通过图形谱反映出来,如图:

图中运用了连续的曲线,表示乐段旋律的流畅连贯简单,尾部的长曲线表示两个长尾音,画成两组表示有两个乐句。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清楚乐曲的结构、旋律,帮助他们更好的欣赏该乐曲。

根据乐曲的特点,《森林的歌声》全曲图形谱设计如下:

上图不但记录了乐曲的段落结构、音乐的句逗及乐句间的重复关系,还记录了各段音乐中的典型音乐要素有了这份“音乐地图”,学生便能快速找到“路标”,集中注意聆听音乐并较直观地“认识”音乐了。

三、图形谱教学案例

那么,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图形谱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下面以我执教的《森林的歌声》欣赏课为例,进行分析。

1、聆听乐曲A、B乐段——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乐曲A、B乐段(小鸟的歌声),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为小鸟的歌声指挥一下;老师用手势画出心中的图形谱为小鸟指挥。

学生活动

初次聆听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打节拍、画旋律线、模仿小鸟飞等)为音乐指挥;再次聆听时,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谱做律动。

教学效果与评价: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老师的开场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以该乐曲中出现最多次的A、B乐段为先,让学生初步接触图形谱,知道音乐也是可以被记录的。

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聆听音乐时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可知,图形谱给初次聆听音乐的学生带来了很好的指示。学生能从图形谱中快速了解到音乐的乐句、乐段重复,感知音乐旋律的起伏,速度的变化等音乐表现要素,从而提高了对乐曲的感知。

2、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教师活动

播放乐曲第一大部分,继续用手势按照图形谱带动学生律动,并提问:“这段音乐中A乐段和B乐段分别出现了几次?是以怎样的顺序出现的?你有新的发现吗?”

学生活动

聆听并跟着音乐画图形谱,并且更积极了。

教学效果与评价:

利用已有的图形谱,让学生发现新的C乐段,这对学生来说是更高的听辨要求。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创作新的图形谱,学生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填好这个空,这些足以表明,图形谱不但具有有引导学生“认识已知”的作用,还具有启发学生“发现新知”的作用。

3、聆听乐曲连接部分——承前启后

教师活动

播放连接部分,介绍乐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连接句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活动

聆听音乐,根据老师的提示分辨自然界的声音。

教学效果与评价:

连接部分是纯自然界的声音,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大森林中。因此这一部分教师取消了图形谱的方式,主要以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倾听、辨别“森林的歌声”,这既便于学生在律动表现时作短暂的调整,又使学生在教师的预示下.更准确地把握各段音乐的性格。

4、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教师活动

播放乐曲第二部分,继续运用图形谱带领学生律动,并提问:“这段音乐与第一部分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简介笛子、提琴与吉他的演奏方式和音色,引导学生辨别聆听各乐段所用的乐器。

学生活动

通过边聆听边画图形谱,发现了这一部分音乐跟第一部分是相似的,不同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在乐器运用上更丰富了,除了自然界的声音更加入了笛子、提琴和吉他的音色,二是最后出现的A乐段发生了变化,不是以长音结束的,而是两个强有力地短音。

教学效果与评价:

通过图形谱,学生聆听音乐更细致、更敏感,能较快而准确地找到音乐的变化点,这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借助图形谱实施“授之以渔”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

5、完整聆听欣赏

教师活动

在黑板上画下整首乐曲的图形谱,让学生边听音乐,便发现“新大陆”。

学生活动

伸出手指,跟着老师画图形谱,并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为老师的图形谱“添砖加瓦”。

教学效果与评价:

学生能自己画下整首乐曲的图形谱,并发现乐曲中除了自然界的声音,乐器的声音,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人声,并能准确在图形谱上标注人声出现的位置。为图形谱“添砖加瓦”的过程.是学生的音乐注意从无意转向有意、聆听习惯从模糊转向精确、欣赏行为从被动转向主动的过程。在图形谱的辅助下,学生的音乐注意力、音乐听辨力,音乐理解力得到了提升,音乐教学的预期目标得到了良好实现。

四、图形谱的运用原则与方法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形谱能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让不确定性为指向性,这恰恰能弥补音乐的时间性、抽象性、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等特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把握音乐形象。在音乐教学中,图形谱的运用主要注意如何正确绘制和如何正确使用两个方面。

1.如何正确绘制图形谱

(1)绘制图形谱应简单直观、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律动。

(2)绘制时应考虑图形谱与音乐的音长、力度、音高、内容等相结合。

(3)要揭示音乐的旋律、节奏、结构等主要特征,便于学生抓住音乐特点。

(4)要运用“填空”的方式,便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2.如何正确运用图形谱

(1)在教学中,要注意多样化,不可单一使用图形谱而忽视其他教学方法,造成课堂学习单一无趣。

(2)“听”要充分借助“视”和“动”,视觉和动觉为听觉服务。

(3)要利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图形谱,做到全身参与,使图形谱更具美感。

图形谱在现今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越来越频繁,它对提高小学生聆听音乐的注意力、强化音乐感知、启发音乐想象、活跃音乐思维、深化音乐体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图形谱这一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接受。愿本文能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欣赏课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猜你喜欢

乐段乐曲旋律
春天的旋律
始乱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7月,盛夏的旋律
悲伤的乐曲
大地的旋律